美媒稱「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人類能否挺過?

在過去4年裡,蜜蜂蜂群出現了一種令人不安的變化。在養蜂人無助的注視之下,這些群居昆蟲原本所具有的機器一般的效率退化成為無法解釋的混亂。工蜂飛走後再也不會回巢,幼蜂在蜂巢中漫無目的地走動,蜂群的日常勞作無人過問,直到蜂蜜生產完全停止,蜂卵因為得不到照料而死去。自從2007年以來,這種被稱為“蜂群崩潰綜合徵”的現象每年冬天都會使蜂群數量減少大約30%。

美媒稱“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人類能否挺過?

如果蜜蜂滅絕,它們的消失將引發物種滅絕的多米諾效應,因為從蘋果到花椰菜的各類農作物都依賴蜜蜂為其授粉。與此同時,全世界的兩棲動物物種有超過1/3面臨滅絕威脅,據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兼自然資源保護論者E·O·威爾遜估計,每年有2.7萬種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我們是否處在一次大規模滅絕過程的序幕之中,而這一過程最終將導致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物種--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的消亡?“第六次滅絕”假設的支持者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美媒稱“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人類能否挺過?

我們的地球此前已經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滅絕過程。恐龍的滅絕是最近的一次,但卻並非最致命的一次:那時地球上所有物種的76%被消滅了,恐龍只是躋身其中。但是在那之前的1.85億年,曾經發生過一次極具破壞性的大規模滅絕,古生物學者甚至用“大滅絕”來作為那次過程的別名。

發生在“大滅絕”期間的氣候變化——很可能包括在西伯利亞持續了數百年的巨型火山的爆發--與我們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的氣候變化有些相似。不管人類是否對此負有責任,地球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都將會發生。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地球正在走向災難--從鳥類和兩棲動物滅絕速度的加快,到超級風暴以及最近的美國中西部乾旱,這些證據都強化了這樣一個觀念,即我們可能正處於一次新的大規模滅絕過程的初期。

比起尋找指責的對象,搞清如何準備好應對不可避免的災難並倖存下來更加重要。作為一個物種,現代人目前的長期目標應該是至少再生存100萬年。這一要求並不算高。我們知道,有一些物種已經生存了數十億年,更多的物種已經生存了數千萬年。

當然,我們近期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來自救:建立自然災害和流行病的模型;建設更安全和更可持續的城市;使食物的來源離家更近。而且關鍵是控制我們的碳排放。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將不得不使用我們全部的技術知識來徹底改變我們所居住的星球--然後找到逃出地球,在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建造城市的辦法。而最後,我們的前途將存在於恆星之間。

美媒稱“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人類能否挺過?

不管我們下多大力氣控制礦物燃料的使用和碳的排放,地球上今後1000年的氣候已經被永久地改變了。為了防止地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我們將不得不進一步對環境加以控制,同時讓自己變成地球工程師,利用技術去影響地質過程。作為地球工程師,我們並不是要“治癒”地球或者把地球恢復成人類誕生之前的“天然狀態”。這將意味著讓我們在地球碳循環的變動中隨波逐流,而地球的碳循環已經造成了多次大規模的滅絕過程。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實際上是完全反自然的:我們必須防止地球經過一次次週期性的變化,最終變成一個不適合人類以及人類曾經賴以演化的食物鏈網的大溫室。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改造地球,使之適合於人類。

要讓地球變得對人類更友好,我們的地球工程項目需要給地球降溫,並且從大氣層中清除二氧化碳。這些項目分成兩類。第一類被稱為“太陽管理”,其目的是減少讓地球升溫的陽光;第二類被稱為“二氧化碳清除”,也就是清除大氣層中的碳。

為了找到給地球遮蔽陽光的辦法,筆者曾經造訪過牛津大學。迄今為止,人們還幾乎沒有有意嘗試過地球工程項目,不過著眼於未來的牛津馬丁學院的宗旨是著手解決今後一個世紀裡將會變得重要的科學問題。西蒙·德里斯科爾是其中的一位研究者,這位年輕的地質物理學家把自己的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時間用來研究歷史上的火山爆發,另一部分時間用來考慮地球工程師怎樣才能在地球大氣層中複製出火山爆發的效果,同時不會炸壞任何東西。

德里斯科爾希望建立計算機模型對歷史上火山爆發對氣候的影響進行模擬。之後他將利用這些模型預測地球工程項目的結果。

美媒稱“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人類能否挺過?

在迄今為止人們嘗試過的僅有的幾項地球工程努力中,有一項是利用地球上適應性最強的生物--硅藻--來清除大氣層中的碳。在多個實驗中,地球工程師們在某些海域投入鐵粉以促進那裡的海藻生長。

這導致了海藻的茁壯成長。科學家希望,作為其自然生命週期的一部分,這種單細胞生物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碳,從而把討厭的碳分子留在體內,同時向四周釋放氧氣。

另一種可能性是利用岩石的幫助。有關通過人為操縱降低地球大氣層碳含量的最吸引人的一種假設是由蒂姆·克魯格想出來的,克魯格是牛津馬丁學院地球工程計劃的負責人。

不管我們如何做這件事,我們都必須開始讓氣候保持在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上。我們不能聽憑地球的碳循環來控制我們,而是應該去控制它。我們將通過利用從地球異常氣候變化及地質演變歷史中所學到的辦法,讓地球適應我們的需要。我們還需要讓氣候作出調整,以適應那些和我們共享地球生態系統的生物。如果我們希望人類繼續存在100萬年,我們就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掌控地球。

尋找通向太空的通道

不過最後,我們將不得不走向地球之外的地方,開始為建立真正的行星際文明奠定基石。這個日子總有一天會到來。針對小行星的防禦和地球工程只能讓我們走這麼遠了。我們將需要把人們分散到新世界的前哨基地和城市中,這樣我們的生存就不會完全依賴於地球——尤其是當地球上的生活變得如此不安全的情況下。托里諾等級是用來衡量“近地天體”撞擊的危險的。僅僅一次托里諾等級達10級的撞擊就會摧毀地球上所有的人類聚居地。可怕的是,當這種大撞擊發生時,只有依靠我們在火星、太空以及其他任何地方擁有的繁榮城市,人類作為一個物種才能倖存下來。

問題是,我們不可能把我們擁有的東西都放到手推車上一走了之,就像公元一世紀羅馬局勢惡化時我的祖先所做的那樣。現在我們還沒有辦法使人類完全擺脫地球引力成為一種常態。目前到達太空的唯一方式是利用火箭,這需要消耗大星能源和金錢,特別是在人們要把體積稍大一些的東西送入太空軌道的時間。

如果我們要建立一種行星際文明,那麼我們需要有一種在地球與新世界之間長期往返的交通方案,這是火箭無法勝任的。更不用說恆星際文明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個國際科學家和投資人團隊正打算建造一臺高達62英里的太空升降機,它將利用很少的能量使乘客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從而到達宇宙飛船碼頭。這聽起來有些荒謬,不過它已經不再是一個僅僅屬於科幻想像的方案了。

這樣一種升降機將如何工作?這就是2011年夏末我在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微軟公司總部參加的一次為期三天會議的主題。與會的科學家和熱心人士探討了有關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工程項目的實施方案。一些人表示,該項目可以在10年內啟動,美國航天局已經懸賞高達200萬美元用於獎勵可以製造出實現該計劃的材料的人士。

太空升降機將成為前往太空的永久性通道,從而使人們可以每天往返太空軌道一次甚至多次。乘客可以隨身帶去材料,從而開始在太空中建造飛船和聚居點。等到我們開始在太空進行採礦作業後,也可以用升降機運回貨物。最為重要的是,一臺正常運轉的太空升降機的成本只有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的一次性“聯盟”號火箭的幾千分之一,而且它是利用拉力使貨物脫離地球引力,而不是通過燃燒碳排放水平很高的燃料把貨物推上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