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級行政區省會盤點之華北篇——祖國心臟,華夏之中北京!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蹟。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北京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230元,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 均居全國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183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北京在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排第3位。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佈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北京由此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佔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佔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東貫穿五大水系:拒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在海河匯入渤海。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北京市有水庫85座,其中大型水庫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海子水庫。

北京市地帶性植被類型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並間有溫性針葉林的分佈。大部分平原地區已成為農田和城鎮,只在河岸兩旁局部窪地發育著以蘆葦、香蒲、慈菇等為主的窪生植被,但多數窪地已被開闢為魚塘,在擱荒地及田埂、路旁多雜草;湖泊,水塘中發育著沉水和浮葉的水生植被。


北京地區的動物區繫有屬於蒙新區東部草原、長白山地、松遼平原的區系成分,也有東洋界季風區、長江南北的動物區系成分,故北京的動物區繫有由古北界向東洋界過渡的動物區系特徵。截至2009年,此動物區系中有獸類約40種,鳥類約220種,爬行動物16種,兩棲動物7種,魚類60種。

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5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22.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9%。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877.7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5%。常住人口出生率7.96‰,死亡率4.95‰,自然增長率3.01‰。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23人,比2014年末增加12人。

北京市是中國第一個齊聚56個民族的城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漢族人口1881.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80.1萬人,各少數民族人口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土家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