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畜牧業脫貧攻堅五大模式

兩年多來,各級畜牧獸醫部門積極探索創新扶貧模式,全省各地湧現出一大扶貧成效顯著的典型模式。在這裡,我簡要介紹五種常見模式。

(一)企業帶動型。這種模式主要依託大企業雄厚的資本優勢和市場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前面提到的聊城市通過發展驢產業開展扶貧,主要是依託東阿阿膠集團;蒙陰縣發展兔產業開展扶貧,主要也是依託當地畜牧龍頭企業。再比如,新泰市益客食品有限公司,積極響應號召,研究制定“六定六送”脫貧方案,設立10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於支持貧困戶發展養鴨大棚,貧困戶新上養鴨大棚每平方給予20元的補貼;設立專項基金,每屠宰一隻鴨中拿出0.1元入到基金中,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和救助。

(二)託管代養型。有的貧困戶有養殖意願,但缺乏養殖技術、場所或者能力,通過政府幫扶,他們獲得了發展資金,購買了一定數量的畜禽,通過政府組織,與當地養殖企業或合作社簽訂委託經營協議,由養殖企業或合作社代其養殖,年底分紅。例如,泗水縣紅山奶牛養殖有限公司,2016年託管了8個貧困戶的24頭奶牛,實行“六統一”保姆式管理,當年8戶貧困戶(21人)每戶分得奶牛養殖託養分紅4800元。

(三)助力自主發展型。對於有養殖意願、技術和場所的貧困戶,通過給予一定支持,幫助他們通過養殖脫貧。例如,沂南縣銅井鎮靈山村,依託家園兔業合作社為全村28個貧困戶免費安裝兔籠、提供種兔,提供技術服務,幫助銷售,增強了貧困群眾發展養殖脫貧致富的信心。再比如,陽信縣發揮當地肉牛龍頭企業多的優勢,引導龍頭企業將犢牛賒銷給貧困戶,簽訂回收協議,採取“賒小收大、賒瘦收肥”的模式,幫助貧困戶通過養殖肉牛脫貧。

(四)項目扶持型。充分利用畜牧業政策項目,將項目資金等向貧困地區傾斜,與扶貧工作結合,鼓勵項目實施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幫扶貧困人口脫貧。2016、2017兩年,全省畜牧業財政專項資金中用於扶貧部分達1.2億多元,佔可用於扶貧項目資金的25%。例如,新泰市結合現代畜牧業平臺建設項目,拿出180萬元財政資金作為股金參與項目建設,連續3年幫扶95戶187人脫貧致富;岱嶽區從糧改飼項目中拿出200萬元專項用於扶貧,共幫扶貧困村13個、貧困戶112戶、貧困人口193人。

(五)資產收益分紅型。將扶貧資金形成固定資產,通過委託或租賃形式交由第三方使用,所得租金等收益分配給建檔立卡貧困戶。例如,成武縣畜牧局投資60萬元建設1棟高標準鴨舍,建好後移交村集體,村集體把每年鴨棚出租收益作為分紅,分配給村裡的貧困戶。

下一步,我們按照“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鞏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全省脫貧攻堅工作佈局,聚焦“4個2”深度貧困地區和黃河灘區,進一步明確目標,強化措施,加大政策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確保脫貧攻堅勁頭不松,力度不減,不斷鞏固提升畜牧業脫貧攻堅成效。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