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國:湖北隨州歡迎您來旅遊

旅行中國:湖北隨州歡迎您來旅遊

隨州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作為炎帝神農故里,這裡開啟了華夏5000年的農耕文明;作為編鐘古樂之鄉,隨州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隨州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中國編鐘之鄉”光榮稱號。隨州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就誕生在隨州市隨縣厲山鎮,他創耕耘、植五穀、嘗百草、興貿易,開創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

旅行中國:湖北隨州歡迎您來旅遊

1978年春,湖北省隨州市爆出了一條轟動全國乃至世界的新聞:在城西兩公里一個叫“擂鼓墩”的地方,發掘了一座戰國早期的大型木槨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許多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見的珍品。

據考古發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遠古人類在隨州生息勞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會文物調查組在距隨州市區約5公里的山地採集到一件石英岩打製的石器。經專家鑑定,確認這件石器是舊石器。這是湖北乃至長江流域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遺物。

隨州境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文物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50餘處,新石器時代文物近幾年來3000件。其中,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園遺址和三里崗冷皮埡遺址。

淅河西花園遺址距隨州城約20公里,遺址分上下二層。下層因潛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規模發掘,從出土少部分遺物來看,已證實其文化內涵與中原地區仰韶文化類似。上層為屈家嶺文化層。在這一層中發掘房基5座,皆由紅燒土塊堆積而成,木骨泥牆,茅草蓋頂。還發現大量稻穀殼、窖穴、成人墓葬、兒童甕棺葬及當時人們使用的石刀、石鏟、石斧、石錛等生產工具和彩陶壺、杯、缽、豆、碗、罐、鼎、盆、鍋、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藝品。

三里崗冷皮埡遺址距隨州城西南約40公里。遺址中不僅出土了磨製石斧、石刀、石鐮、石箭鏃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夾砂陶、泥質灰陶及泥質磨光黑陶等陶器,尤其以彩繪蛋殼黑陶最為典型,還發現了大量含稻穀殼的紅繞土塊。經專家分析鑑定,其文化內涵包括屈家嶺文化和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這兩種文化遺存。

隨州歷史悠久據《禮記》、《左傳》等眾多文獻記載:隨州上古為烈山氏,華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本起烈山。五千年前,炎帝神農氏在此“創耕耘、植五穀、嘗百草”,開啟史前農耕文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周,這裡使封因為隨。《左傳》中有“漢東之國隨為大”之說。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六日,隨州市都要舉辦隆重熱烈的“中國湖北烈山炎帝神農節”,以紀念華夏始祖的生辰在這一天,世界各地的烈山宗親會等海外華人組織,都要組團前來參加節慶替典活動。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東之國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

《隋書》卷五十《龐晃傳》雲:“……時高祖出為隨州刺史,路經襄陽,衛王令〔龐〕晃詣高祖。……”這裡的“隨州刺史”,就是現位於湖北北部、桐柏山脈以南的“隨州市”。周武帝即位時,楊堅“遷左小宮伯。出隨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後徵還,遇皇妣寢疾三年,晝夜不離左右,代稱純孝。宇文護執政,尤忌高祖,屢將害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匡護得免。其後襲爵隋國公。”這裡的“襲爵”要特別說明一下,“爵”是北周封楊堅之父楊忠“隨國公”的“爵”。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楊堅發跡就是在隨州(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自秦後,各“王公”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諸侯王國,楊堅的父親楊忠的封地在隨州,他兒子在隨州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得武功是佔了“人和”的因素),他的封號也是以封地“隨州”為名的,這就解釋了楊堅為何建“隋朝”的原因(楊堅奪位後立國號為“隨”,他以自己曾受封於隨,因以為國號,又忌惡“隨”字帶“走”旁,恐不祥遂改為“隋”。同年,隨州改為“隋州”。中國歷史上統一王朝把州郡名的文字拆去偏旁而為國號,這是僅有的一次。)。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攸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隋,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

隋朝建立之初,即著手改革地方行政制度,按照“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把北朝的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二級,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州為郡。隨州改置為漢東郡,領隨、土山、安貴、順義、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8縣。然而,隋王朝國祚短促,漢東郡在隋的地位和發展尚未充分顯現出來。

旅行中國:湖北隨州歡迎您來旅遊

隨州主要旅遊景點: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AAAAA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AAAA級)、千年銀杏谷(AAAA級)、廣水徐家河、廣水黑龍潭、高貴三潭(AAAA級)、桐柏山、廣水中華山、隨州市博物館、隨州文化公園、白雲公園、神農公園、回龍寺公園、西遊記漂流、封江水庫、明玉珍故里、曾侯乙墓遺址等。

旅行中國:湖北隨州歡迎您來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