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9月16日~17日

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

展览+批评+学术+互动为一体

这可能是中国书协迄今为止

最为用心做的一个展览

2天思维风暴

6场学术论坛

30余位专家学者

104位入展作者

1000余位与会嘉宾

是为年度书坛盛会书坛的现状

书法的理想

是否能在这里

找到解答?

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刘洪彪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刘洪彪在乌海论坛演讲中 摄影 / 孙海兴

地点:乌海市当代书法艺术馆

说明: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及经发言者本人审阅,错误在所难免敬请理解,个别段落并有所删减!

大家上午好,我平时讲课不喜欢拿稿子,但是今天这20多分钟,恐怕控制不住,我就准备看稿子了。按照中国书协的要求,我针对现状与理想写了一篇稿子,写了篇文章,这个文章长达12000多字,但是在写这个文章之前,他们让我发一个论坛的大纲,我还没有成文之前,我就用一张纸片把我的思路罗列了一下,发过去了。今天这个题目叫抄袭、制作、书写、创作,是对应的两组词。我主要讲这四个单词,我简单陈述一下我对这四个单词的理解。但是成文之后,这四个单词,仅是文章的四个大标题里的一个。

所以我在陈述这四个单词之前,我把四个标题念给大家听一下。

总的文章题目叫乐观与忧患中的现状与理想。

第一个题目是乐观下的当代书法,因为我习惯于用乐观态度,和忧患一时变辩证的看待我们的事物。

题目是乐观下的当代书法,有六个方面。

第一是艺术身份确立。这是我们当代书法尤其这40年来一件最大的事情。

第二是是组织机构健全。

第三是教育培训普及。

第四是展览活动频繁。

第五是出版传媒兴盛。

第六是流通市场庞大。

忧患中的当代书法,与任何一项事业相同,书法在迅猛发展走向复兴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伴着乱向杂音甚至逆流,百余年来前60年的战乱纷争与贫穷动荡人们无暇估计书法几乎中断,后40年改革开放复苏的书法。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刘洪彪在乌海论坛演讲中

第一个就是认知肤浅、缺少轻微。

我特意挑了两个外国人说的话,对中国书法的评述。一个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书法是艺中之艺;另外一个是德国,对于教育书法是核心。

但是我们中国从官员到民众甚至书法界,却缺乏对书法真正的认知,你比如说史于1987年重要的国家文化节,叫中国艺术节,中国艺术节前30年尽然没有书法的一席之地。一直到1962年才把书法纳入进去,比如说艺术品收藏,收藏家对我仅以绘画和书法相比较,一般的绘画的价高于书法的价。

比如说,很多家长选择给孩子课外学习,一般都是这么看,学乐器太贵,学声乐嗓子不好,学舞蹈身材一般,学绘画比较麻烦,还是学书法比较简单。

还比如说这些书法家,所谓的书法家,把书法视为儿戏和杂耍,两个手同时写,一个手多拿几只笔,交织的写,用头发写,发着功写。这都是缺乏敬畏的,缺少认知的。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第二个就是迷信传统,望而生畏。

这个艺术最本质的特性是追求前人的敬畏最忌讳的就是标准化,教条化。我们现在在敬畏前贤,敬畏传统的同时,这个书法界普遍弥漫着,胫骨入股,力不从心的情绪,流露着高不可攀、深不可测、遥不可及的畏惧,表现着无所所谓不思进取的现代。更有甚者,听到创新之论,便评论为狂妄。见到探索之举,便视之为胡来。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现状与理想展览现场

第三点是轻文重意做作炫技。

我们是在汉语言,汉文字长大的人,每天和笔墨纸砚研究打交道的人,面对一张书纸并没有太多的联想。我们很多写字就是惦记着这个古人碑帖的字形。尽力的让笔下的字跟他一样,习惯于按照书法教材或者老师的指授,循规蹈矩。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设计出一两个,设置几个符号性的字形和独特语言。

第四点是急功近利抄袭代笔。

我们很多学术者是学术的动机不纯、出新不断,书法成为图名牟利致富的工具。我就听到一个人跟我说,这是20多年的事,填了一张会员表,报了中书协,但是没有入选,就把笔烧了他就不干了,这就是动机不纯。

问题很多,抄写啊,其实古人是常态,我们临写的碑和书都是过去的文人抄袭的,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现在抄写者有太多的亏缺,所以这个抄袭,略带有贬义。

抄写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不熟悉文句,所以就伴随着全过程,他这个抄袭不熟悉的这种感觉就伴随着他创作的全过程,一笔一笔的拼凑,一行一行的充填。在创作的时候就有一点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去拼凑。前提是你们都是创作高手。

谢全生、李明、曹向春、徐建、曾锦溪等等他们的作品就有点抄袭的感觉,上下融度不够。第二个注解文艺,我们对他所书写的诗,他根本不理解他什么意思,所以在写的时候,他们相互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不想契合。第三个不是文字,主要表现在篆书和草书这两大书体,你比如说我们在很多展览都看到,连草书家都不认识的草书。用今草草法加上燕尾的草书。种种现象其实这就是叫做不是文字,你不是草法去写草书,肯定是写错。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参展作者李明作品

我曾经看到声名显赫的老书家,在创作的时候,在一个比较窄的桌子上写字,写竖式,还有人创作写横幅,传统的是从右至左,他从左往右写。他写的时候是反着写,这些都是不具文心的匠人之举。我们书法界很多现象,当然我们在座的104位不可能这么干。

第二个词,制作。

制作也是我们当代书坛很普遍的现象,其实制作在古代书法家也有,你比如说龟甲兽骨等等这些东西都要制作的,没什么关系的。但是我们现在这个制作和那个不大一样。这个制作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叫误解传统。我们现在很多一叶障目,没有看到全部和立体,没看到全部和整体,所以才会出现要么就是扬帖抑碑、抑碑扬帖,要么就是贬颜褒王,或者重楷轻篆隶,或者重篆轻楷。其实我们这个书法传统太大太厚。你写字不是在搞书写,就是在搞歪门邪道。这些其实是我们书法传统的重要部分。

第二个是误解艺术。书法界存在着对于书法艺术的不同理解是正常的,但有些现象反映了误解的普遍现象,一个是把写字等同于书法,一个是把书法脱离了写字。书法脱离了写字是什么情况呢,搞出一个复印文字,天书、乱书,这就是把书法脱离了文字。

第三是将艺术家视为异类,装模作样。因为我是艺术家,我和一般正常人不一样。首先要把自己弄成艺术家的样子。

第四个是将书法降低为杂耍。其实书法特别高级、高贵、高扬,不能亏待他也不能亵渎它。倒立写字、踩水写字等等,有失艺术的体统和尊严,有辱书家的斯文和道范。其他艺术门类的方式方法,随便拿来当做书法的创,所以就会出现弃用毛笔。才会出现拿一些不知道什么工具,什么颜料,什么材料等等这样的。弃用汉字,就是用费尽心思的搞材料渲染等等,看似是书法,而冲淡了,甚至丧失了书家运笔有的美感。

第五就是误入歧途。有很多人,你写世界上最长的长卷,我写世界上最大的大字,你沿着长城战时作品,我就架着飞机展示作品。你抄了730万多字的红楼梦、我就抄完水浒传。都是误入歧途的丑形。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参展作者周剑初作品

昨天我也看了一下,其实有些作者书写的是比较好的。比如说往后向曹端阳、施恩东、李双阳、张东明、周建初等等。我觉得要去除抄袭的习惯。

昨天有人说颜真卿的楷书都没有变过,我不那样认为。颜真卿的字帖,我都曾经拿出来贴在墙上看,没有一个是一样的,从30多岁到70多岁没有一个是一样的。他是一个非常有艺术创作的前辈,他的作品没有一个是一样的。我们的展览当中,也有创作意识非常强的个性非常强的,张继,毛国典、蒋乐志等。另外杨雯的作品,忽密忽疏的创作,几道拼接的,颜色深一个浅一个,字大一个小一个,当代书坛形式制作,集中表现在你这样的字上。杨华的太花哨,太琐碎。

要从量变到质变,要从高原见高峰。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参展作者杨华作品

相关阅读,点击直达

↓↓↓

>>陈洪武 | 当代书法的理想(精简版)

>>【音频】陈洪武——“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学术发言(上)

>>【音频】陈洪武——“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学术发言(下)

>>916乌海书法风暴会 | 书家辩论——88位参展作者&嘉宾(主持人:陈振濂)

>>陈振濂 | 当代书法创作“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根据“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录音整理)

>>丛文俊 | 以史为镜·当代书法审美的困境与理论建构(根据“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录音整理)

>>李刚田 | 问题与现象·以本次批评展为例(根据“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录音整理)

>>现场实录 | 陈振濂、丛文俊、李刚田与现场嘉宾互动交流

「音频」刘洪彪|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 · 由“现状与理想”所阐发

END

亲近书法的自在生活方式,

从未走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