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1「捕食者」無人機正式退役,繼任者強大10倍

MQ-1“捕食者”無人機正式退役,繼任者強大10倍

在美國空軍服役二十多年的MQ-1“捕食者(Predator)”無人機正式退役了,今後美軍的無人機戰鬥任務將全部由MQ-9B“死神”無人機來執行。

當地時間9日凌晨,MQ-1在內華達州的克里奇空軍基地執行了最後一次告別飛行任務。在隨後舉行的退役儀式上,美國空軍第432聯隊/第432空中遠征聯隊指揮官和MQ-1的設計者亞伯拉罕•卡里姆(Abraham Karem)分別發表講話。

MQ-1無人機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高續航力無人機項目,其目標是提供廉價可靠的無人空中偵察平臺。該項目只是當時美國眾多無人機項目中的一個,歷經周折最終演變為RQ-1“捕食者”(R代表偵察),用於在戰區長時間保持監視。

1994年,RQ-1無人偵察機首飛,同年被部署到阿爾巴尼亞,用於對波斯尼亞的偵察。此後,RQ-1被美國空軍接管,並參加了1999年北約在科索沃的軍事行動。

在實際的作戰使用當中,RQ-1表現出來良好的性能和完好率,但發現目標後呼叫支援的模式難以滿足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美國空軍希望當戰鬥機無法及時抵達戰區時,“捕食者”可以自行發動攻擊。

MQ-1“捕食者”無人機正式退役,繼任者強大10倍

為了增加對地打擊能力,生產商通用原子公司給“捕食者”掛上了新型“地獄火”空地導彈(AGM-114P)。導彈的導引頭安裝萬向支架上,因此“捕食者”無需對準目標就能鎖定,作戰靈活性大為提升。

武裝型“捕食者”編號改為MQ-1(M代表多用途),也成了所謂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並在2001開始的反恐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美國空軍用於打擊高優先級目標。

除了在阿富汗打帳篷和皮卡,“捕食者”還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露過臉,比如通過炸掉衛星天線的方式讓傳奇人物薩哈夫“閉嘴”。另外,MQ-1還創造了無人機的首次空戰記錄——向伊拉克米格-25截擊機發射“毒刺”空空導彈後被擊落。

美國陸軍同樣對新技術十分敏感,2003年就裝備了少量“捕食者”的前身——“I-蚊蚋”無人機。出於對“捕食者”戰場表現的認可,美國陸軍於2005年開始採購MQ-1的陸軍型——MQ-1C“灰鷹”,並在每個旅級戰鬥部隊裝備有一箇中隊。

MQ-1“捕食者”無人機正式退役,繼任者強大10倍

“捕食者”無人機出色的作戰效能吸引了各國軍方的關注,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了類似的產品。通用原子公司也在不斷改進“捕食者”系列無人機,於2001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種攻擊型無人機——MQ-9“死神”(Reaper)。

2007年,MQ-9無人機正式服役,其載重能力比MQ-1B高10倍,滿載1.4噸彈藥時可巡航14個小時,幾乎能夠使用美軍所有的先進彈藥。不僅作戰成本遠小於隱形戰鬥機,還沒有飛行員傷亡的顧慮,出動強度更是有人戰機無法比擬的。去年5月,MQ-9還創造了48.2小時的續航紀錄。

目前,無人機部隊已經成為美軍空軍所有兵種裡飛行員(操作員)數量最多的一支。從現役飛行聯隊到預備役攻擊聯隊,美國空軍正在向著無人化方向加速發展。(落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