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本周,苗小龙、Babs Haenen(芭布斯·汉娜)、高天民和李兵四位大师来到北理工百家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精彩绝伦讲授与演绎,广受老师和同学们好评。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大师们的气度和观点吧。

1.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榜书艺术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2018年5月22日,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徐特立图书馆艺术馆,著名军旅书法家、榜书家苗小龙为大家来了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榜书艺术--讲述“金榜题名”的故事的精彩讲座。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首先苗老师从榜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为同学们进行了介绍。榜书即在榜或等同于榜的载体上书写的字,其拥有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审美价值。随后给同学们举例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殷仲容、欧阳询、苏轼、郭沫若等不同时期的榜书名家名作品。

榜书“正大气象”的突出特点。“正”端端正正、方方正正,规矩、雅健的感觉;“大”是最显著的外表特征,大则一字逸丈,小则方寸千言,不仅是字大更是难度大;“气”则是气度非凡、气势磅礴,是内在深奥,外在审美价值的必要表现;“象”能将结构美、笔画美、章法美、线条美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榜书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使命,首先是继承传统、守正创新,其次是发挥优势、提升价值 (榜书难以被替代的特殊作用和价值,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名山大川、园林庙宇等榜书需求量越来越高),最后是服务时代、鼓舞斗志。

2.荷兰陶艺家Babs Haenen做客“百家大讲堂”暨设计学院“意匠之门”讲坛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2018年5月22日下午,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与共青团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共同承办的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暨设计与艺术学院“意匠之门”讲坛上,由荷兰著名陶艺家Babs Haenen(芭布斯·汉娜)主讲的“Babs Haenen的陶瓷艺术之路”,在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报告厅举行。设计与艺术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系主任王乐耕主持了此次讲座,北理陶社社长赵斌为Babs Haenen颁发了“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讲座证书。

讲座中,Babs Haenen首先讲述了她的创作是在一个封闭的语境中找寻自由运动的过程,是自由与限制、内与外动态的互换。紧接着分享了她最新创作的作品“Flow”系列,从易碎、色彩柔和的花器,到艳丽、富有表现形式的雕塑,来探讨不同题材和材料的创作方式。从1997年开始,她已经为12座老的建筑进行陶瓷创作设计,包括位于Haarlem(哈勒姆)的Civic Theatre设计的陶瓷瓷砖外墙装饰。她从陶瓷艺术的历史中吸取养分,在中国景德镇和当地人一起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发明了特殊陶瓷技术。讲座最后,她详细的介绍了荷兰吕伐登公主陶瓷博物馆里面丰富的古代中国瓷器收藏。

讲座后的提问环节,Babs Haenen针对同学们的提问和疑惑一一解答,并和同学一起针对陶瓷的艺术创作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3.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成就与问题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2018年5月24日下午二时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教授在设计与艺术学院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成就与问题”的讲座。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高教授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及其理论的权威人士,在国内外美术专业报刊发表论文、评论、翻译等共200余篇,硕果累累。在这次讲座中,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与演进。高教授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和蔡元培关于美术的论断、徐志摩与徐悲鸿关于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的“二徐之争”,“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关于艺术的讲话等美术史上标志性事件,也通过对大量作品的赏析使我们了解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对于美术作品的影响。在讲座的下半部分,高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成就,也总结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中西之争并不是艺术高低的争论,而是艺术话语权的争论,不能过于迎合‘西方的东方主义’”。

在师生问答环节中,高教授解答了我校师生提出的“审美与审丑”、“中国艺术的未来”等问题,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一次对于所有参与师生都有深刻启迪的讲座。

4.国防大学教授李兵与他的“军旅芳华”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2018年5月25日15:00,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兵做客我校百家大讲堂,为我校数百名国防生带来了一场以“我的军旅芳华--从山村孩子到最高军事学府教授”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李兵教授从电影《芳华》讲起,勾起了在座师生对那段充满传奇色彩、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浓厚兴趣。同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刘峰相同,他也担任过副指导员这个职务,也拥有一段积极、真实、热血的军旅芳华。

李兵教授1969年参军,那时的他只有15岁。如今已经参军39年的他,再追忆起自己的“芳华”,依然没有忘记1971年他当战士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为人民扛一辈子枪”是他多年来的始终坚定的信仰。谈及电影《芳华》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李兵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在真实的战争中,每位战士都抱着必死的信念去战斗。“当兵,就没准备活着回家!”这句响亮的口号把军人本色、血性荣光体现得淋漓尽致。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艺术大师演绎精彩!(5月21日-27日)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李兵教授用嘹亮的歌声为我们展现出了军旅生活中醇厚、珍贵的战友情。“随时准备着建功立业,也随时准备着光荣献身”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谈到自己青年时期的爱情,李兵教授虽然感慨,但并不遗憾。在军旅事业和爱情中,他选择了自己奋斗终生的军旅事业。“为了共产主义,即使我的爱情有一百次一千次破灭,我也不会放弃我的理想。”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是李兵教授一路走到今天的“决胜法宝”。回忆起当年的野营拉练,李兵教授说,体重不足百斤的他,却负重百余斤急行军百余里,但就是没有喊过一句苦,一句累。后来他受了伤,左腿里还有钢板,然而他三天后就站起来了,开始给同学们讲课,并在病床上完成了27万字的自传。“做保尔柯察金那样的战士”是李兵教授一生的执着追求。

在师生问答环节中,李兵教授对同学们的困惑与疑问一一进行解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一名同学问到,李兵教授曾在炊事班中度过了几年,这与他追求的理想相去甚远,那么李兵教授是如何在工作中调节情绪的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李兵教授表示,“不是你选择了社会,而是社会选择了你”。当年他的理想是能够领导“百万大军”,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现在选择了做老师,为同学们传道受业,也算是在思想上引领了“百万大军”。

讲座结束后,李兵教授将自己出版的著作赠予提问的同学,并与在场同学们合影留念。李兵教授的激情澎湃的精彩演讲,让同学们体会到了革命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在场的同学们深受触动,建军立业、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将更加坚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