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在庇護拉登的態度上爲何如此堅決?

1989年,經過近10年漫長的抗蘇戰爭之後,阿富汗人民終於迎來了蘇聯撤軍。但是隨之而來的並非和平,而是軍閥雄起,他們畫地為牢,為非作歹,百姓如處水火之中。正是在這種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局勢下,塔利班應運而生。

塔利班在庇護拉登的態度上為何如此堅決?

“塔利班”是阿富汗語,原意為“伊斯蘭學生”,它是1994年阿富汗宗教學校的青年學生在穆罕默德·奧馬爾領導下通過一系列事件自發興起的宗教極端主義運動。

本·拉登流亡阿富汗後,住在塔利班的大本營坎大哈,“9·11”恐怖事件發生之後,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十分微妙的多層關係。

首先,拉登與塔利班特別是其首腦奧馬爾是一種親密的夥伴關係。早在1980年,拉登就拋棄了豪華的生活,投身於阿富汗的抗蘇鬥爭之中,他頻繁地往來於中東和南亞之間,為“聖戰”從事募捐,和塔利班的許多老兵為同一個目標奮鬥著。

塔利班在庇護拉登的態度上為何如此堅決?

塔利班政權建立後,拉登為其提供經濟援助,併為他們訓練部隊,教授製作炸彈、爆炸、行刺和隱蔽等技術。據信,拉登提供給塔利班的經援至少有4000萬美元。他們的目的都是要通過“伊斯蘭革命”奪取政權,建立伊斯蘭國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其次,拉登和奧馬爾還是私交甚篤的“一家人”。據說他們各自的女兒分別嫁給對方為妻,成為互相既是岳丈又是女婿的特殊關係。塔利班長期庇護拉登,作為報答,拉登還為奧馬爾興建了一座防彈住宅。

然而,拉登又不僅僅是塔利班稱兄道弟的座上客,他對塔利班出錢出力加以援助,自然要進一步插手塔利班事務。塔利班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亦有強硬派和溫和派之爭,奧馬爾在兩派之間一貫採取中間態度,力圖維護塔利班團結的大局。而拉登卻以援助武器和金錢賄賂等手段拉攏以塔利班國防部長、副國防部長和一些高級將領為代表的強硬派人物,使他們與自己結成聯盟,干預塔利班的內部事務。

塔利班在庇護拉登的態度上為何如此堅決?

例如在毀佛事件上便不難聽出幕後拉登的聲音,因為此前奧馬爾歷來主張保護阿富汗的歷史文物,1999年就曾頒佈過相關法令,此次簽署“毀佛令”,便不能不讓人懷疑由於強硬派在拉登支持下的有恃無恐而使奧馬爾被迫讓步。同時拉登在奧馬爾身邊派駐了不少“絕對忠誠”的阿拉伯衛兵,可以說是明為保護,實則監控。從塔利班方面,他們一直拒絕承認得到拉登的資助,稱拉登並沒有多少財富。塔利班本身不是恐怖組織,不能和本·拉登劃等號。

無論本·拉登與塔利班之間的關係多麼微妙難解,但是塔利班在庇護拉登的態度上始終是堅決的。無論是面對空中禁航、懸賞捉拿還是面對經濟制裁,塔利班不改初衷,強硬地認為拉登是他們的客人,他們應該對拉登的安全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