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月二你不能错过的祭祖活动——河南淮阳太昊伏羲陵庙会


太昊陵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和“天下第一陵”。今存的太昊陵是遵从伏羲先天八卦数理而建,整个建筑群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总体布局坐北朝南。

景区内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750多米长的中轴线上,包括: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构成的主景区。

每年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二,世界各地几百万人涌向淮阳县太昊陵庙朝圣伏羲,游客人数日达数十万,2008年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人祖祭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陵园正中为统天殿,殿内塑伏羲坐像,手托八卦,两侧配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塑像。殿前有月台,高7级,可容纳千人人朝拜。

伏羲坐像

“子孙窑”是一个位于太昊陵显仁殿基石上的黑幽幽的圆孔,直径约 2.5 厘米,深度约有一指左右。

求子者在拴过娃娃之后,一般都会去摸一摸“子孙窑”。神奇的“子孙窑”已被那些希望成人之父母、成人之祖辈的虔诚者摸穿了不知多少块。上一块因为它的上部已被手指摸穿,不能称其为“窑”了。目前这块是1990年换上的,岁月更替,青石上的“子孙窑”又成了幽深的黑洞,这是一种很珍贵的传承,至今还存在并延续着。

为确保求子愿望的万无一失,求子者在拴娃娃、摸子孙窑之后,一般都会在午朝门外的地摊上花钱“请”一些泥泥狗和布老虎。

太昊陵庙会上的布老虎种类繁多,有单头虎、双头虎、直卧虎、侧卧虎、枕头虎等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虎,阳物,百兽之长也。”虎是中华大地的吉祥物,“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是镇宅、驱邪、禳灾以及生育的保护神。 人们把虎视为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从庙会上带几件布老虎回去,是希望子女们不受邪恶侵犯,吉祥如意,像老虎那样虎里虎气地茁壮成长。


泥泥狗是庙会上出售的一种泥玩具,是为纪念伏羲、女蜗抟土造人、育万物而制作出来的,并且只有在二月会期间才有。 据《淮阳县志》记载,泥泥狗按其造型大小和着色的不同,分为小泥瞥、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四种类型。

在进香拜祖的人山人海中,一家人欢天喜地地簇拥着一个披红挂绿的男孩,十分让人注目。 原来,他们是向“人祖爷”报喜还愿来了。谁家在太昊陵摸“子孙窑”或拴娃娃、抢旗杆得子后,待孩子长到12岁时,必定要来“还旗杆”。

前面“拴娃娃”部分就已提到,向人祖爷和人祖奶奶许下了求子的愿望,如果得偿所愿、喜得贵子,就须得来此还愿,这也是求子习俗的最后一道程序。 还愿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献旗杆”和“担经挑”。

“担经挑”舞蹈模仿的就是华胥氏“履巨人迹”而有孕生下伏羲,以及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及交合的情状。 在过去,“担经挑”有严格要求。每班四个老斋公,身着黑衣、黑裤,庄重、肃穆,用五尺黑纱缠头,多余部分则垂于身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