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催人淚下!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迴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霤承簷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悼亡詩三首》晉·潘岳

潘岳的《悼亡詩》是為了悼念他的亡妻楊氏所作。楊氏是西晉書法家戴侯楊肇的女兒。潘岳十二歲時與她訂婚,結婚之後,大約共同生活了二十四個年頭。潘岳的悼亡詩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富有感情,彷彿將所有的感情都熔鑄與詩詞的字句之中,感情深沉,頗為感人,此外由於潘岳的悼亡詩是為悼念亡妻而作,故後世悼亡詩也就成了悼念亡妻的專門詩篇,不在用於悼念其餘的亡者,也由此可以看出潘岳的悼亡詩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催人淚下!

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來春復吐芳。

悲哉人道異,一謝永銷亡。 屏筵空有設,帷席更施張。

游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

——《悼亡詩》南朝·沈約

沈約的這個首《悼亡詩》也是為了悼念亡妻而作。在這首詩中最為突出的特點便是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子“清怨”。在詞的詩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恆來反襯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 哀;後半將悲傷的情感同淒涼的環境融為一處,情狀交現,悲愴靡加。沈約的這首悼亡詩對後世以離別哀亡的為題材的詩詞作品有較大影響。把南朝之前類似作品的哀而不傷的境界真正推向哀傷並茂的新境界。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催人淚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離思》唐·元稹

元稹有離思詩五首,這是其中的第四首,五首離思詩都是為了亡妻韋氏而作。韋氏當時作為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在她二十歲時下嫁給元稹,當時的元稹還是一介白身沒有什麼功名,在婚後元稹夫婦頗受貧困之苦,但是作為妻子的韋氏卻沒有半分怨言,元稹與韋氏恩愛有加。七年後韋氏病逝,自從韋氏病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這首悼亡詩抒情強烈,詞意豪壯,用筆極妙。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詩一直都是傳唱的經典,除了《離思》之外,他還寫了《遣悲懷》三首以懷念亡妻,其中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一句更是中國悼亡詞歷史上的絕唱,堪稱流傳千古的名句。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催人淚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宋·蘇軾

這首詞是北宋時期蘇軾為了悼念亡妻王氏所作。蘇軾還未出蜀,在蜀地讀書求學的時候,與當時的四川青神縣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青梅竹馬,在十九歲的時候蘇軾與時年十六歲的王弗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又值熙寧八年正月,蘇軾被貶到了密州,出任密州知州,在仕途上的不得意,和對亡妻的悼念之情相互糅合,便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這首詞將夢境與現實交融而為一體,濃郁的情思與率直的筆法相互映襯,既是悼亡,也是傷時,把哀思與自嘆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絕,讀之催 人淚下。同時,用詞寫悼亡詩也是蘇軾首創,蘇軾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催人淚下!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

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宋·賀鑄

這首詞是賀鑄悼念亡妻趙氏所作,同時也是唐宋以後,悼亡詩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賀鑄夫人趙氏,勤勞賢惠,賀鑄曾有《問內》詩寫趙氏冒酷暑為他縫補冬衣的情景,兩人之間感情甚篤。作者夫婦曾經住在蘇州,後來妻子死在那裡,今重遊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懷念,就寫下這首悼亡詞。全詞寫得很沉痛,十分感人,在悼亡詩歌的文學史上與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懷》、《離思》,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並傳不朽的名篇。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催人淚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

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

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

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清·納蘭性德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為了悼念亡妻盧氏所作。這首詩在納蘭性德為數眾多的悼亡詩詞中是最為悽婉,痛徹心扉的一首,在納蘭性德二十歲的時候與當時的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成婚。婚後,兩人感情甚篤,夫妻恩愛,但是僅僅三年,盧氏就因為生產後受寒因病而亡,這也給予了納蘭性德極大的痛苦和打擊,從此“悼亡之吟 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悽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在納蘭性德眾多的悼亡詩詞中,除了這首《沁園春》之外,另一首《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同樣可以說是傳唱千古的佳作。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催人淚下!

轉自小紅聊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