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出土特征是指玉器入土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相邻物资的黏附而产生的各种特征,是“生坑”现象之一。

出土特征是难得的辨真识古的佐证,也正是基于此,仿古者也深暗此道,在仿工、仿沁、仿做旧的基础上,常常捏些泥巴、涂些朱砂,模仿“生坑”,以期鱼目混珠、有时还确能以假乱真。所以切莫一见黏土就激动,还需要了解出土附着物特征。

(一)古玉网络上、古玩地摊上常见“生坑”

网络、地摊上,带有出土特征的“生坑古玉”屡见不鲜,凡玩玉者都会遇到,例如(图1):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1


对于老玩家,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于新玩者来说,遇见生坑难免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那么,这些“生坑”还是生坑吗?就需要切实了解真正的生坑出土特征了。

(二)真正的生坑出土特征

1、泥土附着是最常见的出土特征

自然界中的泥土本来最易脱落,但墓葬中与物品相邻的泥土因长期入埋的位置固定,而形成了似乎“定型”的黏附状态;远离物件的泥土自然脱落,但紧贴物件的泥土则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黏附,非正确的非人为干预不会自然脱落,是为泥土附着。

泥土附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玉钺(图2-1),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2-1新石器时代晚期玉钺长15.5宽12厚1.2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2-1-1泥土附着特写

泥土附着的红山文化蹄形器(图2-2),图片来源:《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页3图3。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2-2红山文化蹄形器高11.5上最宽8.4下最宽6.8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2-2-1泥土附着特写

泥土附着的商晚期玉龙(图2-3),图片来源:《商代玉器》页120图73。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2-3红山文化蹄形器外径6.4厚0.4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2-3-1泥土附着特写

2、朱砂附着是墓坑多见的风俗特征

据传说,在中国古代朱砂可以起到尸体防腐作用,另一说可以改变风水不佳的地势。此外,古人认为,红色的朱砂代表着富贵,“红得发紫”、“满门朱紫”便由此而来。所以朱砂是古代墓葬中的常见之物,也自然是部分入埋古玉的附着物了。

朱砂附着的商晚期兽面纹玉饰(图3-1),图片来源:《藏品图录》图9。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3-1商晚期兽面纹玉饰长3.2宽2.3高2.5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3-1-1朱砂附着特写

朱砂附着的西周玉璜(图3-2),图片来源:《西周玉器》页98图69。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3-2西周玉璜长10.2宽4.4厚0.4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3-2-1朱砂附着特写

朱砂附着的西周玉发饰(图3-3),图片来源:山西省侯马考古工作站。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3-3西周玉发饰外径5.5厚0.5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3-3-1朱砂附着特写

3、铁锈附着是墓坑的偶见特征

古代墓葬常有铁剑、含铁器、部分铁制品等随葬,由于铁容易腐化,所以比较而言铁锈附着也是古代墓葬的偶见特征,但是古玩行中,铁器腐烂锈蚀附着的例子确并不少见,所以需要仔细甄别。

铁锈附着的春秋晚期玉剑隔(图4-1),图片来源:《春秋玉器》页321图264。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4-1春秋玉剑隔长4.6宽2厚1.5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4-1-1铁锈附着特写

铁锈附着的汉代玉璧(图4-2),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4-2汉代玉璧外径9.5厚0.4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4-2-1铁锈附着特写

4、织品附着是难得的少见特征

古代织品残留比较难见,附着往往见纵横交叉的织品痕迹。

织品附着的商晚期玉羊(图5-1),图片来源:《群玉别藏续集》页157图80。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5-1商晚期玉羊长10.3宽3.8高5.15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5-1-1织品附着特写


织品附着的汉代玉剑璲(图5-2),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5-2汉代玉剑璲长4.2宽2.4厚1.9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5-2-1织品附着特写


5、自然物附着是或然特征

由于自然界物资丰富,古人墓葬的随葬品也繁杂不确定,有些出土附着物呈一时莫能辨识状态,暂归为自然物附着一类。

自然物附着的红山文化蹄形器(图6-1),图片来源:《认识古玉》页117。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6-1红山文化蹄形器高7.5上口径7.5下口径6.5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6-1-1自然物附着特写


自然物附着的汉玉剑剑彘(图6-2),图片来源:《认识古玉》页35。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6-2汉玉剑剑彘长7.3宽2厚1.3厘米

古玉学步(104):出土附着有特征 泥巴不尽为生坑

图6-2-1自然物附着特写

(三)不可忽视的出土特征

生坑出土附着有着特别的“自然”状态:

泥土附着、朱砂附着相类,既有黏附又有自然孔隙,附而不死,“活”而不僵;

铁锈附着为表面附着铁锈,伴有渗入玉质内部的红褐色铁沁现象,形成铁红的沁色;

织品附着有明显织物痕迹残留。

但遇出土特征,切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必须研究识别附着物的真伪,排除干扰,才能在辨真识仿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万无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