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對親近與疏遠的恐懼

01 爭奪控制權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你的妻子催了你20遍做某樣家務,你隨口答應她會做,但是從來沒有動手,儘管你有充足的時間;老師佈置的作文一旦限定了題目,你總是不能按時提交作業,而且內容也總是偏離題目;如果有人叫你幾點鐘給他回電話,你會感覺很憤怒,不想回電。

有時候我們的拖延與害怕成功和失敗沒有關係,而是為了爭奪控制權、贏得尊敬和獨立的策略。當“我願意做這件事”變成“我應該做這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就成了某種阻礙,並讓人迫切的想要打破它的規則,“我偏要不做這件事”。在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下屬通過拖延來對付他們的上司;學生通過拖延對付他們的老師;孩子通過拖延對付他們的父母。

怎麼判斷你的拖延是因為害怕批評還是對抗控制呢?當你拖延遞交報告給上級時,如果你想的是報告不夠出色怎麼辦,報告做的沒有別人好怎麼辦,那麼你可能是因為害怕別人批評而拖延;如果你想的是,為什麼要我做這種事?為什麼我要按照他的想法做?這個工作簡直荒唐!那麼你可能是因為想讓自己更有控制感而拖延。

有些人甚至與現實對抗,因為無法面對必須接受的實施,拖延就是麻痺自己的方法。拖延與個體獨立有關,有的人在用拖延宣告,“我是一個有自主權的人”,他們必須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拖延心理學》:對親近與疏遠的恐懼

康妮是一個34歲的百貨公司銷售員,小時候成績很好,父母都有很強的控制慾,已經計劃好了她的將來,希望她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上大學後,康妮很少在學習上花功夫,最終成績不合格,退出了學校。康妮說,“我其實很喜歡我的課程,我也喜歡科學,甚至想成為一名兒科醫生,但內心似乎總有一個聲音在搗亂,摧毀了這種可能”。直到很久後,康妮才明白,她只是想擺脫父母的控制,想要用拖延證明自己的獨立性。有時候拖延是一種秘密的戰鬥,拖延抉擇和承諾,別人就無法限制你;避免公開作戰,你就能看上去仍然是個“好人”

在家庭教育中,應保持支持孩子自我發展與指引和限制孩子的平衡,避免過分約束孩子,使他們養成拖延的習慣。

《拖延心理學》:對親近與疏遠的恐懼

02心理舒適區

拖延也是調節跟其他人親疏關係的方法,因為過於親近或疏遠的關係都會讓人產生恐懼。

有的人在團隊裡是個滿腦子創意的機靈鬼,但一個工作時就腦子一片空白;有的人永遠需要別人為自己出頭露面,例如一個導遊、一個導師,只有這個才有安全感;有的研究生總是推遲論文答辯的時間,因為還沒有做好離開大學、離開導師的準備。

有一些拖延者喜歡給自己挖坑,讓自己處於麻煩中,並希望有人拯救他們。有一位女士總是拖延處理自己的財務問題,有一天她終於意識到,她是在希望有一個男士出來承擔這些事物解救自己。

對於恐懼疏遠的人來說,拖延就像一個忠誠的夥伴,但是時候找一些更好的夥伴替代他了,比如買一條狗,交一個朋友,寫一份日記,都比拖延更加可靠。

《拖延心理學》:對親近與疏遠的恐懼

除了恐懼疏遠,人們也會恐懼親近。

有的人很怕複雜的人際關係,因為與很多人打交道,就意味著你要滿足別人的期待,讓別人瞭解你和你的生活,要有必要的聚會,對恐懼親近的人來說,這簡直太恐怖了。有的人用拖延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因為他們相信,如果真的需要什麼,不能讓別人知道。有的人見證過父母之間的指責、冷落和傷害,不想的重蹈覆轍,會告訴自己不要在人際關係中涉入太深。有的人認為在親切的關係下,自己會暴露內心的陰暗面。也有的人認為,不去愛就不會失去愛,即使內心渴望親近,但仍刻意躲避親密關係。

拖延是恐懼者維護心理舒適邊界的一種方式,但你必須處理好這個問題,你可以做到既依賴又獨立,並實現個體的發展和成長。

03拖延時鐘

如果沒有人來測定時間,時間還存在嗎?亞里士多德質疑。牛頓相信時間是絕對的,即時間始終存在。愛因斯坦認為過去、現在和未來全都是幻覺。拖延者們更喜歡“時間是幻覺”這個概念。

首先,我們應瞭解兩個概念,什麼是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客觀時間就是指鐘錶的時間,不可更改;主觀時間則是我們對時間流逝的獨特的感受。比如快樂的時間總是走的很快,難過的時候卻度日如年。

對於拖延者來說,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他們不願意承認兩者存在差異,有的人認為鐘錶時間無關緊要,有的人則一直生活在混亂的時間裡。一個拖延者與你約定9點出發,意思可能是9點之後、10點之前。

《拖延心理學》:對親近與疏遠的恐懼

時間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青春期的少年來說,他們瞭解了時間流逝,對未來充滿憧憬,彷彿生命是無限的,但現實讓未來變得支離破碎。於是孩子們開始拒絕時間流逝,希望永遠留在童年時代。對30歲以後的中年人來說,必須面對很多問題,他開始計算剩下的時間,並看清生命的可能性和侷限性,面臨中年危機。

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時間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拖延者對時間的感知往往與人生階段不符,很多成年人對時間的感知仍停留在青少年,他們不在意時間的流逝,與成年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到了中年,已經成為孩子的父親。

每個人生階段的人,都本能的抗拒進入下一階段,但時間在不斷流逝,未來正在到來,拖延只是人避免處理與時間相關事務的一種方法。

拖延是一個信號,告訴你該回頭看,重新反思你對時間獨特的主觀感受,讓你放下心理的包袱,不再回避問題,承認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並與他和平相處,而不是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鬥爭上。

如果你喜歡這部分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明天繼續分享《拖延心理學》第三部分“拖延vs大腦”,希望與你一起對抗拖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