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這個村爲什麼叫「不夜」?

榮成古村落,歷史最為久遠的還屬“不夜村”,對於這個村的歷史考究很多,榮成青銅、玉器的出土大都來自這個區域。轉來網友老強的探訪美篇供瞭解參考。

近日,我和好友“明月東生”來到了春秋時期和西漢時期就很有名氣的千戶大村榮成不夜村。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穿越這段大約3000年的歷史,看看不夜村、不夜城、不夜縣是怎麼回事?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不夜村 村碑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不夜村是山東省榮成市埠柳鎮的一個千戶大村。春秋時期在此置不夜城。(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西漢初年始置不夜縣(榮成境內最早的縣級行政單位),不夜縣的治所為不夜城,遺址在今不夜村南。東漢時期裁撤不夜縣。天統四年(568年)境內全屬文登縣地。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西漢疆域圖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史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東漢疆域圖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又稱後漢,與西漢合稱漢朝。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村民秋收的花生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88歲的孫老漢 村裡的能人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孫老漢的家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村裡大部分村民住瓦房少數住海草房和樓房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現在的不夜村辦公樓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不夜村清朝名臣孫葆田

孫葆田(1840 —1911) 字佩南。山東省榮成埠柳鎮不夜村人。清末官吏、學者、藏書家。晚年寄居濰縣。同治十三年(1875)進士,授刑部主事。

1882年(光緒八年)改任知縣銓授安徽宿松。他勤政愛民,時謂“妻事紡織,室中蕭然如寒士”。

1887年,孫葆田從安徽宿縣調任合肥知縣。李鴻章的侄子李經楞,常依仗叔父權勢,橫行鄉里,欺壓百姓,當地官民咬牙切齒,但卻敢怒不敢言。孫葆田到任後,堅持“以德為政”,使恣意鬧事之人有所收斂。1888年,孫葆田接到一起逼租致死人命案件。在確認死者屬毆打致死後,立即將兇手李經楞收押。李家自知罪責難逃,先是密謀以鉅款收買死者親屬,意圖收回原告,但沒能得逞。後又惡人先告狀,直接上書朝廷,誣陷孫葆田收受賄賂,草菅人命。光緒皇帝下詔安徽巡撫查辦此案。安徽巡撫見孫葆田辦案證據確鑿,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孫葆田立即將李經楞就地正法,然後自摘花翎頂戴,辭官為民。在他返回故里的途中,合肥百姓跪道相送。至今在安徽合肥一帶,流傳著“包公雖清,不如老孫”這句民謠。這個老孫,指的就是孫葆田。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不夜村村民為紀念孫葆田在其古屋前為其樹旗的旗杆石碑底座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孫葆田,他還因總纂一部很有特色的《山東通志》而享譽後世。實際上,他在古文、經史、教育諸方面都頗有建樹,並且還是一位聞名魯、皖的"清官"。

道光20年(1840),孫葆田出生于山東省榮成市一個有名望的書香門第。其父孫福海字鏡寰(1798--1875),道光23年舉人,官至湖北興國知州,留有《之遊睡餘錄》等著作。其兄孫葆源,出身貢生,官至江蘇知縣;其弟孫叔謙夕字六楷,同治年間舉人,官至河南光州直隸州知州,廉政愛民,政聲威震海內;其弟孫季咸,癸酉(1873)拔賈,雖未出仕,但經史之學很有根柢,是清末山東的知名文人。孫葆田之所以有能力成為一位著名的"清官"和學者,是與他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孫葆田“少嗜學,篤好左(傳)、國(語)、韓(愈)、歐(陽修)、蘇(軾)之文”。7歲那年夏天,他陪父親在堂前乘涼,父親吟誦"五大為天地君親師"上聯,命他對下聯,孫葆田應聲答道:"一生守仁義禮智信。"父索聽罷大喜,連連誇讚兒子才思敏捷。孫葆田年13時,其父任湖北某知縣,他得以跟從武昌著名桐城:派古文家張裕釗(廉卿)先生學古文義法,遂盡窺歸(有光)、方(苞)等古文大家堂奧。從此,古文功底日益見深,文名愈振。時高密大儒單為(伯平)主講濟南濼源書院,孫葆田慕其人,東歸濟南,跟隨單先生學習經史之學,於是,"因文見道,蔚為儒者焉。" 同治庚午(1870)鄉試,孫葆田考中舉人,甲戊(1874)成進士,授刑部主事。從此,開始了他的官史生涯。

光緒8年(1883),孫葆田被授安徽宿松知縣,"以經術為治行,翕然稱“循良”。光緒11年,分校河南鄉試。不久,調合肥知縣。合肥乃大學士李鴻章的家鄉,子弟中文武大臣頗多。他們依仗權勢,橫行鄉里,地方官往往不敢處治。孫葆田下車伊始,"一以公明處之,皆不敢以私。"時有縣民某因欠李鴻章謙從田租,被其唆使侍從毆打致死。孫葆田聞後大怒,立即趕到現場驗屍。當時,觀眾成千累萬,皆恐縣令為豪強脅迫而驗屍不公。為了保證檢查準確,孫葆田喝令仵作日: "敢欺罔者論如律。"遂依法驗得系毆傷致命,觀眾聞知大喜。兇手上前申辯,孫葆田下令痛打,民眾越發"踴躍歡呼",無不拍手稱快,皆謂"包龍圖復出。"終於捉拿兇手繩之以法。 孫葆田秉正鯁直的性格,必然受到同僚的陷害和豪強的怨恨。不久,即有御史某劾孫葆田"命誤入人死罪",詔命安徽巡撫陳彝懲治。至此,孫葆田看透官場腐朽黑暗,決意不再涉入,而以著述終其身。於是,"引疾"歸裡。過了數年,安徽欲清文民田,巡撫福潤疏調孫葆田主其事,而他卻堅辭不赴。且致書當事者,言清丈病民夕陳述"清賦之要,熟地報荒者,當寬其既往,限年墾複。平歲報災者,當警其將來,分年帶徵,弊自可除,無事紛擾。"從此,孫葆田"既以文行著稱,又以強項名天下。"

孫葆田"引疾"辭官後,寄居濰縣。濰縣被鄭板橋譽為"小蘇州",商業繁榮,城內熱鬧異常,而孫葆田蒞濰後卻足不出戶,閉門潛心學術研究。他住濰時期,寫了大量有關經吏的雜著,不久,山東巡撫張曜慕其名,聘他為濟南濼源書院主講。這是一個費心而薪薄的差事,但卻可以將自己的滿腹才學傳授給後生。故而慨然前往,日訓諸生不倦。其教育宗旨以"教本務實,毋空談經書"為主。光緒辛卯( 1891)鄉試,考中舉人者甚眾,士人"成以為教澤所致也。"當時,其弟孫叔謙官任河南知州,他乃前往探視。河南大吏知道後,懇留孫葆田主講河南大梁書院。這是一所頗有名氣的學校,聚積了河南全省優秀生。"戊戌變法"以後,興新式學堂之風遍及全國,大粱書院也改稱"國文大學堂"。孫葆田以淵博的學識和令人敬仰的品格被聘為大學堂監督(相當於大學校長)。

光緒27年(1901),孫叔謙卒於光州任所,孫葆田護其喪歸。又數年,獨子昌燕亦夭折。孫葆田復攜老幼迴歸濰縣。"一門孤嫠,皆賴以存活。以此累益重,家亦益貧。"當時,疆吏禮聘日至其門,孫葆田輒婉辭謝之,誓不染指官場。是時,孫葆田生活益窘,處境艱難,體現了他"處境益窘而節益介"的可貴品格。於是,"山東學者識與不識,翕然推服之。"精深的學術造詣,令人敬佩的品格,使他在清末山東文壇上聲譽極尊。巡撫張曜尤重其學行,奏請清政府賜五品卿銜。

孫葆田"偉軀幹,修眉廣額,舉止莊重,雖盛夏長服不去身。"平日不苟戲謔,然與朋友談俗道故,娓娓千言不倦。有來請業者,循循善誘,必使其心悅意解而後已。性慷慨好施,篤於內行,凡所得收入,為兄弟修繕房屋和贍養眾寡弱者外,餘皆分濟貧寒者。又好刻古籍以饗後學,如《孫明覆集》、杜氏《春秋會義》、黃氏《讀禮日抄》、趙氏《孟子注》等書,他皆節衣縮食積資刻印。 孫葆田博學多識,德高望重,風度翩翩,桃李滿天下,"一時學者奉為大師"。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孫葆田一生著述頗多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孫葆田手跡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孫葆田手書正楷象字貼一樣美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孟志韜略》中著述榮成孫葆田的人生軌跡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穿越|這個村為什麼叫“不夜”?


不夜 不夜

你將永遠明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