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五台山-因風雨中斷的五台連穿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五臺山之行已經計劃了有半年的時間,也是為了接下來的武功山重裝徒步做的前期拉練。這次因為是請假去爬山(我們週六正常上班),所以沒有帶梁仔他們去,易水寒前一段時間失業了,所以很愉快的就約上了,期間還認識了很多新的小夥伴,每次玩狼人殺都能拿到狼人牌的小狼人、可愛的七七和培培、認真負責的領隊騫騫······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五臺山(Mount Wutai)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臺山並非一座山,它是座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五臺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於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徵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臺懷地區比臺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臺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溼度大,常有雨水。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雖然很久就聽說了五臺山多變的天氣和經常“迷人”的濃霧,本來還抱有希望不會被這些所臨幸,但是很不幸的是這次遇到可五臺山特有的濃霧,原計劃在動態望海峰看的日出也沒能看到,算是此行的一點遺憾。面對五臺山多變的天氣,作為一名戶外老驢,自然“充分”準備了一些裝備來應對,這次五臺山形成準備的裝備主要有:

強氧35L登山包、登山杖兩根、護膝一副、雲南白藥一瓶、創可貼等急救藥品一盒、生火工具、行軍水壺一個、防水袋10個、爐具一套、230G氣罐一罐、三人鍋一個、一次性紙碗、筷子若干、礦泉水4瓶、功能飲料3瓶、紅牛2罐、方便麵2包、薯條、雞爪、沙琪瑪等小零食一包、甜瓜3個、強光手電、頭燈各一個、保暖毯一個、雨披一個、墨鏡、頭巾兩個、備用襪子2雙、手機兩部、手臺一部、兩萬毫安充電寶一個。

著裝方面採用了戶外日常裝束:速乾衣、速幹褲、防水鞋以及抓絨外套,準備齊了這些裝備,18號晚上一車人開始開開心心的衝向了五臺山,這次出行相較於上次的庫不齊,明顯順利多了,在高速上沒有遇到任何的阻礙,19號凌晨一點就順利到達了五臺山火車站,本著要休息好的原則,每人花了20大洋找了一個小旅館休息,雖然錢不多,但是畢竟是火車站旁邊的小旅館、房間隔音不是很好,到處是此起彼伏的呼嚕聲,不過對於我們這種經常在大巴上休息的人來說,有張床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凌晨三點準時出發前往鴻門巖,經過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鴻門巖,下車修正準備好頭燈手電前往東臺,此時因為是晚上,天還沒亮,沒有看出明顯的濃霧,經過大約半個小時的徒步,順利到達東臺望海峰,從鴻門巖到望海峰可以從常規的環山公路(實際上是土路)盤桓上升,也可以選擇直接從草甸穿過蜿蜒的盤山公路直接爬升到望海峰,雖然直接通過草甸爬升能夠節省不少的時間,但是由於在晚上,又因為草甸凹凸不平,如果不是出來過多次的老驢的話,不建議走草甸,新手還是老老實實的走盤山道上去,凌晨四點二十六分,我們成功到達了東臺望海寺,在上望海峰的途中,隱約還能看到東邊天邊的紅暈、山腳下行駛的汽車的大燈,但是到了觀景臺,已經完全被濃霧所遮擋,完全看不到日出,可以說方圓十米之外,完全看不清,如果沒有指北針和軌跡的話,確實很難分得清方向,在觀景臺停留了二十分鐘之後,確定今天是無緣看到日出了,果斷選擇下撤,這個時候的霧已經很濃了,五米之外看不到人,真真正正是隻聞人語,不見其人。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從東臺望海峰下撤十分順利,雖然還有濃霧,但畢竟天也差不多要亮了,視線也好了很多,果斷選擇從草甸下撤,下撤到鴻門巖大約是五點二十左右,相較於我們剛來的時候,這裡明顯多了很多的隊伍,大部分隊伍選擇不去東臺,直接前往北臺,不得不說這是很明智的選擇,沒有帶衝鋒衣等厚衣服以及登山杖、雨披等裝備的人還可以在這裡補充裝備,除了5元一瓶的水比較貴之外,衝鋒衣和抓絨保暖只需要50元,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便宜,在這裡等了後隊大約半個小時之後,天空飄起了零星的小雨,和後隊簡單通過手臺溝通之後,六點果斷出發前往北臺。從鴻門巖出發往北臺走,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左側山脊小路和右側的盤山防火道,左邊小路差不多完全在山脊行走,走起來腳下比較舒服,有一些小的爬升,對於老驢來說不在話下,如果有雨的話會變得泥濘,開始我們選擇了小路,鑑於雨點的落下,果斷右切走到了防火道上,畢竟不想摔跤,還是走防火道比較安全一些。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在前往北臺的路上一路通過手臺和後隊不斷取得聯繫,因為後隊普遍體能比較弱,帶隊領隊也沒有走過這條線切沒有軌跡,我們只能告訴他沿著防火道一直走,並用紅磚頭在路基上留下記號,而易水寒和我則是屬於前隊中的前隊,一直走在前面,此時也刻意放慢腳步等後隊,避免出現他們找不到路的情況,七點我們到達了法雲寺,本以為法雲寺現在是斷壁殘垣沒有任何人煙,不過驚喜的是這裡還有一位阿姨在這裡留守,住的是拔地而起的窯洞,阿姨人很好,給我們提供了熱水喝包子,跟阿姨閒談中瞭解到阿姨是從附近臨縣來這裡的朝聖者,專門到這裡給各位師傅做飯準備飲食的。非常佩服阿姨的勇氣和虔誠。在這裡都留了十分鐘左右,我們和前隊一起出發前往另一個休息點——“華北屋脊”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從法雲寺前往華北屋脊一路都是防火道,路上還可以看到花崗岩地貌等,從這裡開始如果幸運的話是可以看到小狐狸的,從法雲寺開始,風越來越大,雨也開始變得密集起來,沿著防火道,有幾處比較蜿蜒的地方可以直接從草甸直插上去,能夠節省不少的時間,大約八點二十左右,成功到達“華北屋脊”。這裡海拔有三千米。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雖然披上了雨披,戴上了手套,到了此時,速乾衣褲已經完全溼透了,抓絨和手套已經可以擰出水來,雨披在大風的作用下基本沒有什麼作用,渾身溼透是必然的,又冷又困又餓,因為我們走的比較快,比前隊早到很多,鑑於前隊還沒到、我們又冷又餓的情況下,果斷決定埋鍋造飯,雖然揹著爐灶氣罐和多餘的水會浪費一定的體力,但是在這種又冷又餓的情況下有一碗熱騰騰的方便麵吃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一切的勞累都是值得的;這次帶的爐頭屬於高強度爐頭,火焰足,基本上兩分鐘水就開了,五分鐘一鍋熱騰騰的方便麵就做好了,這個時候的方便麵遠比山珍海味要管用的多,哆哆嗦嗦的吃完方便麵和湯,身上明顯暖和了很多,也不在發抖,為後面到達的前隊燒了一鍋熱水之後,我們也差不多收拾行囊準備前往下一個集結點——龍王殿(這裡也是北臺的所在地)

視頻加載中...

從華北屋脊前行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九點十分成功到達龍王殿——避雨,這時雨已經變得比較大了,大風吹的雨披四散飛舞,完全起不到遮雨的作用,龍王殿前的香爐上的風鈴被吹的叮鈴叮鈴一直響,避雨五分鐘,見風雨完全沒有要停的樣子,迫於無奈繼續前行,前往澡浴池,這裡是我們要吃午飯的地方。

徒步五臺山-因風雨中斷的五臺連穿

同樣是沿著防火道一直走,同樣穿行草甸走了一些近路,十點我們準時到了澡浴池,雖然齋飯還沒有開始,但是幸運的是這裡有烤房——數千個點燃的蠟燭擺滿了整個房子,齋堂主任熱情的邀請我們去烤房烤乾身上的衣服,要知道,此時渾身溼透的我們能夠在烤房裡面烤火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因為要尊重佛教烤房不能拍照的傳統,這裡沒有照片。。。。到達烤房我們把已經溼透的衣服能脫的基本都脫下來放在蠟燭旁邊烤乾,半小時時間烤房已經擠滿了人,當然這個時候我們身上的衣服基本上乾的差不多了,唯有鞋沒有辦法弄乾,所以以後出來再去風雨變化無常的地方,最好是多背一雙鞋。12點吃飯齋飯的我們本來打算是繼續前行前往中臺,不過這個時候聽說後隊有人丟了,就沒有繼續前行打算等後隊到達之後再走,再加上風雨越來越大,也想等雨停了再走,不過這一等就是七個小時,五點才等來那位不幸走丟的驢友安全的消息,雖然沒有辦法走完全程,但是總算大家都是安全的,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