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作為經驗尚淺的青年教師,教學過程中易出現的以下問題:耐心不足,忽略以人為本;眼高手低,易於滿足現狀;高高在上,欠缺溝通意識。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不再封閉,也不再可能唯老師馬首是瞻。在許多方面學生知道的比老師還多,若教師一味板著面孔,事事時時居高臨下,學生必然敬而遠之,師生關係必然緊張。我們發現,構建“民主相待、教學相長、與生為友”的新型師生關係可以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師的師德風貌,逐步轉變為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孜孜以求,積極進取;關愛學生,推心置腹的受歡迎的好教師。

一、師生關係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耐心不足,忽略以人為本

青年教師剛踏上教育教學的工作崗位,遇到自己在講臺上苦口婆心地講,而下面卻嘰嘰喳喳,吵吵鬧鬧,總免不了情不能自已,怒形於色地指責,有時甚至不顧教師溫文爾雅形象氣憤地拍桌打椅。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老師嚴厲大聲的訓斥,可能導致學生對老師產生恐懼、反感。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面對接受知識略慢的學生,教師有時會耐心不足,“你怎麼還沒懂?”“我不是才講了嗎?”這樣的話常常脫口而出,殊不知這樣的話語可能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2.眼高手低,易於滿足現狀

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通過長期的大學教育,學習素質較強,也擁有了大量的科學理論知識,從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來看,都超過了許多老教師。有的新教師就會因此開始滋生了驕傲的情緒,就會自傲自負起來,會說自己是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等等,潛意識就是說比別人強,覺得自己的知識夠本來教小學了,不思進取,不再進行繼續學習,思想也停滯了。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3.高高在上,欠缺溝通意識

青年教師剛到學校,因為自視學歷較高,對同事、家長和學生會有一種陌生感和距離感。面對小孩子各種好奇的猜想、充滿童趣的交流,有的教師可能放不下老師的架子,拉開了孩子們溝通的距離。有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還有一種初入社會的畏怯感,不知如何與學生親近交流,缺乏主動溝通的意識,這不利於孩子們打開心扉與自己交流,因此,很難走進學生的世界,做到以學生為本。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二、師生關係中教師應有的意識

1、為人師表的垂範意識。

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影響、薰陶學生。教師居於師生關係的主導方面,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帶有教育性。所以教師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要有分寸感,不能過於隨意。包括穿著打扮都要符合教師身份。教師還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應當具有書卷氣。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教師很小的一個舉動,比如辱罵學生、酒後上課、扮相誇張、校內吸菸、收受紅包、有償補課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2、一視同仁的公平意識。

教師從內心裡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老師和學生都具有獨立的人格,教師熱愛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教書育人的前提,也是師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不能在全班學生面前表現出對某些學生的偏愛,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機會要均等,厚愛後進生。這種公平意識包括尊重學生的受教育權,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意願,尊重學生的隱私等方面。在班級管理中,要破除“一言堂”,實踐中發現採用“民主管理”的教師,師生關係必定融洽,班風必定端正;反之,若教師事事越俎代庖,學生既不領情,教師也疲於奔命,真正是兩敗俱傷。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3、耐心細緻的服務意識。

我們要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係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係。學生入校學習是國家賦予的權利,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導師,更是學生朝夕相處的朋友,教師不僅有責任幫助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有責任幫助學生豐富情感、健全心理、完善人格,還有責任保護學生的健康和安全。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學生會記住一輩子。師生情就是體現在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關照和服務上,為學生成長服務。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三、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三大策略

針對前文提出的問題和教師應當樹立的三大意識,通過學習、培訓、實踐,我們發現,師生關係的轉變、新型師生關係的構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1.營造氛圍,讓學生更主動

教師應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從人格意義上講,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從個體發展差異出發,每個孩子在教師眼裡地位也應該是平等的;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著眼,學生更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就意味著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思考的自由還給學生,用更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對待每一個學生。例如,語文課堂上,我們通過“預習卡+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各類語文學習活動,讓孩子們來當小老師,耐心地觀察孩子的學習過程。再比如,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有的孩子讀完體會不出作者的中心思想,不能深入的思考文本背後的東西。但我們絕不能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可以從某個詞、某個句子由易到難地引導孩子體會情感。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學得快樂、學得主動。新教師也隨之看到了循循善誘之後孩子們的變化,進而提高了自身的教師修養。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2.教學相長,讓師生會合作

《師說》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教師的確應必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但這不代表教師什麼都懂。例如,有二年級學生自己準備的新聞播報(如下),涉獵面非常廣。作為教師,你怎麼能停下你的腳步?

科學類

“活”的建築、霧霾的產生、雷電的危險、中國蛇鄉等。

時政熱點類

中國夢、韓朝會談、中美貿易戰、高房價等。

社會熱點類

作業該怎樣佈置、高鐵霸座男,“到此一遊”現象等。

節日類

消費者保護日、植樹節、母親節等。

衛生防預類

防止新型禽流感、垃圾食品的危害、吃飯時的不好習慣等。

現代社會,老師可以憑藉自己的傳統經驗引導學生,學生也可以憑藉自己的敏銳朝氣影響教師;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模式,而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

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隨時更新儲備知識,精心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去掉自身浮躁的學術氣。“水厚方能負大舟”,只有不斷追求新知,積存紮實的知識功底,才能讓學校成為學生有效的充電所。要多和學生合作,向學生學習,給機會讓師生相互欣賞。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3.情感相融,讓師生交朋友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這樣才能真正體會他們一言一行,他們也願意信任你的教誨。比如,一個學生總是找各種藉口不按時交作業,即使有小懲罰,他也改不了。放下老師的架子,親切地與之交流,我們才發現他以前喜歡用左手寫字,家人現在正矯正他用右手寫字。他寫字速度變慢、字體變醜。所以他也不愛做作業了。在瞭解情況之後,老師找到父母商量,一起幫助孩子度過了這個難關。由此可見,真誠的師生交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各種心靈負擔,也是學生順利開展學習活動的助推劑。

現代社會,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跟學生相處?(文末下載)

青年教師基於自身年齡易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達到更好的教書育人效果,因此青年教師要不斷地尋找方法,提升自身道德修養,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響學生。處好了師生關係,很多教育中的問題和矛盾都可以化解!

關注“明白說教育”,私信留言“師生關係”獲取相關資料。關注我,還有更多教育人用得上的資料分享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