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樂山大佛迎「體檢」 「閉關」四個月後將王者歸來

千歲樂山大佛迎“體檢” “閉關”四個月後將王者歸來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千百年來,這座世界上最高大的石刻彌勒佛像,猶如絕世高僧,憑坐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眺望著對面的樂山城和遠處的峨眉山。然而,大師也有閉關修煉的時候。9月28日,記者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獲悉,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將於10月8日起至2019年2月4日,開展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歷時90年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彌勒佛坐像,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與峨眉山一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千歲樂山大佛迎“體檢” “閉關”四個月後將王者歸來

石質文物保護至今仍是世界難題,樂山大佛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環境下,長期受到風雨、植被等侵蝕,極易發生風化、滲水等病害,保護難度更大。不間斷的監測和適時的全面“體檢”,是保護好樂山大佛的重要技術手段。為此,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四川省2018年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項目(不含安防消防防雷)計劃的批覆》(文物保函【2017】1398號),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將於10月8日起開展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此項工作對後續科學制定樂山大佛保護措施至關重要,四川省文物局專門於9月14日組織專家對勘測工作方案進行了評審優化。

根據勘測工作方案,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4日期間,將搭建腳手架近距離勘測調查大佛本體病害情況,屆時大佛本體將部分或全部遮蔽。同時,為避免遊覽活動和勘測作業現場交叉影響,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屆時將暫時關閉九曲棧道,遊客不能通過九曲棧道到佛腳進行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