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中元节,我们俗称七月半,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小时候并不懂得什么中元节,只知道七月半,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一大家人便要聚在一起祭祀先人(祖先),为他们烧去银两、纸币、各色衣料鞋帽。因为这个时期鬼过新年,地狱的大门开了,放出了所有鬼魂,让他们四处游走,并领取各自的供养。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图注:桂林中元节祈福仪式

但祭祀先人却不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多在十二至十四日进行,因为怕十五晚祭拜烧化的钱帛阴人来不及领受。十五前,鬼魂们回家接受后辈的祭拜,领受各自的钱财布帛。到了十五日,就必须赶回地狱去,届时地狱的大门就会关闭,没有及时回去的鬼便成了无处栖附的游魂,是要遭殃的。

正因十五前所有鬼魂出了地狱,难免就有一些孤魂野鬼、恶鬼厉鬼,所以这个时期,小孩子绝对不被允许夜晚独自在外面玩耍得太久,“七月半,鬼乱窜”,怕运气不好碰到了邪祟着了魔,生病受难。因了老人的告诫以及他们口中各种事例为证,孩子们心里多少对鬼还是害怕的,这害怕直要过了七月十五,才会慢慢消除。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图注:中元节祭祀仪式

记忆中儿时的中元节虽然怀了一份对鬼魂无知的恐惧,却也是有些乐趣的——尽管“乐趣”于此并不恰当。那时没有现在这些印刷得五花八门的纸币,所以很多家庭都自己用木板刻了简单的冥币模子,面值最大也不超过当时的流通货币,不像现在,天文数字的冥币都有。

一进农历七月,邻里间便相互借用,以墨水和白纸印制冥币。这于小孩子无疑是一个好玩的游戏,用一个小刷或是废弃的毛笔蘸取墨水(多用蓝墨水)抹在印板上,然后盖上白纸,再用手掌或是一个较软的洗衣刷轻轻来回刷两下,就印出一张“钱”来。印好后,十张一叠地整理好,以便到时给各位先人分发。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图注:冥币底版

由于七月半祭祖是在晚饭时刻,所以并无影响工作之虑,家人基本能聚齐,这一天便也成了家人欢聚的好时候。我们家祭祖是十三晚上,在三伯家进行。那时爷爷还健在,而且几位先辈以及我母亲的坟茔也在那里。三婶一早煮好刀头,天将擦黑时,爷爷开始带领家人进行中元祭祀。

先要祭堂屋里“天地君亲师”家神神位。神案前摆放好酒、筷子,香炉里燃上三柱香,点上一对蜡烛,爷爷念念有词地焚烧纸钱,磕过头,我们再挨班向神位磕头。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图注:室外祭祖

然后一家人一起来到院外祖坟前,摆好刀头和酒后,分工合作,祭拜各位已故亲人。每处坟头都插上三柱香,一对蜡烛,坟前早用石灰划好了圈,为的是不让这些财物散失、混淆。给每一位先人烧去的银两纸币多少,衣料多少,都开列有详细的单子,连同纸币一同烧化。祭祀过程中,爷爷奶奶一直在旁向各位先人通白,希望他们保佑自己的后代平安、工作顺利,特别是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祭拜完毕,我们回屋吃饭,爷爷则端起一碗饭浆,拿上一些纸钱,走得远远的“赏孤”,意思是把那些孤魂野鬼们引到远处领赏,叫他们不要靠近我们家。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图注:人鬼情未了之《倩女幽魂》剧照

吃过晚饭,玩耍一阵,爷爷奶奶便催促大家早些回去。虽然大家还想多聚一会儿,但怕老人操心,还是早早回了各自的家,以免太晚了遇上“不干净的东西”。

这“不干净的东西”当然指的就是鬼。世上到底有没有鬼?这个问题似乎幼时一直困扰着我,而且几乎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甚至带着这样的疑问,既害怕鬼,又喜欢听鬼故事。当然自上学之后,我们便被知识与科学明确告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那只是迷信的人对一些现象不理解而编出的吓唬人的东西。

可在还没有彻底醒悟之前还是有些懵懂,既然没有鬼,我们逝去的亲人又去了哪里?难道真的化为一抔骨灰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既然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祭拜他们?他们又如何频频进入我们的梦中,如生前般和我们说话、玩耍?这似乎很难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来解释,就如我那从没有见过面的母亲,也曾进入我的梦乡,虽然梦中母亲的形象有些模糊。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图注:提灯的女人

年年祭祖,一些亲人离世已几十年之久,有时我们在祭祀的时候,便会半玩笑着说:怕是某某先人早已投胎转世了呢。

奶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听我们这样说,就会一脸严肃地反驳:哪有那么容易就投胎转世了?既然那么不易,世上这么多人又是哪里来的?当然是经过几世轮回才修得投身为人的。

世上有些话、有些事实在叫人不好理解,有没有轮回?有没有前世、今生、来世?凡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是不必也不该去想这些问题的,可有些时候我们却又偏偏因站在特定的角度而用特定的思想去对待一些事情。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

图注:动漫版中元节祭祀

中元祭祖,为的是让后辈不忘历代先祖,缅怀故去的亲人,然而在祭祀时却又仿佛相信他们真实地存在于另一个世界,故而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好,否则那些化去的财帛叫谁受用?且还要明白地写上化帛人的姓名和日期!这时的相信,又岂能单纯以“迷信”解释?(渌水轻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