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0公里,是中國鐵路的「起點站」|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晚我們從京張鐵路聊起。

談到京張鐵路,大家並不陌生。即使歷史學得不夠好,也會大概記得:“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青龍橋車站的“人”字形鐵路。這些與京張鐵路有關的歷史要素,在近110年後的今天,有了更具時代感的呈現。

这200公里,是中国铁路的“起点站”|睡前聊一会儿

近日,一位“90後”鐵道攝影師奔走5年、徒步2000多公里,為擁有百年曆史的京張鐵路拍攝40萬張照片的經歷震撼了許多人。這位青年攝影師不僅用鏡頭記錄下正在消失的老車站、沿線的各種景觀,也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奔走呼籲,倡導保護京張鐵路那些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遺址,再次喚起了不少人對京張鐵路的回憶和思考。

京張鐵路之所以重要,就在於這條約200公里的鐵路,是首條由中國人自主設計、營運的鐵路幹線。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通車之時,中國內外交困,封建王朝風雨飄搖,最緊迫的課題之一,就在於如何實現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以實業救亡圖存。“鐵路”是交通基礎設施,也是一種工業產品。能夠突破西方技術和資本的雙重封鎖,京張鐵路的成功為當時的國人注入一針強心劑。處在千年變局中的人們就已理解:如果不能掌握核心的工業製造業技術,中華民族就不可能真正站起來。

2016年,新的京張鐵路全線開工建設,是2022年北京和張家口聯合主辦冬季奧運會的重要配套工程。一樣的線路卻有不一樣的體驗,新建的京張高鐵也有了新的名稱:京張城際高鐵。到2019年京張高鐵建成時,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風沙地帶高速鐵路,也必將在中國乃至世界高鐵建設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百年前詹天佑和他的同事也許不曾設想: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以領先世界的高速鐵路技術,不僅可以“自己建”,而且“能比別人建得更好”。

这200公里,是中国铁路的“起点站”|睡前聊一会儿

鐵路本身雖不能完全展現中國工業化、製造業發展的全景,但以京張鐵路為代表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輝煌歷史,對於今天中國的發展,對於2018年遇到的許多困難和挑戰,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就在前兩天,習近平總書記到位於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中車齊車集團有限公司考察,在觀看了完全自主創新的鐵路貨車疲勞與振動試驗平臺後,他講道:國家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正是裝備製造業大有可為之機,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確保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從京張鐵路蹣跚起步,到如今中國高鐵技術享譽全球,我們用一百年時間改寫了鐵路在中國的面貌和對於中國的意義,也創造了現代化發展的東方奇蹟,更印證了“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深刻道理。

鐵路,是串聯現代中國的一條重要線索。它不僅是重要的工業產品,展現著國家的製造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也是為現代化輸送養料的最重要基礎設施。從有“世界最大規模人口遷徙”之稱的春運,到一座座攻克世界級難題的鐵路大橋;從火車拉來的城市,到越織越密的高鐵路網,在中國廣袤的土地和城鄉之間,鐵路是既能最大程度整合各類生產要素和經濟資源,又能最大限度兼顧運輸效率的交通方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以京張鐵路為代表的現代中國鐵路的誕生,就不只是精神層面的一劑良藥、一個符號,更藏著中國現代化發展的秘密。

这200公里,是中国铁路的“起点站”|睡前聊一会儿

不久前,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投入運營,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國44個車站均可直達香港,引起了海內外極大關注;剛過去的8月,中歐班列迎來了累計開行10000列的關口,古老的歐亞大陸煥發出“流動的生機”……經歷了海洋時代、天空時代,即將迎來太空時代,我們卻發現,陸地本身的連接與溝通,仍然蘊含著其它空間所不具備的豐富意涵與可能性。在這個意義上,中國鐵路的百年鉅變與飛速發展,並沒有被畫上休止符,而僅僅是一個開端。

這正是:百年京張鑄靈魂,千年歷史又輝煌

(文| 彭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