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為了進行一場不苟且的旅行,我決定做好各種準備才上路。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在路上,不管是沙灘撿扇貝還是大排檔吃海鮮,我希望我既能認出各種貝殼,也能知道吃的是什麼,不至於五貝不分,六鮮不識,唯有這樣,寫起遊記才能頭頭是道,旅行故事才可圈可點。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因此撰寫各種海鮮,包括貝類、魚類、蝦類、蟹類,詳細具備,以為我的旅行服務;首先是貝類,從名字品種、外形特點、產地分佈等入手,喜歡的則附上菜譜,想是在路上,露營也好,民宿也好,有機會的話,儘可能親自料理一番,既是享受,也是樂趣。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然而,蒐集資料時才發現,網上太多模稜兩可或者不知所謂的解說,比如百度百科,雖然有不少正確答案,但更多是詞條編輯者的瞎扯、生搬硬套,很少從生物學角度來介紹,詞條也缺少嚴謹態度;至於秒懂百科運用小視頻講解各種貝類,本來生動、新穎,但是看了“蛤蜊和蜆子的區別”,蛤蜊樣子居然畫成和牡蠣差不多……又如文蛤,配音居然讀成“wen ha”……感覺太誤人子弟了。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

至於知乎,不少大神寫出了精彩帖子,甚至有一篇詳細的寫了“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貝殼都有什麼區別?”跟帖也很豐富,但其實錯漏百出,例如,把中國四大養殖貝類說成是蛤、蠔、蠣、蟶chēng,細心辨認的話,蠔和蠣不就是同一類嗎?正確應該是蛤、蠣、蟶、蚶;另外有位作者叫碗丸的料理研究,寫得就比較準確、用心,不過他多是介紹日本的貝類。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還有各種典籍,例如《中國海洋生物圖集》第四冊關於軟體動物門,可說是出版權威,圖名清晰,但沒有列文釋義,雙殼綱排序混亂,查看殊不方便;我也根據學名搜索在線大英百科全書,卻居然連文蛤的學名Meretrix lusoria也沒有紀錄,其他也就不必查了;另外臺灣的貝類資料庫

蒐集得很不錯,不過還是不夠全面,比如關於中國各種貝類的複雜稱呼就無法一一記錄;維基百科主要是引用世界海洋物種目錄WoRMS),基本做到最新最規範,但也沒有全面、詳細的介紹每一種貝類;最權威的應該是網絡生命大百科EOL),同時也是我著重參考的,不過EOL和WoRMS經常有新名字新理論新分類,讓人措手不及、應接不暇,今天還是蛤蜊類,明天也許就變成別的類了。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臺灣的貝類資料庫

最後,我很想拜訪貝殼博物館,以期瞭解更多,可惜目前只有大連、青島,而我身在廣州……多希望廣州省博再來個“揹著房子去旅行”的展覽。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青島貝殼博物館

雖然渴求精準,但我畢竟不是專業學者,如有紕漏,請求指正,務必虛心領教,而自以為是的噴子,麻煩你在指正前先查好,以免貽笑大方。其實,根據科學分類法,任何貝類都有科屬種,基本上早已分門劃類好了,只是中國地方廣袤,海岸曲折,流傳叫法更是反反覆覆,錯綜複雜,要一一指正,殊難成功。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中國古代通常把具有兩片相等殼的軟體動物稱之為蛤或蚌。

現代科學分類法:界、門、綱、目、科、屬、種。


一、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各種蛤蜊

蛤蜊gé lì(百度百科和新華詞典標註的讀音是gé lí,但漢典和維基標註的是gé lì),學名Mactridae,簡稱蛤,有時寫成蛤蠣。一般是指可食用雙殼綱簾蛤目的多個物種,例如百度百科的蛤蜊詞條,介紹裡蛤蜊就包括了文蛤、花蛤、西施舌等,但如果按照科學分類法,則是指簾蛤目的一個科——蛤蜊科,也叫馬珂蛤科;這科有39個屬(EOL),常見的有蛤蜊屬、擬心蛤屬;而文蛤自成一屬,花蛤又是一屬,兩者都是簾蛤科的成員;簾蛤科和蛤蜊科又都屬於簾蛤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根據維基整理的簾蛤目

所以,我覺得蛤蜊有兩種定義,一種是廣義,指簾蛤目各種差不多形狀的雙殼貝類,有點約定成俗的意思;另一種是狹義,專指蛤蜊科,常見的中華蛤蜊、北極貝就屬於這一科。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各地還有一些通俗叫法:

  • 福建,蛤蜊通常指泥蚶。
  • 臺灣,生於海水的叫蚶仔ham-á,主要指文蛤;生於淡水的叫蜊仔lâ-á,通常指河蜆。
  • 煙臺,叫嘎gǎ。
  • 青島,叫嘎啦gá la。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蛤蜊體型大小差異極大,從0.1毫米到1.2米都有;兩殼之間有一束閉殼肌,用以閉殼;平時通過入水管吸水,再從出水管排出,從而完成呼吸和攝食。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構造圖參考

多數蛤類棲於淺水水域,藏在泥沙中,因此體內很多沙,那食用時如何去沙呢?

Tips:把蛤蜊平鋪在盆裡,用鹽水(30克鹽1升水)養幾個小時,加點香油更好;或者用大約50度的溫水浸泡也能很快去沙,但要注意溫度以免燙死蛤蜊。之前寫薄殼時,沒認真求證就說是清水,現在瞭解多了才知道海水貝類應該是鹽水去沙,淡水貝類才是清水去沙。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加鹽巴和香油幫助吐沙

海邊挖蛤,可以查看中國海事服務網的潮汐表,但有時打不開,甚至提示不安全,還好小程序也有潮汐表。

http://ocean.cnss.com.cn/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潮汐示意圖


文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文蛤,學名Meretrix lusoria,又名麗文蛤,俗稱蛤蜊、花蛤、蚶hān仔、粉蟯náo等,福建叫靑娥(福建話念qiang o),日本叫蛤(ハマグリ,hamaguri),或浜慄,英文叫Poker-chip Venus;是簾蛤目/簾蛤科/文蛤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形特點:大小一般40mm,殼厚,呈卵圓形,頂部隆起,外殼有深灰、深褐、米白、純白等顏色,殼表平滑,沒有紋理,但有斑紋,而且變化極大,有放射紋、波浪紋、點狀紋和不規則斑紋等,內殼瓷白。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廣泛分佈於日本、朝鮮半島、中國、馬來西亞等。沙灘、灘塗上的文蛤隱藏深度隨水溫和個體大小而有所變化,冬季時2-3cm大的文蛤潛居深度大約為6-8cm,而4-6cm的文蛤潛居深度則為12cm左右,夏季水溫比較高,一般棲息在不到1cm的沙灘灘塗表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Meretrix_lusoria

文蛤絕少土腥味,肉厚肥美,清淡料理便能顯出它的滋味,乾隆皇帝賜封為“天下第一鮮”,當然,烤文蛤也別有一番風味。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Tips:1購買文蛤時要選緊閉的;2將文蛤互敲(下圖B區),有清脆聲者比較新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計劃料理:文蛤絲瓜餅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江蘇通州做法


花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花蛤的正面、側面

花蛤,學名Ruditapes philippinarum,WoRMS最新更名為Venerupis philippinarum,又名菲律賓簾蛤或菲律賓蛤仔,遼寧稱蜆子,山東稱蛤蜊,也叫花甲、花蛤仔、等邊蛤等,日本叫アサリ(あさり, Asari),英文叫short necked clam;是簾蛤目/簾蛤科/蛤仔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五顏六色的花蛤

外形特點:大小一般40mm,殼厚,前端圓弧,後端呈三角形,殼身多色,自然生長出漂亮的不規則花紋,每個蛤都不一樣,殼表有很細的成長輪刻,細看紋理是縱向的,有別於青蛤的橫向紋理,鉸齒堅韌發達,內殼白色且具瓷器光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廣泛分佈於太平洋東西部,包括美國、中國、韓國和日本等沿海,歐洲也有地方養殖;可容忍水溫為0-23°C;幼貝生長到10-20mm時性成熟,一般壽命為7-10年,最長14年。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生機勃勃

花蛤生長迅速,養殖週期短,適應性強(廣溫、廣鹽、廣分佈),離水存活時間長,是中國四大養殖貝類之一。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Tips:花蛤本身極富鮮味,烹製時不用再加味精,也不宜放鹽,以免鮮味反失。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計劃料理:火焰花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燃燒很猛烈,切記


油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油蛤,學名Paphia undulata,WoRMS最新更名為Paratapes undulatus,又名波紋巴非蛤芒果螺,青島叫蛤蜊,上海叫腰蛤,臺灣叫波紋橫簾蛤,香港叫花甲,海南通常叫芒果螺,也有人叫它蛤蜊、花蛤,英文叫Undulating Venus;是簾蛤目/簾蛤科/橫簾蛤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形特點:大小一般30mm,殼薄,光線下能看到殼邊透光,殼身修長,表面沒有坑紋,但有交叉網狀的花紋,呈黃褐色或淺紫色,殼內白色或略帶紫色;因為光滑得像一層油覆蓋著,所以叫“油”蛤,這也是它和真正花蛤的明顯區別,另外因為看起來像個小芒果,有些地方便又叫它芒果螺。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主要分佈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韓國,澳洲、中美洲也有養殖;常棲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0.5-44米的泥沙底。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Paphia_undulata

油蛤體積雖然不大,但味道十分鮮甜,尤其是加點紹興酒蒸炒,十分美味,有人甚至用來蒸水蛋,因為蛤肉本身滑嫩,肉汁鮮甜,因此,水蛋吸收了肉汁也會變得十分清甜。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Tips:爆炒油蛤最好是搭配九層塔(金不換)。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金不換

計劃料理:爆炒油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青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青蛤,學名Cyclina sinensis,又名環文蛤、赤嘴仔、赤嘴蛤、牛眼蛤、黑老婆、鐵蛤、黑蛤、海蜆等,英文叫Chinese Venus;是簾蛤目/簾蛤科/青蛤屬的一種 。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形特點:大小一般30mm,殼質堅硬,殼身略圓,殼頂稍尖,並歪向一邊,同時以殼頂為中心密佈層紋,外殼為黃褐色或青白色,邊緣有層淡紫色環,因而得名赤嘴蛤;內殼乳白色或青白色,帶有細小鋸齒排列,鉸齒髮達堅硬。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廣泛分佈於東亞沿海地帶,包括南海、黃海、渤海、臺灣、韓國等,中美洲、美國也有部分養殖,常棲息在河口或砂泥質淺水區,水深大約在4至5米;以其強有力的斧足潛行,平常將水管伸出來交換氧氣並進行濾食。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Cyclina

Tips:灘塗上有孔,且孔比較多的地方一般都有蛤蜊,大一點兒的隱藏在滿潮線20-50米處。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計劃料理:青蛤豆腐湯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中國蛤蜊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有點粉紅的就是中國蛤蜊

中國蛤蜊,學名Mactra chinensis,又名青柳蛤、中華馬珂蛤,俗稱飛蛤、大黃蜆,日文叫馬鹿貝(バカガイ,bakagai),也叫青柳貝(アオヤギ,aoyagi);是簾蛤目/蛤蜊科/馬珂蛤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形特點:大小一般30mm,貝殼米黃色,帶有褐色紋理;從貝殼形狀和顏色來看,馬鹿貝和文蛤很相似,但馬鹿貝貝殼薄,文蛤貝殼厚實。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Mactra_chinensis

廣泛分佈於朝鮮半島、中國沿海以及越南海域,黃海淺海處最多。貝肉通常為橙色或橙紅色,味道清淡,質地細膩。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Tips:有些自助餐廳會把較大的青柳貝當作北寄貝售賣,而絕大多數人分辨不出。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去了殼就更加認不出


四角蛤蜊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四角蛤蜊,學名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WoRMS已更新為Mactra quadrangularis Reeve,又名白蛤、方形馬珂蛤,大連叫白蜆子,是簾蛤目/蛤蜊科/馬珂蛤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形特點:殼身通體呈白色,略成四角形,細看或觸摸能感受到橫向細密的螺旋紋理,殼頂很厚並且有點發紫,肉身橙黃,近腹緣黃褐色。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分佈於俄國、日本、韓國、中國沿海以及臺灣諸島,中國以遼寧一帶居多,棲息於潮間帶至潮下帶。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遼寧雙臺子河


西施舌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右邊貝足像極了舌頭

西施舌,學名Hiatula diphos(很多標註學名Mactra antiquata,其實是指西施馬珂蛤),又名雙線紫蛤,俗稱西刀舌,福建、江蘇、浙江叫海蚌,臺港澳叫西施舌,英文叫Diphos Sanguin,是簾蛤目/紫雲蛤科/西施舌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左Hiatula diphos,右Mactra antiquata

外形特點:個體較大,長度能達100mm以上,呈長橢圓形。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包括南海周邊國家、中國大陸和臺灣、朝鮮半島等,福建長樂漳港一帶最為著名,故又稱為“漳港海蚌”;生活於潮間帶下區及淺海沙灘,埋棲深度60-70mm。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Mactra_antiquata,Hiatula diphos也是

肉質脆嫩,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是盛名遠播的筵席佳餚,人民大會堂國宴膳品。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臺灣曾發生西施舌中毒事件,導致2人死亡,造成西施舌價格暴跌,但現在又很貴了,例如漳港海蚌一個大概是200多元。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雞湯汆cuan海蚌”是與“佛跳牆”齊名的閩菜;在福建等地方吃飯,如果叫西施舌這道菜,通常上的是西施馬珂蛤,古代叫車螯。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據說海蚌要雞湯從高處澆蓋

Tips:西施舌Hiatula diphos和西施馬珂蛤Mactra antiquata並不同科,臺灣叫西施舌的中國叫西施馬珂蛤,中國叫西施舌的臺灣叫西施馬珂蛤,港澳叫貴妃蚌。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左邊是貴妃蚌,右邊應該是西施吧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福建省官方說明圖


北極貝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北極貝,學名Mactromeris polynyma(維基和大部分百科引用的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在WoRMS查無紀錄,僅EOL列為可信),又名庫頁島馬珂蛤、北極馬珂蛤、雨波貝,日本叫姥貝(ウバガイ/ホッキガイ,ubagai/hokkigai),是簾蛤目/蛤蜊科/擬心蛤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北寄貝,學名Spisula sachalinensis,維基、果殼都認為北寄貝和北極貝是同一種,但知乎丸的料理研究卻說兩者只是同屬近親,並非同一種,論據如北寄貝加熱後顏色淺紅,而北極貝則是鮮紅,北極貝殼長150mm,而北寄貝殼長100mm。總之,兩者極為相似。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形特點:大小一般100mm,殼厚,橢圓形,頂端白色,底端褐色,貝足生時淺粉色或者紫褐色,熟時豔紅色;殼表面有生長線,可以估算出北極貝的年齡。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主要產自加拿大沿海、朝鮮半島和日本;棲息在近海泥沙底,殼體埋入十幾釐米深,只伸出虹吸管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北極貝生長十分緩慢,需要4~6年才能上市,壽命長達30年。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Mactromeris_polynyma

捕撈船捕撈北極貝後會立刻進行清洗、去殼、煮熟和急凍處理,再經過全程冷鏈運輸至市場,所以解凍後即可食用,無需加熱,如同刺身一般。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貝足生食甘甜爽滑,而加熱後會變硬。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Tips:北極貝本性寒涼,儘量避免與空心菜、黃瓜等蔬菜同食,也不要與啤酒、紅葡萄酒同食。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梅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梅蛤,學名Moerella iridescens,WoRMS最新定名Iridona iridescens,又名虹光亮櫻蛤、彩虹櫻蛤,俗稱海瓜子,兩廣叫蜆仔,潮汕叫大頭蜆,威海叫錐兒;是簾蛤目/櫻蛤科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形特點:大小一般20mm,呈長卵形,殼極薄易碎,表面灰白略帶肉紅色,常潛於泥中約5至6釐米處。盛產於梅季,故叫梅蛤。主要分佈於韓國、大陸沿海、臺灣,尤其是北方大連、青島的濱海灘塗。常棲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20米左右。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Tips:叫海瓜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北方的虹光量櫻蛤,另外一種是南方的凸殼肌蛤。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計劃料理:金不換炒海瓜子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彩虹櫻蛤

河蜆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蜆子有明顯的環狀紋(同心刻紋)

河蜆xiǎn,學名Corbicula fluminea,又名亞洲蜆臺灣蜆,俗稱、黃蜆、蝲là仔、蟟liáo仔、沙螺、沙喇lǎ、沙蜊等,英文叫Asian Clam或corbicula;是簾蛤目Venerida/花蜆科Cyrenidae/蜆屬Corbicula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2016年,WoRMS把原來只有化石種的花蜆科與蜆科合併為花蜆科,而只有化石種的花蜆屬歸入蜆屬。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各種蛤蜊對比一下

外形特點:殼長一般20mm,質地堅硬;兩殼膨脹,呈圓底三角形;殼面粗糙,有明顯環狀紋;外表棕黃色、黃綠色或黑褐色,殼內面瓷白色或帶青紫色;韌帶短,突出於殼外;鉸齒髮達,有3枚主齒。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廣泛分佈於中國大陸以及臺灣省的江河、湖泊、池田、溝渠,全球包括俄國、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各國均有出現。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Corbicula_fluminea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歐洲以至南美洲也開始發現亞洲蜆,這些河蜆迅速繁殖,改變了當地的生態平衡,令人頭疼……既然頭疼,那有朝一日,前往美國旅行,撈捕河蜆應該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美國關於河蜆的入侵報告

河蜆生活在泥沙水底下,一般潛深2~5釐米,適宜水溫9~32度,雌雄同體,3月齡便達性成熟,採捕以1-2年齡為佳。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有刻紋的貝類都不會潛底太深

河蜆還有很多亞種,比如黃沙蜆,簡稱沙蜆,其殼金黃,水質越好則貝殼越黃,廣東、臺灣等部分水域可見;新會、斗門就有一種黃沙蜆,俗稱卜卜蜆,農曆二月最好吃,旅遊節目【美食大三通】20100608期曾前往專訪,譽之為河裡黃金;還有淤泥長的則叫

泥蜆,貝殼烏黑。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沙蜆和泥蜆

河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其中沙蜆又比泥蜆更好吃,尤其是內殼紫色者,人稱上品。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準確來說,河蜆是河鮮,並不是海鮮。(……這句話只是想搞笑一下,並不是侮辱你的智商,當然,也有人真的一開始並沒意識到,例如我)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Tips:有實驗稱“鐵釘+鹽水”,能加快河蜆吐沙速度,而且吐得更多,甚至吐出不潔物!試過的同學歡迎評論留言。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注意!文章寫著專家不建議

鳥蛤

鳥蛤,學名Cardiidae,又名鳥尾蛤,俗稱鳥貝,和蛤蜊一樣,也是一個科,並且是鳥蛤總科唯一的一個科;舊屬簾蛤目,今屬鳥蛤目,因為鳥蛤總科與櫻蛤總科已合併升級為鳥蛤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鳥尾蛤科有18屬200多種,包括常見的滑頂薄殼鳥蛤、加州扁鳥蛤等,另外,有一種心鳥蛤,學名Corculum cardissa,臺灣叫雞心蛤,顏色粉嫩,形狀如心,非常漂亮,相信沒有一個女孩會不喜歡的,在菲律賓撿到的機會最大。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雞心蛤Corculum cardissa

如果去紐西蘭旅行,經過奧克蘭海邊,務必捕撈一種叫New Zealand Cockle的鳥蛤,味道據說妙不可言,但要注意捕撈數量,例如科羅曼德每人每天不得超過50只,曾有人捕撈了1萬多隻而被罰款3.4萬元以及沒收兩輛汽車;其他貝類、魚類等當地議會都有立法限制,具體可以查看https://www.mpi.govt.nz/,裡面有一份《奧克蘭消遣性捕魚條例》,或我的百度網盤下載,文件是PDF格式,中文版。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紐西蘭鳥蛤

鳥尾蛤得名原因有三種解釋:

  1. 外殼形態恰似鳥尾;
  2. 貝足細長,頂端有銳角,猶如鳥嘴;
  3. 足部肌肉發達,能從海底飛躍起跳,像鳥一樣。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中間像不像鳥嘴

滑頂薄殼鳥蛤,學名Fulvia mutica,又名日本鳥尾蛤,俗稱紫鳥貝,日本叫鳥貝(トリガイ,torigai),英文叫Japanese egg cockle;是鳥蛤目Cardiida/鳥尾蛤科Cardiidae/薄殼鳥蛤屬Fulvia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紫鳥貝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紫鳥貝

外形特點:殼長約50mm,殼頂突出並彎鉤前傾,有45-50條放射肋,細小低平,殼表有一層黃色的薄殼皮,鉸合部弱,有主齒2個,前後側齒各1個,殼內面淡紅色,貝足紫黑。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主要分佈於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以及臺灣省;常棲息在暖溫帶水深0-57米的內灣泥地。日本已有漁民建立養殖場,中國雖有單位試圖養殖,但並不成功,原因是殼薄死亡率高。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Fulvia_mutica

加州扁鳥蛤,學名Keenocardium californiense(舊名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又名白令海鳥尾蛤,俗稱

黃鳥貝,日本叫蝦夷石蔭貝(エゾイシカゲガイ,ezoishikagegai),或石垣貝;是鳥蛤目Cardiida/鳥尾蛤科Cardiidae/扁鳥蛤屬Keenocardium的一種。中國國內最常見的鳥貝。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外殼特點:殼質較厚,有38-40條放射肋,其上無結節,表面有土黃色殼皮,並有環狀同心刻紋,殼內面有相應放射肋的放射刻紋,內腹緣鋸齒狀,鉸合部弓形,外韌帶褐色,貝足顏色淺黃。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黃鳥貝

主要分佈於北太平洋寒溫帶水域,從加利福尼亞到白令海峽、日本海以至南海,包括俄羅斯、日本、朝鮮、韓國、中國等都有。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 of 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

紫鳥貝和黃鳥貝區別還是很明顯的,不單止貝殼好認,貝身也是一眼就看出。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左圖紫鳥貝,右圖黃鳥貝

Tips:兩種鳥蛤和北寄貝、馬鹿貝有點相似,以貝殼、貝體和貝足作如下區分: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從左至右分別為:北寄貝-馬鹿貝-黃鳥蛤-紫鳥蛤

其實,我覺得鳥蛤和毛蚶更為相似,但它們血緣相差非常遠,一個是異齒亞綱下的鳥蛤目的鳥蛤科的xx屬,另一個是翼型亞綱下的蚶蛤目的蚶蛤科的xx屬,關係就好像是兩個國家的不同省份的不同城市的不同鎮……仔細看,異齒亞綱殼頂有齒,而翼型亞綱是沒有的,這也是兩個亞綱的區別之一。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毛蚶與鳥蛤

鳥蛤主要是吃它的貝足,常見做法是刺身、壽司,生貝足柔軟可口,味道鮮甜,汆cuān燙過的貝足則輕薄爽脆,滋味難忘;當然,也可以碳烤,下圖看起來也是挺好吃的。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壽司與碳烤

料理就不寫了,這兩種貝類估計旅行路上很少見到,有也應該是壽司店;就算去海邊或者日本,也很難撈到——儘管鳥蛤生活在淺海,卻是是十幾米深的淺海。

河蚌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河蚌,學名Unionidae,準確來說叫蚌科,俗稱河歪、河蛤蜊、鳥貝等,英文叫Mussel;是異齒亞綱Helterodonta/蚌目Unionida裡面最大的科。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蚌科全球有142屬600多種,但由於淡水蚌類存在趨同演化的現象,致使依靠物種間型態特徵作出的分類存在許多爭議,中國常見的有10餘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河蚌的構造

三角帆蚌,學名Hyriopsis cumingii(學名混亂,這裡參考維基),俗稱、翼蚌、水蚌、江貝、劈蚌、河蚌、三角蚌、珍珠蚌等,越南叫蝶蚌,是蚌目Unionida/蚌科Unionidae/帆蚌屬Hyriopsis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Hyriopsis cumingii

外形特點:長約200mm,殼大扁平,厚而堅硬,生長輪呈同心環狀,外表黑褐色,後背緣有一帆狀後翼,使蚌形呈三角狀;裡面白色,珠母層粉紅色;絕大多數用來育珠。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主要分佈於江蘇、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中大型江河,洞庭湖最為常見,一般視為中國特有物種,但越南也有發現。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Hyriopsis_cumingii

褶紋冠蚌,學名Cristaria plicata,俗稱湖蚌、水殼、水蚌、大江貝、棉鞋蚌、雞冠蚌等,是蚌目Unionida/蚌科Unionidae/冠蚌屬Cristaria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Cristaria plicata

分佈於俄羅斯、日本、越南以及中國各地,是中國常見蚌類;一般棲息於淡水湖泊、河流、溝渠以及池塘的泥沙底裡。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Cristaria_plicata

背瘤麗蚌,學名Lamprotula leaii,俗稱平殼、麻歪歪、麻皮蚌、豬耳殼,是蚌目Unionida/蚌科Unionidae/麗蚌屬Lamprotula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Lamprotula leai

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沿海省份以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還有越南湄公河流域。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_of_Lamprotula_leai

背角無齒蚌,學名Sinanodonta woodiana,俗稱圓蚌田蚌、菜蚌、河蚌、湖蚌、蚌殼、無齒蚌等,是蚌目Unionida/蚌科Unionidae/中華無齒蚌屬Sinanodonta的一種,中國各地均有分佈。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Sinanodonta woodiana

上面所有蚌類,都是援引維基,EOL也有跡可考,而種類在WoRMS無法直接搜索到,只能通過蚌目再一層一層查看。http://www.marinespecies.org/aphia.php?p=taxdetails&id=160333。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蚌肉可食,脆嫩可口,據說是筵席之佳餚,但我並不喜歡吃,這裡只是順便介紹;它也適作魚類、禽類的餌料;經濟價值上,大多數地區主要是把它作為淡水育珠蚌。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佩戴的珍珠多數是河蚌生產的

Tips:蚌殼精舞是湖北一種民間傳統舞蹈,傳說古代有個小夥子窮得娶不了妻,但心地好,偶然放生一隻大蚌,後來此蚌變成女子報恩,嫁為其妻。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二、蠣

牡蠣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牡蠣,學名Ostreidae,正名牡蠣科,俗稱生蠔、蠣黃、海蠣子,英文叫Oyster;根據WoRMS2010年分類,牡蠣目Ostreida僅有硨磲牡蠣科Gryphaeidae(又叫緣曲牡蠣科)和牡蠣科Ostreidae,但2018年又分成5個總科。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2010年分類

全球牡蠣約有18屬100多種,多數可供食用,著名品種如太平洋蠔Pacific、大西洋蠔Atlantic、法國銅蠔Belon、熊本蠔Kumamoto、澳洲石蠔Sydney Rock等,法國銅蠔主要生產於貝隆河,所以又叫貝隆蠔。中國約有20種,常見的長牡蠣、褶牡蠣、近江牡蠣南北沿海均可見到,其中長牡蠣在廣東、福建較多,而大連灣牡蠣則盛產於黃渤海。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常見品種

從外觀上來看,生蠔通常有凹型蠔扁平蠔兩種,凹型蠔即日常見到的生蠔,外形不規則而且有明顯凸起;扁平蠔像扇貝,貝隆生蠔即為其中的代表。在口感上,又分為銅蠔石蠔,我們經常吃的是石蠔,口感清甜;銅蠔則帶有濃重的金屬味,比如法國銅蠔。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生蠔尺寸示意圖

生蠔貝殼形狀因種類而不同,但即便是同一種,由於附著的岩石形狀不一樣,也常常會有很大差異。生蠔開殼便可以吃,也就是說它的所有器官我們都吃,包括外套膜、閉殼肌、消化腺等等。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生蠔內部構造

生蠔1年左右性成熟,最長可以活到100歲;雌雄同體,但就算是異體也能隨環境改變而轉換性別,不過一歲以下的牡蠣,90%都是雄性,一歲以上的,則有80%是雌性。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太平洋牡蠣,學名Magallana gigas,舊名Crassostrea gigas,又名長牡蠣,俗稱海蠣子、蠔白、青蚵kē、牡蛤、蠣蛤、硴huā等,日本叫真牡蠣(マガキ,magaki);舊屬鶯蛤目Pterioida/牡蠣科Ostreidae/巨牡蠣屬Crassostrea,今為牡蠣目Ostreida/牡蠣科Ostreidae/(未有中文)Magallana屬/的一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pacific-oyster

外形特點:殼長一般100mm,最大可達200mm,外殼瘦長,呈灰白色或藍灰色,通常有深紫色斑點,左側閥門有6至7條粗肋,右側扁平或稍微突起。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由於長牡蠣對環境適應能力特別強,所以被廣泛養殖,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牡蠣品種,中國和日本的產量更是數一數二。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map of Magallana gigas

2013年,有研究調查了廣西北部灣沿海的野生牡蠣,統計有下面這7種佔比較多的品種。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 褶牡蠣,學名Alectryonella plicatula,舊名Ostrea plicatula
  • 貓爪牡蠣,學名Talonostrea talonata
  • 多刺牡蠣,學名Saccostrea echinata
  • 熊本牡蠣,學名Magallana sikamea,舊名Crassostrea sikamea
  • 近江牡蠣,學名Magallana ariakensis,舊名Crassostrea ariakensis
  • 葡萄牙牡蠣,學名Magallana angulata,舊名Crassostrea angulata
  • 香港巨牡蠣,學名Magallana hongkongensis,舊名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ABC後面的字母是雙名法頭個單詞的縮寫

牡蠣有生食和熟食兩種,生食在法國、美國、澳洲以及越南比較常見,一般佐以檸檬汁、辣汁或雞尾酒醬汁等;熟食則見於中國包括臺灣省以及日本、韓國等,通常是燒烤、煮湯、酥炸。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生食or熟食

據說歐洲生蠔5至8月不宜生食,因為這個時間段是牡蠣的繁殖季節,肉質較差,但其實,生蠔現在主要是養殖,不是野生的,根本無所謂。很多人都覺得生食不錯,【美食大三通】裡,有幾集詹姆士和小喬在廣西、珠海生食牡蠣的情景就讓我大流口水,但潛意識裡我真不敢生食,可能是即撈即食才行吧……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看起來是很美味

百度百科說電白有一種特色做法,叫蠔炸,是絕無僅有的美味,但其實和廈門的海蠣煎很相似,香港叫煎蠔餅,潮汕叫蠔洛,英語一般譯作Oyster Omelette。以前經過潮州、廈門旅行時,有幸吃過幾次,覺得非常美味,而自己做起來就非常難吃……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蠔洛

另外有一種岩石細蠔,細細的,佈滿於海灘礁石上,據說也是生蠔,但因為野生而個子比較小。在海南旅行時,經常見到婦人前往敲取,告之吾極為美味,但未為細考。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野生細蠔

Tips:如何開生蠔?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計劃料理:烤生蠔(最主要是製作蒜蓉)

沿海旅行知識1,關於各種貝類的名字、區別、產地、吃法(上)

至於牡蠣的其他作用,例如調製蠔油、燒灰砌牆、生產珍珠等,這裡就不細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