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養的觀賞魚失漂現象會比野外生存的魚兒多嗎?

養魚老道認為,失漂症不可能是家養觀賞魚的專利,生存在野外的魚兒也會有失漂現象發生,但是可能發生的概率要比家庭養殖的觀賞魚低很多。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魚鰾的主要作用:

家養的觀賞魚失漂現象會比野外生存的魚兒多嗎?

一、魚鰾的主要作用就是掌握魚兒在水中的升降問題,人造的潛水艇的升降就是依據此原理。

當魚兒下潛時魚鰾肌會收縮,排除空氣使內部空間變小,氣壓就會變大,用以抵消水壓的作用,反之魚兒則會上升。

二、魚鰾使魚兒的腹腔內產生足夠的空間,有助於保護其內臟器官,從而避免了因為水壓過大內臟器官受損。

家養的觀賞魚失漂現象會比野外生存的魚兒多嗎?

三、魚兒在缺氧的環境中,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為魚提供氧氣。

觀賞魚失漂,大多數是由於水溫突降,魚兒受到猛烈刺激,或者過於肥胖壓縮到魚鰾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而導致的,所以魚兒也就保持不住了身體平衡而發生失漂現象,象發頭類的金魚,由於身體比例失調也有可能失漂。

家養的觀賞魚失漂現象會比野外生存的魚兒多嗎?

特別是長期的投餵過量魚飼料的魚兒,其發生失漂的現象絕對會比野外的魚兒高很多,這也是家庭餵養觀賞魚失漂的最大原因,野外的魚兒大部分吃的是活食,消化也好,它們也知道飢飽,而生存在魚缸裡的觀賞魚它們的所有權利都控制在主人的手上,如果飼養不精心就很容易犯病。

再一個就是嚴重的溫差所致,水溫突然的大幅度降低,也是導致觀賞魚失漂的另一大原因,這個現象在野外也很少見,因為它們可以自行選擇自己適合的溫度水域。

家養的觀賞魚失漂現象會比野外生存的魚兒多嗎?

在實際操作中,我還發現了另外的幾種疾病導致的魚兒失漂,比如魚兒腸炎腹水,魚兒就會間接地發生失漂現象,這種情況下我們主治腸炎就好了。

有的時候魚兒的肚子裡面生絛蟲了,也有可能導致失漂,我們通過下腸蟲清,把蟲子打出來之後,魚兒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家養的觀賞魚失漂現象會比野外生存的魚兒多嗎?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魚兒的魚鰾病變,比如魚鰾發炎了也可以稱之為鰾囊炎,通過調理水質下消炎藥也有可能治好。

那麼在自然界中的魚兒,也極有可能吃了不潔淨的食物導致腸炎腹水,或者肚子裡有蟲或者是過於肥胖,由於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它們也極有可能失漂現象,只是我們平時不注意觀察罷了。

家養的觀賞魚失漂現象會比野外生存的魚兒多嗎?

所以說失漂症狀不是家養觀賞魚的專利,但是卻是在家養觀賞魚身上高發,而且有的時候一旦魚鰾發生病變,可能根本就治不好,特別是因為魚食投餵不當、水溫大幅度突降等原因造成的魚鰾損傷更難治療,我們要從水質、水溫和投餵上去仔細對待才好。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