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我聽見風,來自地鐵和人海;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

這是個屬於地鐵的時代,它的到來促進了城市的繁華,改變了人們對距離的理解,甚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文化。

如今,一線城市地鐵線路基本已遍佈全市,二線城市也大多擁有了4條以上的線路。飛速發展的軌道交通是城市發展的脈絡,地鐵站點周邊的土地,一度成為開發商的必爭之地,而地鐵上的房子,也正在進入價格上漲的快速路。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地鐵對房價的正面影響

你或許聽說過“地鐵一開,黃金萬兩”的說法,雖然誇張,但至少說明地鐵對房價的影響,整體而言是顯著的。

從宣佈開建,到建設完工,再到後續通車,地鐵建設週期對房價的影響,基本可用下面這張圖來表示: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地鐵的規劃建設,會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改變人們通勤的模式,客觀上會促使周邊樓盤完成價值重構。

從漲價的時間點來說,在宣佈建設之時,地鐵對房價的影響最為顯著,線路站點周邊房屋漲幅往往會出現“跳漲”。在開工建設階段,房價漲幅可能會稍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當線路開通之後,地鐵對房價已幾乎沒有影響了,因為這些利好已被市場完全消化,周邊房價的漲跌會與市場同步。

從地理位置角度來說,越是交通不成熟的地區,地鐵通車對周邊產生的正面影響就越大,房價相應的升幅就越大。因為城郊居民上班通勤更需要軌道交通,比如北京的昌平、通州和亦莊等地。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距離多遠才算地鐵房?

現在很多樓盤銷售時,都會以“靠近地鐵”、“緊鄰地鐵”為賣點,強調通勤的便利,並藉此提高價格。

一般來說,從居住地樓下出發,步行五分鐘就能到地鐵站點的房子,稱為正地鐵房;

10分鐘之內可以到達的,稱為準地鐵房;

15分鐘以內,稱為近地鐵房。

如果超過15分鐘還走不到地鐵,那就不能算是地鐵房了。

所以,判斷是不是地鐵,建議不要以地產中介或開發商口中的“距離”為標準,而是要以步行為標準。因為他們口中的距離,往往是直線距離,但你從小區走到地鐵站,基本是不可能走直線的。比如: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拿北京昌平區的天通苑來說,這個號稱亞洲第一大社區的樓盤,佔據著地鐵5號線的3個站點(天通苑南、天通苑、天通苑北),但由於社區太過龐大,只有臨近地鐵站的西區、北一區、本五區可勉強稱為地鐵房。

地鐵房的弊端之一:嘈雜

雖然靠近地鐵站是樓盤宣傳的一大賣點,但我們真正選房時,最好不要選擇距離地鐵站點或軌道太近的樓盤,而要保持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

來自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從安全、舒適和私密性角度而言,社區與地鐵的距離,最好不要小於200米,而對於流量較大的站點,地鐵與樓盤的距離至少要保持300米。

小金有個朋友,為了圖上地鐵方便,買了套距地鐵口只有50米的房子,推開客廳窗戶就是地鐵。頭兩年還好,後來隨著周邊樓盤的開啟,地鐵站人流明顯增多,擺攤的、亂停車的、拉黑活兒的都來了,環境十分嘈雜,連窗戶都不敢開,鬧得朋友頭疼不已。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地鐵房弊端之二:震動

地鐵隧道大多建設在地下十幾米至數十米深的地方,雖然直觀感覺距離很遠,但輻射到地面的振波是可以被感受到的。

載有乘客的正常行駛的地鐵,重量至少超過100噸,這樣鋼鐵龐然大物在地下呼嘯而過,產生的巨大振動源將通過鋼軌、隧道、土壤,像波紋一樣傳遞到地表,進入建築物之內。

根據北京交通大學軌道減震實驗室的測試結果,北京市區離地鐵100米內地層中的微振動,較十年前已提高了近十倍。這種微振動雖然強度不大,但持續時間長、影響隱蔽、不易被發覺。地鐵的長期微振動,曾讓捷克一座古老的教堂出現了裂紋而倒塌;巴黎巴士底歌劇院,也曾因地鐵運行的震動而影響演出質量。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北京地鐵4號線在距離地面13.5米的地下飛馳,距離北大東門站100米外的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大樓內,價值4億元的精密儀器無法正常使用,一些學者只能在地鐵停運的後半夜做實驗。

不僅是運行,地鐵在建造期間,由於大量的施工器械不斷產生震動,對地面建築的影響會更加明顯。2015年,上海新青浦嘉苑小區有約100套住宅出現房屋開裂情況,被懷疑與上海地鐵17號線的施工有關。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被震裂的地板

總體來說,如果比較在意環境、避開振動源,購房或租房者不妨考慮與地鐵站口步行時間在10~15分鐘的樓盤,這樣既可以享受到地鐵的便利,也可以擁有相對幽靜的居住環境。

因此注意,我們可以認為樓盤距離地鐵站點300-800米是合適的。根據人的步行速度,這個距離4-12分鐘即可順利到達。一句話:選地鐵房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差不多,都是“距離產生美”。

選擇地鐵房,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