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 、 、 、 、 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历史上运用帝王之术的人很多,但史书上记载学习帝王之术而后成功施展的很少,李斯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李斯像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李斯年少时为小吏,发“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之叹后,“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仓鼠厕鼠论”是李斯学习和运用帝王之术的起点,也是他的励志篇。

李斯的“帝王之术”师出名门。李斯是荀子高徒,韩非学长。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又一儒学大师,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著有《荀子》、《劝学》、《修身》等。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是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法家学说创立者。其著作《韩非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思想。

李斯与韩非同学八年,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他虽然没有荀子与韩非声名显赫,但却是荀子思想和法家学说的真正实践者。他说的“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是社会人生的真实描述。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李斯与秦始皇

一、“帝王之术”:炉火纯青

李斯的“帝王之术”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择主。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李斯在学成后向荀子辞行时就为自己选定了秦国这棵梧桐,秦王这位明主。

二是游离于是非之外,专心于实事之中。李斯本是吕不韦的舍人,也吕不韦的推荐才得以一展才华的,在吕不韦失势倒台之后多人受到牵连,或贬、或罪、或死,而他仍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正是他远离争斗,注重实干结果。

三是敢于直言。秦王的逐客令要将李斯驱逐,在秦的客卿都噤若寒蝉,他却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令》,不仅挽救了自己的仕途,保住秦国一统天下的强势,也为后人留下一篇优秀古代公文。

四是殚精竭虑为主分忧。李斯辅佐秦王嬴政后,竭尽全力为其谋划,一心一意助其成就霸业。他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之计,离间六国君臣这策,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手黑,残酷无情。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欲加重用。李斯意识到这对于自己的前途不利,于是就与姚贾串通,逼死韩非。

凭借着这出神入化的“帝王之术”,李斯仕途扶摇直上,到秦并天下后被立为丞相,位极人臣。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李斯书法

李斯的“帝王之术”终有大成。李斯的“帝王之术”的大成就是在他做了秦朝丞相以后。在他的建议和推行下,秦朝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律;文化上统一文字,禁止以古非今;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军事上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 。这一系列伟大政绩,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堪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统一六国

李斯的“帝王之术”结局悲悯。李斯是一个伟大的践行者。儒家、法家诸多思想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得到了运用和实践。是实践,就有成功和失败。在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和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影响下,为一己之私,李斯在始皇帝死后与小人赵高合作,篡改遗诏,赐死太子扶苏,致使昏君胡亥继位,为自己以后身具五刑埋下了祸根。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赵高陷害谋反,留下“牵犬东门,岂可得乎?”的名句,被腰斩于咸阳,并夷三族。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李斯之死


二、人生悲剧:仓鼠哲学

李斯作为一国之相,呕心沥血地辅佐秦始皇治国天下,出了很多好主意,成为秦始皇最看重的谋臣。但是从他的人生悲剧来看,李斯却只能算作一个能干的谋臣,但却当不了流芳百世的一代贤臣,这源于他内心深处所秉承的“老鼠哲学”。

《李斯列传》开篇中写到:“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约:‘人之贤不孝譬如鼠矣,所在自处耳!’”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这就是李斯的仓鼠哲学。李斯认为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人的命运、生活就会有天壤之别。李斯不甘于一生如“厕中鼠”般的度过,他想要做“仓中鼠”,于是出门求学于荀子,学成之后效力于秦国,凭着出色的政治才干,与秦王嬴政的赏识,跻身于显达的愿望得以实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之后,李斯失去了他的靠山,争夺帝位的各种势力蠢蠢欲动,而此时李斯并不为秦国大业着想,而是担心自己再次变为“厕中鼠”,以至于被赵高胁迫,改诏易主,杀扶苏、蒙恬,并为了求得二世的宽容,上《督责书》,希图可以苟存于秦国政坛这个他理想的“大仓”。但是最终被赵高挤出了这个“大仓”,并且丢了性命。李斯因为“仓鼠哲学”的处世方法,脱身于布衣之列,位居丞相,也因为这个“仓鼠哲学”处世方法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不说,最终还是做了“厕鼠”,丢了身家性命。李斯的“仓鼠哲学”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三、政治抱负:李斯和国策

【废分封、立郡县】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因而李斯而深得秦始皇信任竟被拜为丞相。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统一文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这个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统一度量衡】秦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统一货币】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修驰道、车同轨】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四、古代文书:李斯和文学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行督责书》

《行督责书》是秦朝丞相李斯向秦二世胡亥的上书。是体现李斯政治思想的一篇文章。所谓督责,督者,察也。察其罪,然后责之以刑罚也。督责二字,虽不是李斯所发明,但作为一个重要理论被提出,并加以全帝国范围的实践,却无法不归功于李斯。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言赵高书》

《言赵高书》是李斯在感觉自身受到赵高的威胁之时上书秦二世的奏章,文中极尽揭露赵高之短,广引史鉴,批驳赵高之行事,然为时已晚,不久即被赵高诬陷囚禁狱中。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狱中上书》

《狱中上书》是受赵高陷害而下狱时的自明冤屈之作。这是秦代丞相李斯在狱中对秦二世胡亥的上书。


五、才华横溢:李斯和书法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泰山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峄山刻石》 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李斯书。高218厘米,宽84厘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石被野火焚毁。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于西安碑林。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峄山刻石》 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呈现出一种圆浑流丽的风格。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琅琊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殊功。二世元年,秦二世东行郡县,于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复刻诏书于其旁。至宋代苏轼为高密太守时,始皇刻石已泯灭不存,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辞,世称二世诏文,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琅琊台刻石。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琅琊台刻石》今存原石本13行,计86字,笔画接近石鼓文,用笔即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更圆活,确为杰出的小篆代表作。残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春季第二个月第三次出巡东行,路线同第二次。途经齐鲁地区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中牟)时,遇到早已埋伏在此地的张良与其雇佣的力士的伏击,误中副车,未伤及秦始皇。始皇行至之罘,登之罘山(在今烟台市芝罘半岛)。立石,是为“之罘刻石”。


五、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淳于越是以儒家的立场来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使得秦始皇大为不满,把淳于越交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不赞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李斯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凡是秦记以外的史书,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始皇下令焚书,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使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曾将一些禁书收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使得部分珍贵书籍得以保存了下来。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天蚨园之李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华夏文化的总设计师

扩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