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鎮:著力打造「五鎮」實現「五福臨門」

三角鎮:著力打造“五鎮”實現“五福臨門”

迪茵湖小鎮總面積約2.9平方公里,三角鎮將在此建設宜創宜業宜居宜遊的人才高地、人文美地和人居福地。

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攝

從廣澳高速三角出口轉入金三大道,單調的高速公路景觀發生明顯變化。金三大道旁的民森信息科技產業園內,一泓湖水盪漾其中,與湖前長條形的園區標誌性大樓交相輝映。白鷺停駐在湖中小島上,不時翱翔湖上,讓人感覺進入了風景區。

這裡是中山市首批特色小鎮——迪茵湖小鎮和市級產業平臺(三角園)所在地,也是三角鎮創新發展、優化發展、綠色發展的“試驗區”。這裡有佔地近千畝的迪茵湖,擁湖環水,交通暢達,佈局眾多節能環保、先進製造和科教創新等新型項目,優良生態和產業轉型相得益彰。

三角鎮黨委書記黃澤科表示,三角鎮將著力把優良生態打造為地區發展的新型比較優勢和加速轉型的“綠色引擎”,促進生態、生活、生產融合發展,做實東北組團中心鎮,努力打造交通樞紐節點鎮、先進製造重鎮、科創教育強鎮、節能環保示範鎮和宜居宜創生態鎮“五個鎮”,實現“五福臨門”,開創“金三角、綠三角、福三角”建設新局面。

撰文 雷海泉 三角宣

1 聚焦高端產業 打造綠色發展引擎

當下,在迪茵湖小鎮核心區——民森信息科技產業園內正是一片繁忙景象,德國VDE鑑衡(中山)綜合檢測基地項目正緊張地進行著廠房改造和辦公場所裝修工作。這是德國VDE測試認證院在中國設立的首家綜合檢測基地,建成後可為中山乃至華南地區的家電、照明和電子信息等行業提供“一站式”強制性產品認證、出口認證等服務,幫助企業及其產品“出海”。

被千畝迪茵湖環抱的民森信息科技產業園是迪茵湖小鎮和市級產業平臺(三角園)的核心區。自去年3月揭牌運作以來,園區建設和招商工作快速推進,園區首期已投入使用,包括德國VDE鑑衡(中山)綜合檢測基地項目在內的9個項目已簽約落戶,投資總額超5億元,另有10家企業已達成進駐意向。簽約落戶的重點項目還包括中德合作職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康眾生物科技、哈工大超導腔、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高性能激光晶體、國際先進焊接產業中心等。這些進駐項目均帶有“創新”“高技術”“親環境”等標籤。

事實上,在招商過程中,三角鎮始終把綠色低碳作為準入門檻,積極引進能耗低、無汙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綠色企業和項目。今年三角鎮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堅決不要黑色的GDP”,致力打造綠色發展引擎。

“我們將按照中山市委、市政府‘兩區一湖一島’創新中心佈局,努力將迪茵湖打造成全市最重要的科創基地之一,促進全鎮經濟提質增效。”黃澤科表示,以迪茵湖小鎮內的市級產業平臺(三角園)和民森信息科技產業園為主要載體,三角鎮將發展高端精密電子、先進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科教培訓、設計研發、公共技術、創新孵化等現代服務業,力爭成為中山重要的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和創新服務高地,加快建設科創教育強鎮和先進製造重鎮。

2 優化環境建設 增創綠色發展新優勢

在民森信息科技產業園首層大廳,一個15米×13米的區域佈局沙盤引人矚目。沙盤上展示的是中山市九大市級產業發展平臺和周邊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布局規劃情況。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個國家級自貿區的幾何中心,三角鎮區位優勢明顯。而近年來系列重大交通項目先後啟動,三角鎮的區位優勢得到“加碼”。黃澤科表示,三角鎮將緊抓機遇,進一步加快城鄉路網互聯互通,打造交通樞紐節點鎮,讓三角鎮成為中山承接粵港澳高端要素輸出、沿海經濟帶建設及促進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節點。

日益凸顯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而不斷優化的綠色生態環境優勢也成了吸引投資的新“利器”。據介紹,得益於迪茵湖小鎮內的良好生態環境,迪茵湖科創基地備受科創企業項目歡迎,一些項目團隊從考察到落戶辦公,前後不足一個月。

為鞏固地區生態建設成果,三角鎮從2016年起大力推進高平工業區安全環保“十個一”綜合整治行動,提出用更高標準、更大決心、更強力度對高平工業區進行安全環保綜合整治,將高平工業區打造成為中山實體經濟強優戰略的“金字招牌”。目前,鎮政府已與近150家重點企業簽訂了《安全環保責任書》,社會化運營一個電鍍汙水處理廠、改造提升一個生活汙水處理廠等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4月,三角鎮又全力推動高平工業區打造全市節能環保示範區,通過制定印發《三角鎮節能環保示範區創建工作任務一覽表》,分解形成截汙、集處、潔湧、驗“證”、量水、嚴入、監稅、減災、披露、汰劣、樹優、提標、強技、禁養、遷居、綠園、慰民、正名、建制、破傘共20條工作措施,各項工作已全面鋪開、加快推進。

該鎮還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其中總投資近100億元的粵電集團熱電冷聯產項目最具代表性,其可替代當前分散的60餘臺小型鍋爐實施集中供熱,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超過6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萬多噸、煙塵近9萬噸。

3 拓展綠色空間

增進綠色民生福祉

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黃澤科表示,三角鎮將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金三角、綠三角、福三角”全面建設,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綠色民生實惠正在三角鎮內落實。迪茵湖是中山地區白鷺種群數量最密集的自然棲息地。三角鎮將在此打造中山的“雁棲湖”和“小鳥天堂”,建設宜創宜業宜居宜遊的人才高地、人文美地和人居福地。此外,金鯉灣生態溼地公園已基本完工,集旅遊、餐飲、文化娛樂於一體的三角山公園也加快推進,去年底動工建設的鯉魚山生態溼地公園即將於今年10月建成對外開放,群眾的休閒活動空間不斷擴大。

為進一步豐富生態內涵,三角鎮去年將三角梅定為鎮花,在鎮內主要道路、企業廠區、居民房前屋後“高種鳳凰樹,低植三角梅”,大力弘揚“熱愛陽光、熱情奔放,意志頑強、堅韌不拔,廣接地氣、深入萬家,播灑清氣、不喜浮誇,謹守防線、不甘侵蝕”的價值導向,讓三角梅成為三角鎮鮮明的城鎮符號。

黃澤科介紹,三角鎮還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強化一大目標、整治一個重點、建設一批小鎮、再現一泓清水、增添一份綠色“五個一”為統領,重點抓好希爾頓五星級酒店、迪茵湖田家舍精品農場、金鯉灣和鯉魚山兩個生態溼地公園、10公里自行車綠道等項目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