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戒原来是这样得到的(看看自己有没有)

皈依戒原来是这样得到的(看看自己有没有)

皈依戒原来是这样得到的(看看自己有没有)

以我们学道次第的人而言,我们修皈依的方法也不会像没学过道次第的一般的人那样,完全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首先我们会清楚皈依之前需要什么条件,皈依的心需要具足什么;然后也会清楚皈依以后增上的目标是什么。

以下士道皈依戒的目标来说,里面的皈依那部分必须关联到以后我们修大乘的一个角度,所以我们受皈依戒的时候一定要修共下士道的。皈依的条件和目标都清楚了的话,我们受皈依戒就一定会很成功、很圆满。

阿底峡尊者写了《道炬论》,这部论主要是讲修行菩提道的次第,它是噶当派的教授。所谓噶当的意思:噶是佛语的意思,当是教授的意思,噶当就是佛语的教授。

我们知道佛宣说的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所有无量无边的这些法门,主要是为了给予能利益我们的心的教授。也就是说你如果能依道次第来修习,你的心就能获得利益。

道次第是什么?就是三士夫之道。仲敦巴说:“稀有三藏之教授,胜士(阿底峡尊者)撰著三士道”。我们要修法就要修有利自己的法,依着次第修才能有利于自己,如果不依次第修就没办法获得这个利益。一般而言,修佛法的人已经稀少,更何况是依次第修的人。我们既然修行,就要修有次第之法。

我们知道,入佛教的门槛是皈依,我们先要了解皈依的体性是什么、对境是什么。皈依的对境是三宝,三宝他自己已经脱离了恶趣和轮回所有、种种的痛苦,再来为一切有情来宣说如何脱离轮回的痛苦、恐怖等。所以我们先要对三宝有所了解,然后才能由衷的生起一心投靠的心。

对三宝,我们要生起“我已经没有其他的依靠,只有您是我的投靠之处”这样强烈虔信的心,所谓的皈依或者皈依戒,就是从内心深处生起对三宝虔信的心,并对三宝许下“唯有您而已”的诺言,这种一心投靠才称得上是皈依或皈依的戒体。

既然我们从内心生起虔信,许诺要一心投靠三宝,我们的皈依戒就必须是在从佛陀一路传下来的从未间断的传承师长座前来求受的。有的人置疑说,怎么可以在一位居士面前受皈依?事实上你要皈依的真正对境不是师长或在家居士,而是三宝,只不过是在师长或居士的座前来受而已。受皈依戒必须在一个活生生的修行者面前进行才算数,在佛像面前没办法受戒。

我们受皈依要具足两个因:一个是畏惧,一个是信。

这两个因里面,畏惧要先生起来。首先,你要生起害怕自己来世堕入三恶趣的心,这是最下等的畏惧;然后,你要生起害怕自己在三界轮回当中流转的心,这是中等的;最上等的是害怕其他有情也在轮回中受苦——你要先生起这三种畏惧的心。

在这三种畏惧当中,你先要生起最下等的畏惧,然后才能生起中等的畏惧,最后才能生起上等的畏惧心。如果没有下等的畏惧,那么中等的和上等的畏惧是生不起来的。

这三种畏惧的心,给他们起个名字叫作“下士道的畏惧心”、“中士道的畏惧心”和“上士道的畏惧心”。(没有下士道的畏惧心这个基础)一下子马上要生起中士道和上士道的畏惧心是很困难的。

我们应该要先生起下士道的畏惧心,有了这个以后,才能生起皈依的第二个因——虔信,虔信生起来的话,心中才能生起真正的正皈依。我们应该先生起畏惧来世堕落恶趣的心,这个虽然是下士道的心,但对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个心。

来世投胎三恶道的这种畏惧心要生起之前,我们先要想来世,没有想来世的话,不可能会有对来世投生三恶道的恐惧,所以先要往来世的角度看,先要把“这辈子很重要”的执著心降下来才能够看来世。

所以修无常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修无常,他的心不会看(想)来世,他的心只会一直看(想)这辈子的事。如果我们要生起害怕来世堕落三恶道的痛苦的畏惧心,那么我们就要以来世为重,先要降低贪着此世的心,否则就不会以来世为重。

要降低对此世的贪着,就要降低对此世你拥有的财富、受用、亲人,甚至你的身躯等等这些的贪着的心。但并不是说你要去降低此世修法的心,也不是去降低思维此世获得暇满人身的心。

当我们临终时,即使我们所贪爱的亲友围绕在侧,眼里含泪不断劝留,但这一切对我们都没有丝毫帮助,今世所有的财富、受用,即便黄金建造的房屋、钻石制作的物品,没有一样是你可以带走的,甚至连一生你最珍爱的身躯也带不走,亲友对你也丝毫帮不上什么忙。

我们要思维无常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不应认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常法,不要认为所拥有的会对我们的来世有什么帮助,事实上一点帮助都没有。

道次第里面常常讲到身体、财、亲友三者,对此我们应该如此思考:即便是天人的身体也无用,钻石造的房屋也无用,最有权力、有财富且最亲近的朋友也无用,这些并非口头说说而已,实际情形就是如此。五十年后,在座的除了小孩以外恐怕都不在世了。即便佛陀也示现涅槃而离开。实际情形就是我们一定会死亡,死后我们再往来世去。

现在让我们利用两分钟时间禅修思考一下:如果死亡此刻降临的话,你该怎么办?世间人死后,放到棺材里面几天,或请师长来修法,亲友围着哭泣……是否死后人的心识断灭了?不是的,心识继续前进,却不知去往何处,也无法控制自己,但它必去投生!

皈依戒原来是这样得到的(看看自己有没有)
皈依戒原来是这样得到的(看看自己有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