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中文採訪後,詹詠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新年新氣象,有的球員在新賽季到來之際更換球拍,例如布沙爾。有的球員更換了鞋子的贊助商,例如德約科維奇。有的球員團隊換了新人,例如莎拉波娃。有的球員卻大方的為自己換了個名字,例如詹詠然。

在上週,雙打世界排名第一的中華臺北選手詹詠然宣佈,將自己在世界女子職業網球協會(WTA)上的官方名字改為英文名。

不接受中文采訪後,詹詠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詹詠然將以英文名拉提莎-詹(Latisha Chan)參賽。說直白點,當我們在電視機裡、球場上、媒體上看到Latisha Chan這個名字的出現請別意外,她就是詹詠然本人。

隨後,詹詠然在臉書上解釋道,“我在WTA官網上改名的原因,希望藉此可以讓外國朋友更貼近我們,也更容易記得我的家鄉!”

對於這種操作,也是活久見。你能想象一箇中國留學生為了追求外國妞努力的花錢砸綠卡,而不是提高個人魅力的那種感受麼?

不接受中文采訪後,詹詠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起初中國人為了更好的融入西方,採用的是“同化吸收”政策,即學英語,起英文名字等。很多中國人是秉承謙卑學習的態度,而不是自卑。我們起一個英文名是為了方便國際友人,為的是方便學習他們的發音,是謙遜,但這並不代表要改掉本身的名字,而去獲得他們的尊重、認可。

以前外國人根據他們的姓氏習慣稱呼李娜“NALI”,2010年後來隨著李娜的成績提高,外國人遵循中國的名字順序,改叫“LINA”;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塞爾維亞為了躋身歐盟一直處於掙扎的困境中。隨著德約科維奇拿到球王后,作為國家形象代言人,靠著自身的影響力一步步改善了塞爾維亞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和地位。

當一個人足夠優秀,足夠強大的時候,就會得到應有的尊重,他的國家自然會同樣的受相對的尊重。“親近”,得到更多人尊重這種事,只有自己爭取,沒有人會饋贈。

其實,敢作敢當的詹詠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大方的表示要做自己。

2013年她在浙江寧波參加挑戰賽,當大會在介紹她來自“中國臺灣區”時,立即向外籍主審和裁判長提出抗議,表明自己是臺灣人,應稱呼“中華臺北”,而事後還解釋到:“我沒有鮮明的立場,但請尊重選手國籍!”

2016年,隨著她在國際大賽中的成績越來越好,詹詠然的“國際範兒”也越來越足,她做出聲明,宣佈今後再不接受中文采訪。

2017年WTA中華臺北公開賽結束後,詹詠然和詹皓晴兩人在家門口簽約了華研國際,成為了SHE、林宥嘉、動力火車、田馥甄、信等華語唱將的師妹,並萌生出唱片的想法。

不接受中文采訪後,詹詠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當然了,現在是個呼喚自由的時代,詹詠然拒絕接受採訪棄用中文名也好,出專輯幹個副業也好,甚至去整一張歐美臉去迎合外國朋友也罷,我們無權干涉,也無權赦免。詹詠然不會因為少了部分人的支持而輸球,部分人也不會因為罵他幾句就會光宗耀祖。

但是,這個世界有個東西叫尊重。有種情況叫失去尊重。當一個人如果不再敬畏自己的“根”,連自己應有的身份都丟了,相信也沒有人會真正的尊重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