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閱讀?想想辦法吧,媽媽!(焦慮媽媽親述)

“聽了那麼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人生”,這句話深得我心,比如教孩子閱讀這件事,就一直是我的心病。

為此,我給兒子買歷史名著、查找引導閱讀的技巧、諮詢老師專家……當然,收效甚微。

人家說要讓孩子每天讀書,我就強行要求孩子每天讀幾頁,讀多少行;人家說孩子每天要寫日記,我就要求他每天寫幾行字都行。最終,書,一讀就磕睡;日記,從每天幾句話變成幾個字,最後完全寫不下去。

孩子從三年級到四年級,再到最近即將升五年級,我越來越焦慮,一度認為兒子有閱讀障礙。

孩子不愛閱讀?想想辦法吧,媽媽!(焦慮媽媽親述)

後來,通過“新樂讀” ,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先讓自己不焦慮,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一路走來,點點滴滴的變化,讓我欣喜感動。

上週六,帶兒子參加“新樂讀”圖書館公開課。如一老師本來是講給家長的課,兒子竟然全聽進去了,回家還跟我細細分享。第二天,送兒子去夏令營,他在小小的揹包裡塞進六本厚厚的書,我埋怨兒子帶書太多太重,還可能沒空看。兒子笑笑回答:“沒有關係,見縫插針看!”

這個變化之大不是因為一節公開課,不是突然發生的變化,而是潛移默化、滴水穿石的量變到質變。

孩子不愛閱讀?想想辦法吧,媽媽!(焦慮媽媽親述)

看到早晨兒子讀書的身影,夜晚專注寫日記的樣子,我終於不那麼焦慮了。細細總結,兒子愛上閱讀得益這些:

1. 父母控制好情緒

別拿自家孩子與優秀孩子對比,那會讓家長心理失衡。“新樂讀”有很多優秀的孩子,有看了3000冊書,目前在研讀《憲法》的“憲法男孩兒”;有愛閱讀會寫作、文章常常見報發表的“寫作高手”;有閱讀力強進而帶動各科成績優異的“小學霸”……

如果我天天拿別人和孩子比,就會情緒失控,更加焦慮。我本身是心理諮詢師,懂得這個道理。

我知道每個孩子情況不同,焦慮擔心不會讓孩子情況好轉。於是我用“與愛人共分擔,找閨蜜傾訴,好書裡找安慰”的方法來消除焦慮。

2、創造家中閱讀環境

書架是家中必不可少的配置,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佈置家中的閱讀角,讓取書看書變得便捷、有趣、生活化。讓家中隨處可以拿到書,隨處可以看到書。這個啟示來源於我的閨蜜:有一次我把孩子送到她家,回家時竟然借了幾本書,後來一聊,孩子說她們家到處都是書和書架,所以兒子就在那兒看書,意猶未盡,還借了回來。

3. 選適合孩子的書

給孩子買書是選有用的書?

還是選有趣的書?

以前我給孩子選書,有些功利。比如:什麼必讀書單——《家》《春》《秋》《吶喊》……或者我自認為有用的書——《四大名著》、《史記》……結果可想而知,沒有點燃他的閱讀興趣,反倒讓他討厭了這一類的書。

而一切的轉機就在於閨蜜的一句話:“你要知道孩子的愛好啊!”。她說,8歲的孩子你直接給他讀《資治通鑑》,一下子給孩子傷著了。她看兒子喜歡小動物,就送了他一本《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當天孩子就看了半本。後來又送給兒子一套魔幻類小說《晴空小侍郎》,厚厚的兩本書,他竟然很快看完了,這給他很大的鼓舞,似乎戴上愛看書的帽子。這一年多來,我選擇

兒子喜歡的書入手,漸漸開始推薦一些他之前抗拒過的歷史書,讓他愛上閱讀、享受閱讀,不斷加深他愛看書的標籤。

4. 營造家庭閱讀氛圍

父母中至少有一方要在家中引領愛閱讀的潮流,營造愛閱讀的氛圍。雖然有些家長很難做到這點,會有太多的理由和原因讓我們做不到,但這點很重要。 “新樂讀” 營造的媽媽閱讀成長計劃,讓閱讀成為家庭有儀式感的活動,讓媽媽把閱讀變得也有趣起來。孩子們看到媽媽愛讀書,自己也會喜歡讀書。

5. 做個“戲精媽媽”

我幾乎看完了給孩子買的所有的書,這使我們有了共同的故事、共同的朋友、共同的話題……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個愛學習、愛問問題、有點笨笨的形象,陪他看書、陪他成長。

孩子不愛閱讀?想想辦法吧,媽媽!(焦慮媽媽親述)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精靈,12歲之前正是孩子給父母機會允許陪伴的階段,錯過,他就長大了。12歲以前,如果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生活上,都會讓他受益終生。

感謝“新樂讀”,教會了孩子一系列閱讀方法,同時,也讓家長在這段陪伴中找到了一個把心安放的地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