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平凡的世界》落選這個書單來看,我們平時讀書存在太多誤區

導語:我們如何評價一本書的好壞?很多人熱衷於看它有沒有獲過文學大獎,同時看他在網上的銷量和評價等等,國內的文學類書籍最具影響力的當屬“矛盾文學獎”,於是《平凡的世界》就成了很多人的追捧,讀書是為了明智,直白一點就是對很多事情可以看得更明白一些,但真是那樣嗎?

有時遮擋我們心智的不僅僅是你沒讀過多少書,本文通過這次“大民大國40年40本書”的評選,對我們看書的角度進行側面的分析和理解


通過《平凡的世界》落選這個書單來看,我們平時讀書存在太多誤區


我在這次評選活動之前,在沒有公佈評選名單之前的一段時間裡,連續的寫了一些關於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個人的評價,我並沒有和其他人一樣,把這本書說的有多好,而是把我認為裡面的幾處硬傷提了出來,我更希望的是通過批判的角度,找出其中的吐槽點,這樣才是我寫下那篇文章的意義,因為我覺得如果去歌頌,這本書不缺這樣的文章,就比如有人評價我,我覺得找出我身上的毛病,比說我道德高尚更能讓我引起自我反省,更能幫助我完善自我人格,作品如人,沒有完美無缺的。

就是9月9日那篇文章“《平凡的世界》有幾個人真正讀懂?盲目激昂之後必然是無情的絕望”在這篇文章後面就有了很多的評論,我一直會很關注評論,總希望可以碰到更有深度評論,因為好的評論本身也是一種內容,這樣可以讓我學到更深刻的東西,然而往往自己總會以失望告終,我雖然看到了一些很有意義的留言,但我關心的是這些留言的佔據比例,因為它決定了我們讀書人具有深度理解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數量有多少,比例有多大。

可惜的是,據我的粗略統計,能真正學會以一種正確客觀的方式去讀書的人,少之又少,在這裡我就通過我的這篇文章,和那些留言進行分析和討論,(具體留言內容,請點擊那篇原文鏈接,進行閱讀),讓我們瞭解我們這些留言的讀書人的現狀和思考的角度,這些很有我們瞭解的必要,因為這些瞭解內容,甚至比原著的精神更具意義。


通過《平凡的世界》落選這個書單來看,我們平時讀書存在太多誤區


我首先遇到的是很多人留言,質問的態度,反問我有沒有這個權力去評價這本書。其實這是我認為最嚴重的一個問題,這種質問甚至比留言區的那些辱罵、宣洩的留言更具殺傷了,因為那些情緒的宣洩,也僅僅是宣洩,只代表情緒,而這種質問已經上升到對人與人的等級區分,他們認為讀一本書的門檻和評價一本書的門檻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似乎評論一本書如評論一尊神像一般。

這讓我產生一種理解,我認為在他們眼中,除了“某某獎”的評委,其他人沒有資格評論這本書,但我始終認為有能力閱讀一本書,就有資格評論一本書,這是完全成立的一個最基本邏輯,我認為很多人說我“沒資格”評論一本書的認識,何謂“資格”?其實很多是有一種人為的把人劃分等級的偏見,就像之前封建社會,奴才不能質疑聖旨的那種思維,是一種把作者神聖化的思維,這種思維所能引起的災難,我們歷史中就有多次,如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那次“失去的十年”的災難,在這我就不提了,幾乎我全世界人都理解內部邏輯。

後面留言者就又有一個問題,就是質問你評論的是否是對是錯,我覺得用對錯這個非黑即白的詞語不夠貼切,很多人就喜歡非黑即白,就像我們過去那個年代,非要把人分出好和壞的二元對立關係一樣,在這裡我覺得適合用“客觀”這個詞,就是自己通過大量客觀的閱讀產生了主觀的判斷,表達雖然是主觀的,但背後卻是大量客觀的閱讀,自己對《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做了一些主觀的見解,其中有對那些“善意權力”的漠視和情感缺失的作者主觀崇尚,我是不贊同的,我是持批判態度的。


通過《平凡的世界》落選這個書單來看,我們平時讀書存在太多誤區


在這裡我穿插一段,很多人的意識裡有個誤區,就是認為批評和批判總要扯到對作者人身攻擊的層面上,我覺得這是完全兩回事,“文學批評”自始至終都是一門學科,他是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批評批判這些內容,是屬於文學內容的範圍,與作者人格沒半毛錢關係,只與作品和文學內容相關,我這談不上文學批評,只能算是一個個人的鑑賞和吐槽,很多人就是犯了這樣一個常識性錯誤。

言歸正傳,然而很多人對我的評價產生了強烈的質疑,我想原因多來自於他們自己對這本書銷量榜排名,和文學獎的態度左右著自己的判斷和獨立思考,他們很多人已經因為這兩個因素干擾,完全的喪事了自己對作品的判斷能力,這是讀書人最可怕的地方,如果你沒有能力脫離這種現狀,你就會容易被洗腦,被灌輸,在這裡我只好把最近的一次“大民大國四十年四十本書”的評選書單給大家看看,《平凡的世界》無緣這次書單的評選。

這個書單裡有《白鹿原》但沒有《平凡的世界》,我雖然覺得這個評選不夠權威,

但權威不代表客觀,權威也不代表真理,這是概念上的錯誤認識,我認為這種不權威的評選與著名文學獎的評選,在客觀這一點上,前者比後者往往更具客觀的話語權,因為參與評選的人多,人一旦多,就不容易被主觀意識左右,就像如今鬧得沸沸揚揚造假電視劇收視率一樣,電影的票房就不容易造假,因為電影是一個個人去買票,口口相傳買票買出來的,電視卻完全不同,我這段內容所表達的意思是,如同那些文學獎一樣,這個評選也同樣帶給不了我們什麼,它只代表答案和標準還有另一種結果

當我在這篇文章中,對作者面對“權力干預”人生命運的漠視態度(書中孫少安、孫少平所有人生轉折跨越都有權力的協助),進行評論的時候,留言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說作者具有歷史侷限性,無法提前預知,應當給予理解無需評頭論足;另一種見解更為讓人恐懼,居然說權力對人物命運的干預是理所應當。還舉例說明:我們工作過程中領導提拔你難道有錯嗎?

我先對前者進行回答,眼光的侷限性,可以出現在任何的人當中,唯獨不能出在優秀的作家當中,換個角度說更容易理解:

侷限性代表著一種能力。就像燈塔一樣點亮人們迷途的能力,你越侷限,就代表你文學價值就越低,因此現在看過去的一些作品,如何流芳百世,就看你的侷限性在哪裡,很多“文*革”作品都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這就是侷限性最短的代表,只有十年的生命力,如今根據文學獎和書的銷量,《平凡的世界》理應是不應該有很大侷限性的一套書,但為什麼僅僅過去短短的二三十年,在當下讀,就讀出了局限性?這其中的原因,有兩方面,比如當時評獎的客觀性和理論性支持,就是我們說的標準不嚴,然後就是我們當下讀者的盲目性,一味的崇尚“身份”。


通過《平凡的世界》落選這個書單來看,我們平時讀書存在太多誤區


接著我再回答後者關於權力干預人生命運問題,一位留言者舉例說領導提拔你,有何不妥?我想這就如溫水煮青蛙一樣的環境,你身在其中有些本來就錯誤的常識性的問題,你卻認為是對的,提拔是與能力有關,而能力與崗位的關係是建立在公司升職選拔制度上,是因為你的能力具備了崗位升遷的要素,這不是權力帶給你的,如果有人利用權力左右你的升遷,恰恰是以權謀私,是一種犯罪行為,我們卻習以為常,這是一種悲劇。

就如那些高校教授用自己手裡的資源,轉化為權力來要挾學生做一些可恥行為情況一樣,我們卻在南轅北轍的去判斷女方是不是自願!其實教授在這裡已經在利用權力為自己謀私,這已經是犯罪了,為何還要去判斷女方是不是自願?無知愚昧造成的悲劇,就這樣一幕幕的不斷上演,只因我們的常識性錯誤。

常識性關鍵詞:

首先不能討論主觀客觀的無限制循環下去,任何發表的內容都是主觀,客觀只是相對,我的主觀來自於自己大量的閱讀,從而進行主觀的見解!其二,你可以對任何內容發表你的主觀見解,就像我寫這些內容是一個形式!其三有些留言只有一個問號,後面沒有帶觀點和內容,這是你把我的內容與路遙的內容進行了二元對立!

第四任何的帶觀點和見解的評論都是可以當做獨立的內容,只帶問號的評論不然那不是批評,而是批鬥!第五評論之所以可以獨立,是因為通過評論延伸了原著的話題,我這文章延伸的話題是讀書鑑賞與權力干預的關鍵詞討論,如果非要拿出單獨一句話兩句話來作為我攻擊路遙的黑白對立說,那這就是對我的批鬥,而不是評論!因此所有的評論好與壞,就看有沒有獨立性和探討性!

結束語:這次《平凡的世界》的落選,至少是可以讓很多留言者知道,除了我之外,還有更多的人對它作出了與之相似的評價,當然這不是我最關心的,我最關心的是希望大家可以有一種正確的姿態去讀書,而不要死讀書,文學沒有所謂的神聖,文學鑑賞永遠只有角度而沒有對錯,對錯只在乎內容裡一些常識性關鍵詞

文:餅子

歡迎關注:餅子讀書,和我一起讀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