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如何徹底斬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扶貧先扶智已經成為共識。我區教育脫貧攻堅雙向發力,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貧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學;另一方面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教育資助工作體系,確保所有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完成學業。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自治區早在2016年就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方案》,按照“城鄉一體、重在農村”的原則,建立了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解決了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政策不統一、經費可攜帶性不強、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綜合改革有待深化的問題,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在更高層次的均衡發展。

2017年,中央和自治區共下達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資金30.8億元,其中包含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及取暖費補助資金、免費提供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採購資金、校舍維修改造專項資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雙語授課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有力地保障了全區2423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正常運轉,使195.1萬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順利完成了學業。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與此同時,我區還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資助資金大幅增長,資助育人和精準資助全面推進,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資助水平。2017年,我區累計資助各級各類學生531萬人次,資助金額達60.8億元。面對有5個國家級貧困旗縣、1個區級貧困市,5個旗縣市為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實際,興安盟精確瞄準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著力保障貧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從2017年起,興安盟在原來國家、自治區學生資助政策標準的基礎上,實施了“四提高、一補助、一免除”學生資助政策。這一年,興安盟資助學生16.1萬人次,落實各項資助資金3.46億元。興安盟還規定,在高等教育階段,未享受自治區普通高校新生資助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萬元。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初中、高中畢業未考入高中或大學的子女,可免費進入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同時每人每年補助1萬元。普通高中家庭貧困寄宿生可按每人每年500元免除住宿費。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韓美霞,父母有慢性病,父親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韓美霞的生活費全靠四處籌集。但令她欣喜的是,她申請到了國家助學金,收到了學校為她捐助的愛心基金,學校還安排像她這樣的貧困家庭學生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在食堂免費就餐,解決了她生活上的實際困難。韓美霞說:“我非常感謝國家、社會和學校對我的幫助。畢業後,我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社會。”

烏蘭察布市察右後旗守住“能上學、上好學”底線,創新教育扶貧“3+N”模式,“3”是指資助幫扶、情感幫扶和培訓激勵,“N”指每個模式對應出臺多項具體措施。

曾是察右後旗第一中學學生的趙曉敏不愛說話,平時與同學們的交流更少,學習態度也不太積極。原來,一場車禍無情地奪走了她的父母,成為孤兒的她只能由多病、年邁的姥姥、姥爺來撫養。學校瞭解到情況後,不但讓她享受到國家普通高中助學金資助政策,還聯繫社會愛心人士為趙曉敏捐資助學,幫她減輕生活負擔,讓她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中。學校還安排她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經常和她談心聊天,對她進行思想上引導、生活上指導、心理上疏導、學業上輔導。趙曉敏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雲南大學,如今的她已經是一名大二的學生了。每週與貧困學生開展1次談話交流,發現和解決他們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每半月進行1次家訪,與家長共同解決問題;每月對貧困學生成績變化進行1次分析,因人施教……除了全面落實扶持政策,按資助標準分學段發放各類補助,在察右後旗,全面落實細化的情感幫扶讓貧困家庭學生更充分感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