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吃」異化爲「吃學生」,學生不能淪爲「唐僧肉」

開學之後,一些地方曝出學生營養餐的醜聞,有食品變質釀成學生食物中毒事故的,也有短斤少兩美其名為營養餐實則學生只吃到半碗素面的。

民以食為天。特別是正在長身體的學生,他們在學校的飲食狀況,家長是極為牽掛的。學生營養餐曝出的醜聞,不但讓作為當事者的家長氣憤不已,而且足以讓所有的家長擔心,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吃得怎麼樣?

說起學校食堂,說起學生在校的用餐,想來很多人都會有噩夢般的記憶。在學校食堂用餐,經常出現短斤少兩不說,質次價高几乎是久已有之的通病,在飯菜中吃出頭髮、泥沙等異物幾乎是常事,有時還要吃出老鼠屎、蛆蟲等,說起來都感到噁心。

“學生吃”異化為“吃學生”,學生不能淪為“唐僧肉”

學校食堂問題,除了管理不善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校借食堂來斂財。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學校眼睛盯在“學生吃”上做文章,將學生食堂視為學校的“搖錢樹”,“學生吃”演變為“吃學生”,其實並非新鮮事。“吃學生”大行其道,學生淪為“唐僧肉”,並非危言聳聽。

“學生吃”異化為“吃學生”,學生不能淪為“唐僧肉”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可以說,全中國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寶寶”。為了將孩子待之如“寶”,普通家庭的父母肯定要精打細算,貧寒之家的父母不惜節食縮食。然而,在家“像塊寶”的孩子,在走出家門來到學校之後,竟然成為被人盤剝的“唐僧肉”,普天之下的父母,對此都會深感痛恨,也有理由感到憤怒;社會公眾對此同樣是深感痛心。

將“黑手”伸向孩子大賺“黑心錢”,一方面是社會風氣敗壞的表現,也是監督失效管治缺位的結果。

“學生吃”異化為“吃學生”,學生不能淪為“唐僧肉”

在幼兒園、學校等教育機構中,學生對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務向來缺少必要的知情權,而且學生處於弱勢地位,即使對情況有所瞭解,也無法對學校管理進行監督。一般來說,學生家長同樣處於弱勢地位,一來家長對學校管理同樣缺少了解,特別是因為有子女在學校讀書,差不多也就處於“人質”地位,即使家長對學校工作不甚滿意,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與學校翻臉的。由此看來,對學校的監督管理任務,自然就應該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頭上。

“學生吃”異化為“吃學生”,學生不能淪為“唐僧肉”

然而,由於教育機構點多面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真正要實施有效監管,似乎有些力不從心,特別是官員責任缺失的情況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學校疏於管理,也就在所難免。特別是在現行公立學校佔主體地位的情況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學校本是一家,“自己管自己”的結果,肯定是“自我表揚”的多,而“自我批評”的少,如此一來,有效監管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加之一些無良官員與賺“黑心錢”的學校已經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在“蛇鼠一窩”的情況下,有效監管自然就成為了一個笑話。

“學生吃”異化為“吃學生”,學生不能淪為“唐僧肉”

學生無法維權,家長無力維權,再加上監管失效,這或許就是一些無良學校侵害學生利益,將“黑手”伸孩子大賺“黑心錢”的根本原因。然而,在家的孩子“像塊寶”,到學校後卻成了被人盤剝的“唐僧肉”,無論如何都是讓人痛心的現實。學生成為被學校盤剝的“唐僧肉”,與“辦人民滿意教育”背道而馳,也常常引起社會公憤。革除對學校監管乏力的弊端,創新有效的監管模式,採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將對學校監管真正落到實處,根除滋生“吃學生”的土壤,切實保護學生的利益不受侵害,是重視教育的題中之義,也是社會有識之士的共同呼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