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被直播」,平台豈能「裝無辜」

“直播”用戶居家日常,已經觸碰到公眾權益的邊界,何為隱私權,何為可以公開的信息,二者並不難區分。

私人生活“被直播”,平臺豈能“裝無辜”

▲通過青果攝像頭捕捉的用戶家庭生活場景畫面,出現在青果直播平臺。 網絡截圖

文 | 斯遠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有青果攝像頭用戶反映,家裡的生活被在網上同步直播,不少用戶卻對此並不知情。對此,青果直播運營商易信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用戶選擇直播,需手動設置確認。其中權限設置中有“完全開放”、“需要驗證”兩個選項可供選擇。在完全開放的選項下,小字註明“所有人都可以在廣場看到您的直播”。目前接到用戶反饋後,公司已暫時關閉所有個人用戶直播。

用戶安裝攝像頭,原本是作為家裡的監控設備,“以備不時之需”,不料卻成了“廣場直播”,以致於居家的一舉一動、一言一顰,都毫無障礙地呈現在大眾面前,這未免太讓人難以接受。

儘管其中不排除“誤操作”的可能,果真如青果直播相關負責人所言,直播系用戶動了“完全開放”選項,就這樣直接把用戶的個人隱私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但這也是因為平臺選項設置意指含糊。消費者或許並不知道“完全開放”就等於完全公開直播。而關乎個體權益的提示文字又太不顯眼,每每成為用戶不經意間“誤操作”的主要原因。類似的“瞞天過海”情形,此前在很多平臺均有表現,很多人因此而“中槍”,這也算不上什麼新鮮的招數。

私人生活“被直播”,平臺豈能“裝無辜”

▲在青果直播平臺,全方位展現個人家中生活情況。 網絡截圖

而平臺想必不會不知道,“直播”用戶居家日常,已經觸碰到公眾權益的邊界,何為隱私權,何為可以公開的信息,二者並不難區分。青果直播運營方將隱私洩露的責任完全推卸給用戶,並不能洗脫自己的責任。

可以說,平臺的這種設置本身就是在打擦邊球。平臺信息顯示,青果是基於青果攝像機的直播互動平臺。也就是說,只要用戶安裝攝像頭並綁定手機,理論上講,就會很容易出現“實時現場直播”情形。用戶在獲得監控的便利性同時,也面臨著不可預知的“廣而告之”風險。

近年來,網絡直播風風火火,不僅吸引了巨量的受眾,也成為資本紛紛投注的風口。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也如影隨形,網絡直播的空間與責任亟待釐清。

私人生活“被直播”,平臺豈能“裝無辜”

▲除了個人家庭,青果直播平臺上還可以看到教室等一些地方的監控直播。 網絡截圖

從2016年開始,我國先後出臺了多個涉及移動直播業務的相關管理規定,如2016年7月由文化部印發的《關於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和2016年11月由國家網信辦印發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今年4月,全國“掃黃打非”辦作出專門部署,要求查處違法違規網絡直播平臺,及時取締地下網絡直播平臺。

可以看出,對於網絡直播這樣的新生事物,監管還是比較審慎和有效。相關的治理措施,也著眼於及時規範、健康發展。然而,也應該看到,仍有不少平臺並沒有認真履行平臺的責任,要麼是打擦邊球,以逃避法律責任;要麼過於“逐利”,不願在內容監管上付出太多成本,甚至鋌而走險,無視公眾隱私。

居家生活被“直播”,是該加重平臺責任了。或許,那些迅即而來、迅即而去的平臺,根本沒想著做長久、只想著撈一桶金就走。對此,有必要加強懲戒,激活現有制度和規定,以最嚴厲的監管迫使其完善制度、釐清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徹底杜絕僥倖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