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學書法苦功夫、笨功夫要下,但也要注意技巧,注意方式方法。臨帖之前,要注重讀帖,怎樣讀帖,也是技術活兒。明代書法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裡說“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但是,事實上帖的精神體現在“耳目、手足、頭面”,離開了對字形點畫的觀察,就談不上把握原帖的精神。

讀帖,是學書的一個重要方法。此處所說的讀,並非出聲去讀,而是“觀”之意。即在臨帖之餘,或臨帖之前,詳觀和揣摩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和神韻等,將它們觀之入眼,銘記於心,然後去臨習。宋代黃庭堅雲:“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宋代姜夔在.《續書譜》中引用唐太宗的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於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這裡所說“觀”、“諦觀”,即是讀帖的意思;可見,古代書法家都很重視讀帖。

讀帖鍛鍊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於眼,記於心,方能臨時出於手,顯於紙。如果眼觀不準,心記不住,手是難以表現出來的。不少學書者的經驗證明:臨不好帖的主要癥結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人不讀帖,拿起帖即臨,有些人讀帖不認真,一看而過。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臨不好其形神。初學者對此應特別予以重視。

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強調:“察之者尚精”。讀帖務求精細周到。首先,要仔細揣摩帖字的用筆方法,對點、橫、豎、鉤、撇、捺等逐一進行分析,看它用的是藏鋒還是露鋒,是圓筆還是方筆,是折筆還是轉筆,是明折還是暗折,等等。然後,研究字的形體結構特徵,如筆畫的粗細、長短、大小、高低、斜正、收放、爭讓以及結體鬆緊、取勢縱橫,還要分析帖字的佈局和神情、意態等。對這些都瞭解和掌握了,臨帖就比較有把握了。當然,對初學者來說,讀帖並不是一“讀”就懂,“讀”後也不一定立即奏效。它有一個養成習慣和逐步提高的過程,而且應將讀帖與臨帖緊密結合起來,讀後臨,臨後讀,兩者配合,逐步深化,正如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所說:“擬進一分,則察亦進一分,先能察而後能擬,擬既精而察益精。”

下圖,是對王羲之《黃庭經》的讀帖分析,不善於讀帖者可以借鑑這種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你會讀帖嗎?這才是讀帖的正確方法

讀帖臨帖永無止境,對一個學書者來說,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