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制定「任務書」 精心繪就「路線圖」——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之未來五年工作展望

科学制定“任务书” 精心绘就“路线图”——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未来五年工作展望

開封美景 全媒體記者李俊生供圖

今後五年總體要求和2018年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及開封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牢把握“四個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推進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方向,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以創新為驅動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以開放為引領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打造中原現代服務業之都、生態宜居魅力古都、鄭汴港核心重要支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新時代開封更加出彩新篇章。

2018年主要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穩步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左右,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3%左右,空氣優良天數、PM2.5、PM10完成省下目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5%以上,其他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任務,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今後五年八項重點工作

一、搶抓重大發展機遇,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推進鄭汴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借力省會、對接鄭州、融入港區,加快推進鄭汴一體化深度融合“533”工程, 10月底前開港大道全線通車,2020年前東京大道與科學大道實現對接,適時啟動沿黃生態大道建設。加快推動鄭開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打造鄭汴迅捷景觀化交通幹線。

加快自貿區開封片區建設。加強制度創新,每年向全市推廣一批可複製的經驗。加快產業發展,圍繞“一心四谷兩港”和“234”產業集群體系,重點發展醫療旅遊、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特色產業。加快中心商務區建設,力爭2020年前培育10棟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商務樓宇。加快健康樂谷、國際物流港等項目建設。

推動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發展。提前謀劃開港經濟帶基礎設施、綠地及產業發展,及早啟動土地流轉、收儲以及生態廊道建設等工作,落地一批科創類、教育類、生態環保類、產業類項目。高標準實施片區開發,打造全省產城融合樣板區。

二、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運行高質量

擴大有效投資。聚焦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圍繞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百城提質等重點領域,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實施“三個100工程”。著力破解制約投資增長問題,增強民間投資活力。落實好重大項目推進“六項機制”,營造良好環境。

培育引導消費。實施中原現代服務業之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壯大文化旅遊等產業集群規模,加快發展新型消費業態,開展鄉村旅遊、黃河生態遊等升級行動。積極申報世界美食之都,改造升級“開封老字號”,培育壯大“開封新字號”。再建10家以上五星級標準酒店和一批特色精品酒店,力爭旅遊綜合收入突破千億元。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破除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政策制度,研究出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真金白銀”政策措施。落實降低企業成本政策。著力建設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和產業工人隊伍。創新政商互動機制,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三、打好“四張牌”,提升高質量發展整體素質

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牌。堅持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加快 “一區六廊九園” 建設,不斷壯大“4+3+3”產業集群規模。堅定不移以創新為驅動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深度挖掘傳統產業發展空間,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16個重點產業轉型發展,培育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3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和質量強市及品牌化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打好創新驅動發展牌。把創新作為激活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政策鏈高效融合。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到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00家。加強重點實驗室、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特色園區、產業集聚區轉型發展。加快鄭開科創走廊建設,全力打造全省“雙創”示範基地。持續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戰略合作。繼續實施“汴梁英才計劃”,力爭創新型人才團隊達到150個。

打好新型城鎮化牌。立足“一城兩核六組團”空間佈局,按照“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要求,推進新老城區協調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力,提升縣域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建成50個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示範鄉鎮。

打好基礎能力建設牌。適時啟動G310南移工程,改造提升與各縣和祥符區的快速路,完善農村公路網絡,2020年建成鄭開城際鐵路延長線項目,2022年前完成“四路四互通”工程,形成“五環九橫十二縱”大交通格局。2019年前建成“一渠六河”工程、水系一期工程,啟動水系三期工程,南水北調入汴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打贏“三大攻堅戰”,補齊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

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決防控政府債務風險,嚴控債務增量,確保全市政府債務始終處於可控範圍。充分利用專項債券、基金、規範的PPP項目等方式,破解資金難題。著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持續打擊非法集資、金融犯罪。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開展全域清潔河流整治行動,2022年全市地表水全部達到或優於Ⅳ類水體標準。推進河湖管理立法。有序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 2018年實現2.6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20年前實現26.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退出貧困序列。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救急解困與內生髮展相結合,積極推廣“1+3”社會扶貧等新模式。

五、深化改革開放,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證照分離”“多規合一”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更大範圍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全面實現“一網、一門、一次”目標。深化土地利用綜合改革,確保年內完成土地出讓收益150億元。持續推進國企改革。全面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更高水平擴大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先行區。大力實施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系列促進政策,著力招引落地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大項目。放寬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外資准入限制。完善外資企業支持政策。

六、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

加強古城保護與展示。以全域保護、全域規劃、全域管理、全域經營、全域旅遊“五個全域”為抓手,建設生態宜居魅力古都、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持續實施“八網”基礎設施工程。每年打通一批斷頭路、渠化改造一批道路路口,高標準打造1~2條示範街。提升汙水處理能力。加強供熱、天然氣管網、城鄉電網建設。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加快實施“十湖十河十園十溼地”“十街十館十片區”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六館一城”功能。

提升城市美譽度。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引領,大力開展“五城聯創”。強化市民文明素質教育,確保2020年50%以上的村鎮創建成為各級文明村鎮。加快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三農”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結構興農和品牌強農戰略。大力發展高效種養業。大力發展創意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規劃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項目和特色小鎮,培育一批本土農業特色品牌。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發展農村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改革,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推動土地有序流轉。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

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升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組織化水平,調動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加快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突出抓好城鄉接合部環境治理。建成“6+1”鄉村振興示範帶。開展“四美鄉村”創建,每年評選10個“四美鄉村”建設示範鄉鎮、100個“四美鄉村”。

八、著力破解民生“八需八難”,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聚焦便捷辦事需求,破解辦事難。科學佈設“市民之窗”,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建立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一次告知制和限時辦結制等便民化辦事機制,2019年6月前辦事提交材料減少60%以上,市、縣兩級80%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聚焦便捷出行和停車需求,破解出行難。編制實施公共交通、停車場等專項規劃,2020年前建成“十五縱四橫”19條非機動車廊道,實現慢行道聯網成環。每年新建公共停車泊位4000個。

聚焦群眾居住需求,破解住房難。堅持“房住不炒”,加大安置房、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設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實施棚戶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實現老舊住宅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聚焦“舌尖上的安全”需求,破解監管難。全面落實“四個最嚴”“四有兩責”要求,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所有中小學及托幼機構食堂、中型以上社會餐飲場所實現“互聯網+名廚亮灶”。

聚焦就近就便入學需求,破解上學難。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等十件實事,每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30所以上,2020年徹底解決“大班額”問題。

聚焦高質量就業需求,破解就業難。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促進政策,大力開展就業創業“四大工程”,確保每年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以上。繼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建好職業教育園區,打造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聚焦高水平就醫和保健需求,破解就醫和養老難。深入推進醫療、醫保、醫藥、醫院“四醫”聯動,2020年實現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2022年基本建成市中心醫院新院區等10個重大衛生項目和10個區域醫療中心,引進培育100名以上學科領軍人才。大力弘揚傳統中醫文化。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施養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做好殘疾人康復服務和“三關愛”工作。

聚焦清潔宜居環境需求,破解清潔難。強化揚塵治理,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積極申報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2020年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推進農村戶廁改造,加強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推廣市場化保潔模式,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