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仰巍巍泰山,臨湯湯汶水 , 在岱宗之陽、汶水之濱,有一座以泰山命名的高校——泰山學院。初秋的泰山學院既是豐收又是播種的季節——一批泰山學子接受知識灌溉從這裡走向崗位服務社會,又一批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來到這裡開始新的人生旅程。60 年前,也是在這個時節,泰山學院開始舉辦高等教育。


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從 1958 年到 2018 年,60 年的傳承與積澱,學校始終堅守"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初心,牢記"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特色發展的興校育人之路。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60 年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泰山學院而言,則是其歷經艱難謀發展、砥礪奮進鑄輝煌的 60 年。


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1958 年 9 月,濟南師範專科學校在濟南成立,這就是泰山學院的前身,同年 11 月,學校由濟南遷至泰安,後幾經更名於 1971 年確立泰安師範專科院校。"一窮二白開始辦學,進校時僅有 7 名教師,課桌板凳還是濟南師範支援的。"文學與傳媒學院退休教授孔昭琪回憶時說道。


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改革開放初期,全國沒有一套系統的師專漢語言中文教材,中文系的 20 多位教師憑著過硬的業務素質,靠著一股拼勁,摸著石頭過河,自己編寫教材。由於編寫質量高、定位準確,這套教材很快在全國各省市推廣使用。

花開花謝,卷軸舒緩。跨入新世紀,學校搶抓機遇、華麗蛻變。2000 年 12 月,泰安師範專科學校、泰安教育學院、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泰安廣播電視大學、泰安師範學校合併,並於次年 7 月遷入新校區辦學。經過幾代人的努力,2002 年 3 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泰山學院。


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耕耘六十載,桃李盈滿枝。從 1958 年白手起家開始,泰山學院人心繫教育事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發展為一座以本科教育為主、文化底蘊深厚、辦學傳統優良的高等教育學府。如今,學校已經發展成為涵蓋學科門類 9 個、本專科專業 62 個、在校生 2 萬餘人的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先進單位、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和山東省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平安校園、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

注重質量,人才強校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60 年來,泰山學院始終將教學質量放在各項工作首位,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係,注重內培外引,質量立校,科學發展。

在第五屆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泰山學院青年教師孫梅、柳曉雪憑著精湛的業務水平、自信從容的教學風格和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從 76 所高校的 166 名決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分別榮獲工科組、文科組一等獎。王梅、趙秋月、朱梅、楊繼建、聶昆、劉偉彥、王健、李群、呂臣等一大批青年教師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2017 年,學校出臺了《泰山學院高層次人才"一人一議、一事一議"實施辦法》,按照"量身定製、一人一策"的引進原則,對高層次人才的特殊津貼、家屬安置、崗位直聘等事宜作出了詳細規定,系統解決高層次人才的各項需求,給予人才最大的關心關愛。

堅守初心,薪火相傳

"泰山學院的教師教育最早可追溯到 1905 年清政府創立的泰安府官立師範學堂,教師教育是我校的傳統優勢,泰安市的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絕大部分是我校培養的優秀畢業生,我們將充分利用自身學科專業優勢,以服務地方為己任,建設以教師教育為鮮明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泰山學院黨委書記範真說。


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學校堅守和優先發展教師教育,探索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的新思路、新制度和新方法,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能力和水平,持續發揮對地方基礎教育的服務、支撐和引領作用。小學教育專業為山東省首個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本科專業。建成省內首批教師教育基地,構建了"教師職前職後一體化"的育人平臺。與泰安市教育局聯合簽署了《教師互兼互聘管理辦法》,實現了高校與地方中小學優秀師資的共享。成立基礎教育研究院,柔性引進了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課程論專家張華教授,打造高水平教學研究平臺。自 2010 年起,學校每年兩批次派出青年學生到泰安市及周邊地區農村中小學及幼兒園進行實習支教。

主動轉型,服務地方

泰山岩巖,魯邦所瞻。泰山以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厚文化聞名海內外,泰山石敢當習俗源於泰山、遍佈全國、傳播海外,2006 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積極推動申報的首席專家就是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教授蔣鐵生。


甲子芳華,60歲的“她”風韻猶存!同學,你來向“她”報到了嗎?


泰山學院成立了泰山研究院,在泰山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湯貴仁、蔣鐵生、周郢、劉興順等資深專家及一大批年輕的才彥俊秀在此杏壇施教,著書立說,為弘揚泰山精神,傳播泰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學校還開始泰山文化公共選修課,向學生普及、傳播泰山文化知識,並鼓勵學生將泰山文化融入創新實驗,圍繞泰安旅遊、泰山石刻、古籍整理等做軟件研發。

學校積極參與省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制定了《泰山學院服務泰安行動計劃》,大力開展應用型研究和產學研合作,在區域旅遊規劃、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培養、旅遊管理人才培養、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培訓、中小學頂崗實習、樣品分析與測試等方面取得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憶往昔歲月鏗鏘,六十載初心不易杏壇躬耕,育萬千桃李;看今朝絃歌不輟,一甲子使命永記潛心育人,鑄盛世輝煌。全體泰山學院人將始終秉承敢於擔當、勇於登攀的泰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綜合改革,著力內涵發展,開啟二次創業新徵程,實現學校發展新跨越,不斷譜寫高等教育事業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