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髮行難 險資助力關聯基金銷售

證券時報記者 劉芬

三季度以來市場行情震盪下跌,新基金髮行愈發艱難。Wind統計數據顯示,7月初至9月26日,共成立新基金181只,募集規模合計529.19億份,單隻新基金平均首發規模4.90億份。險資助力關聯基金公司新發基金成立的情況不斷出現。

近日,中國保險業協會披露數據顯示,招商信諾人壽於9月14日認購1億份招商穩禎定期開放混合基金,合計金額1億元人民幣。公開資料顯示,招商銀行持有招商基金55%的股權,同時也持有招商信諾人壽50%的股權,依據《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招商基金與招商信諾人壽構成關聯關係。同時招商信諾人壽披露,今年初截至9月14日,該機構與招商基金的關聯交易總金額為3.5億元人民幣。

北京某基金評價人士認為,今年市場行情不佳,一些基金公司大股東也鼓勵旗下參股公司認購或申購控股基金公司的產品,屬業內正常現象,近期有不少這樣的案例。

事實上,今年以來,險資認購股東方關聯基金公司新產品的公告屢見不鮮。中國人壽保險9月11日認購國壽安保安吉半年定開債基1億元。中國人保壽險6月14日認購5000萬元人保轉型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太平人壽先後兩次在6月認購了17億元太平恆利純債債券基金。華泰財險6月1日認購2000萬元華泰保興成長優選混合型基金。

北京某險資的固收類投資經理告訴記者,投資經理自己做決策買股東方關聯基金公司的產品,以收益率為優先考慮,最終是由投委會決策。對於關聯方新基金的認購,各家公司的需求不一樣,考慮標準不一,以該投資經理所在保險公司為例,認購投資時會關注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投資範圍等。

對於險資充當關聯基金公司的幫忙角色,某分析人士表示,險資性質相對特殊,其整體運用受到嚴格監管,投資流程相對複雜。支持購買本身,一方面是資產配置的需求,一方面是股東方的人情照顧。保險公司與股東旗下的兄弟公司之間的合作向來較多,日常關聯交易業務較頻繁,具有交易長期、持續的特點,為確保交易時效性,一般都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除此以外,多家基金公司與保險公司簽署打包合作協議。例如太平洋人壽6月21日公告與國聯安基金簽署《統一交易協議》,至2020年底,太平洋人壽每年會在500億元的額度內投資國聯安基金髮行的基金等銀保監會認可的資金運用業務。另據招商信諾人壽4月16日披露,與招商基金的合作框架今年已擴大到開放式基金投資業務、委託投資管理業務、人員交流與投資研究培訓等五項業務。

新基金发行难 险资助力关联基金销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