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7月27日晚間,長江實業地產、長江基建集團等同時發佈公告,擬組團收購歐洲的能源管理供應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屬公司,收購價格合計約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57億元)。如若此次收購成功,長實系今年在收購兩家海外能源公司上將總計花費約825.79億港元。

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商人雖有國籍,資本卻無國界。收購和記黃埔等老牌英資企業,李嘉誠獲得了進入全球市場和多元化業務領域的“敲門磚”。同時,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為李嘉誠旗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提供了“地利”之便。

對港口、零售、電訊、能源等基礎設施的控制使得李嘉誠得以掌握全球經濟數據,利用香港資本市場的資金優勢尋找全球資產錯配機會。

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商業世界瞬息進入互聯網經濟時代。除了傳統投資領域,李嘉誠對新經濟同樣熱衷。如今著名的維港投資便是一家投資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風投公司,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周凱旋和張培薇,在做了兩年投資後,李嘉誠才通過基金會入夥。

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2014年4月,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旗下盈大地產,落實以72.01億元港幣出售北京盈科中心予泰國華僑吳繼泰的基匯資本,盈大出售北京盈科中心之後,除了會保留物業的冠名權及招牌外,在內地基本上已無甚業務。2014年8月,李嘉誠擁有股份的ARA(ARA Asset Management Ltd.)拋售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甲級寫字樓盛邦國際大廈。

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歐洲尤其是英國,而且全部圍繞基礎設施領域。僅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時間裡,長江基建牽頭的財團就以超過150億美元的總代價分別收購了英國電網、英國水務和英國管道燃氣業務。其間,李嘉誠還以24億英鎊買下一家當地自來水公司。

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李嘉誠在2015年針對外界關於他從內地撤資的流言,通過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發表聲明。李嘉誠稱,他並沒有撤資,只是根據經濟形勢,重新配置了國內外的資產:在減少對內地房地產投資的同時,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的佈局;並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在全球52個國家投資多項業務。

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高現金流、低負債率不僅有助於安全渡過經濟危機,更提供了反週期操作的資金。現金流是維繫企業運轉的命脈,健康的現金流應控制在合理負債範圍之內,避免過度擴張承受高負債和高風險,以應對經濟週期和行業週期的考驗。李嘉誠嚴格控制旗下企業的負債率,保證現金流的充裕,因此得以安全渡過1997、2008金融危機,並從中斬獲抄底機會。

李嘉誠又賣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當然,李嘉誠的商業故事並不是隻言片語能說清楚的。或許我們能從他的辦公室裡那副有名的對聯得出一點體會——“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每次看到這兩句話,總覺得,這不僅是他的生活哲學,也是他這些年在商場打拼總結出的生意經。親,看文章累了吧,休息一下,如今互聯網時代,你是否想過,手機變成我們賺錢的工具

。如果你目前很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那麼這就是你最佳的事業機會。一部手機,人到哪裡,錢就賺到哪裡,讓你在玩手機的同時,可以玩出不錯的收入,有人教,有人幫,有人帶,沒有風險,沒有壓力,隨時隨地,手機在手,收入不斷,可以兼職,可以全職,實現你指尖的財富。想要了解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