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沒有贅述的內容,我們比較喜歡單刀直入,首先,我們來欣賞和分析一下這組時尚攝影作品。

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 這是由印尼攝影師插畫師Ryan Tandya為時尚雜誌《Dewi》拍攝的一組中國風系列的時尚大片。

Ryan Tandya:印度尼西亞攝影師與插畫師,現居印尼,擅長結合攝影與插畫進行創作。

大片中出現了很多中國傳統元素,比如:旗袍、旗袍上面的龍的紋樣、祥雲、摺扇、傘、以及摺扇當中的花鳥紋樣、屏風、牡丹、石獅等。

這種呈現是以現代服飾作為主題,中國元素進行點綴,利用東方模特的演繹,突出傳遞中國傳統元素的信息從而進行的圖像展示。尤其是拼接藝術的使用不僅豐富了畫面還突出了主題,精緻的排版設計和深深的東方美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畫面當中每一種元素的使用似乎不可多也不可少,拼貼藝術的大量使用,也暴露出了攝影師本身的職業背景與喜好,也凸顯攝影師對拼貼藝術的使用水準,不在多而在於精準。

這組時尚大片中大量的運用拼貼帶有新波普藝術的味道。

波普藝術的發展,是西方一場藝術運動,代表了流行和大眾化的發展趨勢,新波普藝術以其鮮亮的色彩,誇張的造型,把我們日常看到的作品推向了至高無上的藝術層面,擴大了藝術的本身的空間,也增添了更多的藝術可能性,在這組大片中完全帶有新波普藝術的影子。說起新波普藝術我們都會想起幾個具有典型波普藝術的大藝術家,比如,安迪.沃霍爾,他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還有日本的圓點女王,怪婆婆草間彌生,以及大衛.霍克尼等等。

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中國元素,讓時尚大片更具深度內涵

從圖像排版設計顯示可以說攝影師Ryan Tandya就是一位新藝術波譜藝術家。

這組時尚攝影脫離了以往時尚雜誌單色背景或一味突出模特和服飾,而是把層次處理、形象細節的想象給予畫面,背景看似繁雜,其實畫面效果和諧,呈現出多樣性的視覺語言。充分運用了圖案符號和色彩符號的形式,通過複製、拼貼、集成的表現手法,展現出新的視覺文化。

這些新的視覺語言經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得以運用,主要體現在某些設計中,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對藝術的吸收與融合滿足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藝術追求以及審美理想。

藝術影像作品是攝影師內心情感的宣洩,也是攝影師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無聲語言的對話,這組作品中中國元素的諸多形象,比如山水畫、燕子,月季、屏風、茶壺等,在我們對它們的認知中有一種形象語言,但是作為今天對藝術評判與欣賞角度來看,我們不會像查閱字典一樣去刨根問底的去解釋其中含義,而是在圖像中給予我們的審美感應中,得到一種符合自己的審美心理需求。

因此,對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就不僅僅是解釋其含義,更重要的是為它們注入新的內涵,看上去更高級更有深度。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圖遊九州(微信號:tuyoujiuzh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