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GDP,波波維奇也救不了攻防失衡的馬刺

昨天寫雷霆的時候,感慨輪轉陣容搭配還挺頭疼,有不少球員的特點不夠兼容。可今天寫馬刺,才發現這話說早了——比起波波維奇,多諾萬真是太幸福了,馬刺的陣容搭配很可能是下賽季強隊最難打的一副牌。

整理了一下大家的問題,大致如下:

1.三大防守側翼走了,馬刺3號位要用誰?

2.馬刺的防守會不會下滑?

3.空間這麼差,這麼多中距離打法的球員,馬刺進攻會不會有問題,會不會成為單挑球隊?

4.馬刺的唯一陣容是什麼?陣容輪轉怎麼做?

馬刺的問題比較宏觀,我就不嚴格按照大家的提問回答了,但問題的答案都會在文章裡找到。

1.體系已維持不下去,馬刺不得不傳統

沒有了GDP,波波維奇也救不了攻防失衡的馬刺


球迷們總會強調這樣一點:馬刺有波波維奇,有體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這話不假,波波維奇厲害,馬刺體系出名,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球員能力實在不夠,是不是體系還能救得了?

事實就是,數據層面上,你已經看不出上個賽季的馬刺還有多少體系帶來的加成。我們總談體系,可到底什麼是體系?體系追求的是什麼?

這是個很模糊的問題,在我看來,體系的價值在於提升開發進攻的能力,儘可能創造更加容易的出手,從場面上看,大量的跑動、傳導球、掩護是常見的實現方式,但從結果上看,既然體系追求easy ball,那麼應該有兩樣數據比較突出:

  1. 有效命中率——easy ball多是空切上籃或者定點投籃,容易得手;
  2. 助攻率——空切上籃或者定點投籃幾乎一定是接到助攻的出手。

以這兩個標準去觀察馬刺,我們就能發現,體系其實早就已經撐不住——上個賽季的馬刺,有效命中率排名聯盟第26,助攻率排名第18,而16-17賽季,他們這兩項的排名還是第10和第9,進攻更強的15-16賽季,這兩項更是排到了第2和第7。

你已經很難把馬刺跟我們熟悉的那支行雲流水的球隊聯繫在一起——他們的確還是聯盟裡定點頻率最高的球隊,但定點效率已經下滑到聯盟倒數第4,投手能力不佳,需要大量的定點接球后續處理,卻依然無法改善效率。

馬刺上個賽季的進攻數據,看起來非常傳統,一點沒有體系的味道。他們進攻效率聯盟第17已經不夠出色,而能讓馬刺進攻維持在聯盟中等略偏下水平的,靠的還是最為標準的傳統打法三件套:

1.大量中距離。馬刺是聯盟中距離出手第4多的球隊,籃下和三分比重則分別排在聯盟第27和第26,極為反魔球化,可見球隊優化出手能力並不強,更重要的是,他們過去還能靠超強的機會把握能力,將出手偏少的三分球投出聯盟第一的命中率,上個賽季也做不到了——倫納德作為馬刺三分出手最多的球員缺席大部分比賽是關鍵,而多位角色球員三分能力下滑也有不小的影響;

2.極少的失誤。傷病和年齡侵蝕了帕克的身體,上個賽季的他已經很難對比賽做出正面貢獻。帕蒂米爾斯更像投手而不是playmaker,默裡還遠不具備支配比賽的能力,老馬努幾乎成為了馬刺後場唯一靠譜的擋拆發起點,但他的年紀很明顯無法幫助馬刺解決進攻的主體問題。於是阿爾德里奇的低位中距離單挑就成為了馬刺進攻的最重要支點,他們11.6%的低位頻率遠超聯盟第2,這種逆潮流的打法在優化出手分佈,改變防守上幫助有限,但好處就是不失誤,馬刺上個賽季控制失誤能力聯盟第4,算是進攻端不多的亮點;

3.積極拼搶前場籃板。既然投手們三分能力有限,馬刺也無力更多的創造籃下和三分線兩個高效區出手,配角們把精力放在拼搶前場籃板上也就理所當然。馬刺陣中出現了多位籃板狂魔,默裡、大錘、蓋伊、阿德,都是各自位置上的前場籃板高手,馬刺拼出了聯盟第八的前場籃板率,配合優秀的失誤控制,算是一定程度彌補了投籃效率的低下,讓他們在進攻端不至於太難看。

中距離、控制失誤、前場籃板

,這三大關鍵詞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對,這就是過去搖擺人+低位內線時代,最為經典的三件套啊,這種逆潮流的打法當然還有存在價值,問題只是——上限很難有太高期待。

所以馬刺想成為強隊,就只能在球場另一端想辦法——他們的防守還在,百回合丟102.4分,聯盟第4好。配置上,加索爾和阿德都是可以逼迫對手遠離籃下,降低對手籃下命中率的高大內線,鋒線上大錘、丹尼-格林均是同位置頂級防守人,加上封蓋率和搶斷率頗為出色,防守能力被低估的蓋伊,他們鋒線有三位可靠的防守人,即使不考慮打不了的倫納德,馬刺鋒線資源也比大多數球隊要奢侈。進入二防的默裡,可以幫與他搭檔的任意馬刺後衛接管強點——馬刺從內到外都有不錯的防守資源,貝爾坦斯、馬努這些主要輪轉防守也不拖,核心輪轉裡只有米爾斯、帕克和福布斯防守偏弱,但好在他們位置有一定的重疊,不會經常同時在場,馬刺的大環境也完全兜得住。馬刺整體防守走的還是“反魔球”的保護籃下,限制接球三分優先,逼迫對手持球投的路線(以中距離為主)。用改變投籃分佈去限制對手效率是很好的辦法,大樣本上必然能得到優秀的防守效果,但遇到持球投大神就是另一回事了,遇到火箭這種天克球隊毫無辦法,遇到勇士這種中距離大神扎堆的球隊更是欲哭無淚。

17-18賽季的馬刺,是一支註定不可能走的太遠的球隊——不只是因為他們進攻第17,防守第4,這種攻防綜合後的水準打不過聯盟裡攻防兼備的頂尖球隊,也因為馬刺實在太侷限了。他們的進攻遇到一般球隊尚可,但遇到防守強隊,空間便秘,進攻發起方式傳統,第二發起點能力不佳,各種毛病疊加導致了進攻很難破防,極為便秘,馬刺成為了著名的遇弱則剛、遇強則柔的虐菜球隊。

馬刺想有所突破,毫無疑問必須要改善進攻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波波就是神仙,也不能把進攻第二好的球員已經40歲的球隊帶過首輪,何況這個人還退役了。

2.一手怪牌

沒有了GDP,波波維奇也救不了攻防失衡的馬刺


倫納德的事狗血了一個賽季,終於被送到多倫多,換來了德羅贊和珀爾特爾。有幾個讀者問馬刺進攻發起的問題,認為馬努退役,德羅贊不擅組織,馬刺進攻發起是不是更加困難了——不是這樣,大家有兩個問題沒搞清楚:

第一,德羅讚的傳球能力被低估了。他上個賽季漲球有很大一部分在傳球這,雖然比不了名為2號位,實則真核心後衛的馬努,但德羅贊助攻率上個賽季也排到了得分後衛第6;

第二,德羅贊消化球權能力和出場時間都遠比馬努高。德羅贊上個賽季在交出一部分出手權的情況下,依然有29.6%的回合佔有率,得分後衛第4,只要他想,升到第1問題不大,他大量消化球權的能力還是沒得說,常規賽也有能力保證55%的中等真實命中率。而且德羅贊一場比賽打33.8分鐘,馬努一場比賽不到20分鐘,出場時間的差別也不可忽視。毫無疑問,有德羅贊在,進攻發起問題必然有所緩解,他自己在進攻端比上賽季馬努+帕克兩個人加一塊都要管用。

德羅贊給馬刺帶來的問題其實是這樣兩個:

第一,攻防失衡,有無球失衡,給馬刺陣容搭配出難題。最近寫了好多期德羅贊,一直在強調他這個問題——技術特點對搭檔球員的能力要求苛刻,導致陣容缺少彈性。猛龍有無球和防守俱佳的洛瑞,這個問題多少被緩解一些,但馬刺沒有這樣的人——米爾斯和福布斯攻強守弱,默裡防守好但無球太爛,馬刺要麼就要組成一對被打爆的後場組合,要麼就得組成一對無球拖空間的後場組合;

第二,德羅讚的中距離打法與阿德、蓋伊重疊。馬刺已經是聯盟中距離出手第4多的球隊,德羅贊作為中距離出手最多的得分後衛加入進來,馬刺毫無疑問會成為聯盟中距離出手最瘋狂的球隊,而且很可能遠超第2,這種打法在今天的聯盟太反潮流,太逆天,太復古了。配合馬刺糟糕的空間環境,光是這麼中距離投,馬刺的進攻上限會有多高呢?我們知道,阿德和德羅贊都是更偏維持下限型而不是提升進攻上限型,他們沒有第三個球星是提升效率的上限型打法,光靠失誤少,拼進攻籃板,恐怕還是沒辦法把進攻推到聯盟上游,再考慮馬刺不佳的空間環境和未必靠譜的為中鋒做餅的能力,

想辦法在阿德和德羅贊身邊安插更多三分射手,幾乎是提升馬刺進攻上限的唯一辦法。

接下來難點來了。我們先看看馬刺的角色球員們——

蓋伊——少數攻守均衡的配角,3~4號位搖擺人。馬刺能力唯一夠格的小前鋒人選,他的問題只有一個,三分球稀爛,持球中距離單打比無球能力強,跟阿德和德羅贊定位上重合,本來更適合打替補,但馬刺3號位首發人選似乎又只有他具備這個能力;

貝爾坦斯——少數攻守均衡的配角,4~5號位搖擺人。貝爾坦斯可能是馬刺配角里兼容性最好的一位,他接近米羅蒂奇的三分產量和命中率,進攻端別的就算啥也不幹也夠用了,何況他還是個不錯的團隊型球員,必要的傳球能力是有的,速度也夠在防守端應對防擋拆和錯位針對——他可能是馬刺兼容性最好的球員;

默裡——板位,大家都懂,三分球和自主進攻能力都稀爛,防守頂級;

珀爾特爾——完全終結型打法的中鋒,終結效率很棒,護筐和換防都不錯,但沒有射程;

加索爾——大家都很熟悉,進攻端籃球智商沒話說,向三分線擴展射程沒能成功,防守端護筐頂級,但被持球投大神、無球大神針對的痛不欲生;

米爾斯——大家也很熟悉,三分球不錯,也能擋拆持球投,但突破能力不行,作為playmaker能力不夠,更大意義是空間點和少量消化球權。防守端典型的非常努力但沒有卵用;

貝里內利——馬刺出品的無球大神,三分高產高效,會打手遞手和無球掩護,進攻端硬解法。防守嚴重吃虧,只能打2號位;

福布斯——類型接近米爾斯;

康寧漢姆——偽3D,有三分球不穩定,有防守不突出,但他是蓋伊之外,馬刺唯二標準的側翼體型;

龐德克斯特——幾年沒打球的3D球員,他是另一位標準的側翼體型。對他的擔心是迴歸NBA後的狀態,至少上個賽季打的那不到200分鐘,表現很糟糕,目前只能當偽3D;

朗尼-沃克——新秀,3D類型,但目前階段只是偽3D,三分不夠準,剛進聯盟也很難指望防守能力立刻兌現,1.96米的身高更適合2號位。

OK,現在陣容要怎麼擺?

3.波波維奇面臨聯盟最難的佈陣題

沒有了GDP,波波維奇也救不了攻防失衡的馬刺


難死了,馬刺跟雷霆不一樣——雷霆還可以擺出一套不錯的唯一陣容,在輪轉陣容上頭疼,馬刺這唯一陣容都不知道怎麼擺。

以能力來講,馬刺首發應該是:

默裡+德羅贊+蓋伊+阿德+珀爾特爾/加索爾

這是最無腦的陣容搭配,好麼,一個三分射手沒有,這個陣容打擋拆只能外拆,也非常考驗德羅贊、阿德、蓋伊的個人能力,糟糕的空間會進一步增加這三個球員的中距離產量,這套陣容進攻端唯一好處是——非常能懟前場籃板球。這是一套比森林狼、雷霆都要簡單粗暴的陣容,空間更加便秘——好歹森林狼的中鋒唐斯去拉開空間了,馬刺這個陣容幾乎沒有人出了三分線有足夠威脅的。

這樣的陣容太可怕了,波波維奇會這麼擺麼?我想他不會。

但老爺子要怎麼擺呢?

拿下蓋伊或者珀爾特爾/加索爾中的一個,擺一個有射程的球員,這幾乎是唯一出路。問題就是,你會發現馬刺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球員拿上來能兼容的——

康寧漢姆、龐德、沃克目前階段都是偽3D,用他們替下蓋伊起到的作用恐怕只是避免首發持球資源溢出,讓蓋伊多帶替補,但對首發陣容的空間恐怕沒有提升,何況這三個球員現階段的防守能力也未必出色;

米爾斯、福布斯、貝里內利,任意一人拿上來跟德羅贊搭檔側翼,馬刺的側翼防守資源立刻變得貧瘠,默裡可以對位一個外線防守強點,德羅贊和另外一人就只能指望對手外線只有一個強點——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像鵜鶘和開拓者?問題是,鵜鶘和開拓者後場三人組,防守雖然強點少,但人家至少有兩個是合格的空間點,馬刺這隻有一個;

貝爾坦斯替掉珀爾特爾/加索爾是唯一看起來不錯的搭配,再進一步,我們把蓋伊放在替補席,避免持球資源的浪費,那麼馬刺首發就是:

默裡+德羅贊+康寧漢姆+貝爾坦斯+阿德

對比一下森林狼,你都會覺得這個陣容空間不好——依然只有一個射手,但這可能是馬刺能擺出的攻防最均衡,也不至於掏空替補席持球資源的陣容。

接下來的問題是,銜接段怎麼擺更加難想,我就不給自己出難題了——這種問題,只有波波維奇他老人家能搞定了。

馬刺現在的資源更加極端了,兩個問題將讓下個賽季的陣容非常難搭:

第一,攻防不均衡的球員太多了。後場沒有一個攻防均衡的球員,射手全都不能防,德羅贊作為主攻手不能防無球還不行,內線只有貝爾坦斯射程能到三分線,側翼沒有一個合格射手,導致了馬刺幾乎只能攻防顧一頭,沒有擺出攻防兼備陣容的可能性——甚至唯一陣容都是攻防不能兼顧的;

第二,兩頭大中間小,側翼太少了。馬刺標準側翼有蓋伊、康寧漢姆、龐德三人,問題是後兩人能力不夠突出,龐德到底啥水平更是難講,也沒有一位真正的3D類型,馬刺這個位置怎麼用人都不夠兼容。

不談倫納德,光是丹尼格林這樣的合格3D,或者馬努這樣40歲依然攻防兼備,哪怕是大錘這樣雖然拖空間,但防守頂級,進攻靠智商補的鋒線,馬刺現在都拿不出來。

都是極端球員,最考驗主教練的打牌技巧了——還好是波波維奇,可就算是波波維奇,這把牌也太難打了。

總結

沒有了GDP,波波維奇也救不了攻防失衡的馬刺


馬刺雖然得到了德羅贊這位開發進攻能力很強的外線持球人,把上賽季後場發起的問題解決了,但配置更加極端化的問題,給下個賽季排兵佈陣出了太多難題,馬刺沒辦法在兼顧防守的情況下襬出空間出色的陣容,即使有了德羅贊,還是很難想象馬刺擺出一套強勢的唯一陣容。考慮到馬刺輪轉的難以預測,我們已經沒辦法從陣容角度分析馬刺的攻防水平,只能從整個輪轉球員能力上分析馬刺的整體攻防。德羅贊雖然無法幫助馬刺得到一個強大的唯一陣容,但在整場比賽裡為馬刺扛住球權,對球隊進攻依然有很大幫助,加上貝里內利這個無球硬解法,馬刺進攻比上個賽季好是必然。可德羅贊和貝里內利又是嚴重拖防守的球員,馬刺側翼又沒有了大錘、格林,兩個進攻好的球員取代兩個防守好的球員的輪轉時間,最終的收益很可能又回去了。所以下個賽季馬刺很可能是一個進攻中游的球隊,防守中上不再是頂級的球隊,如果是這樣的水平,在西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爭取拿到季後賽席位恐怕是更加理智的目標,難度也不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