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一轮明月共此时 探访群众心中别样的中秋“味道”

 中秋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内涵非常丰富。在莆田,每到八月十五前后,各地也以不少独特的庆贺方式和内容来过好“我们的节日·中秋”。金秋八月,让我们探访发生的莆阳大地的“温暖中秋”,听一听生活在莆田的民众讲述他们的中秋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味在身边的温暖中秋。

“送秋”今年更时尚

中秋节俗称团圆节,在莆田不少地方,从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里,出嫁的女儿都有办盘担或送礼物回娘家给父母或兄长“送秋”,表达感恩之情的习俗。

9月15日一大早,家住涵江国欢的黄梅兰就穿着一身吉祥红装,肩挑红盘担,高高兴兴地回白沙娘家为父母“送秋”。笔者看到,由小至大的圆盘里,每一盘都贴有精致的盘花,分别有序地罗列着桂圆、红枣、线面、米粉、猪蹄等食品。黄梅兰告诉笔者,“送秋”礼中猪蹄寓意女儿和娘家常来常往,越走越亲;长寿面寓意女儿祝福父母福寿绵长,这两样不可或缺。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日趋丰富,人们开始简化“送秋”礼节,不少年轻人注入了更多的时尚新元素,以健康、低碳的方式表达真情,传承“送秋”传统礼节。

“我父母都上了年纪,借‘送秋’这个机会,想让他们好好检查一下身体。”在涵江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林丽钦,今年的“送秋”礼除了猪蹄、线面等传统物品外,还特地准备了2份健康体检表和一台按摩椅。她说:“中秋送礼,健康就是给爸妈最好的节日礼物”。

“通过网络,我可以和家人异地团圆。”80后黄倩倩是江口镇人,现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她通过微信告诉笔者,因为工作原因,今年中秋无法回家,不过,上星期她就委托已经出嫁的姐姐,买了部智能手机送给父母。这样,一家人随时可以视频通话,更方便了。“我还给爸妈准备了精心制作的电子月饼,只要鼠标一点,打开的就是满满的祝福。”

他乡过节也有幸福归属感——外来工在莆田过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阖家欢乐的中秋佳节,在莆田务工的外来人员是怎样过中秋节呢?

“厂里给我们发了月饼,中秋当天会放假。”刚来莆田华林工业园区打工不久的重庆姑娘王梅说,人在他乡,能得到一点点关心和问候就觉得很温暖,她与单位的小姐妹们约好放假那天一起出去聚餐,犒劳一下自己。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亲戚朋友会来家里聚餐,大家一起赏月吃月饼。”在秀屿打工的四川姑娘周丽丽说,虽然在异地,但是过节还是要有仪式感。一些朋友平时也忙于工作,为生活奔波,节日到了,就聚一聚,联络一下感情。她还说,以前中秋在家过节也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饭,没有什么特别的,来到南方后才知道,博饼是中秋节一项重要有趣的游戏。

“我叫了老乡一起吃饭过中秋节,特别是孩子,更喜欢,爱热闹。”在涵江区梧塘镇一家鞋厂打工的胡能国告诉记者,他是湖北黄冈人,十几岁时便来莆田打工,一呆就是十几年,莆田对于他来说,算是第二故乡了。因此,在他乡认真过节就有一种归属感。“最初几年,我还会回去过节,但因为路途远、车费贵,平时没什么大事也不舍得回去。”胡能国说,“现在生活好了,交通也发达,去哪里都方便,寒暑假的时候,孩子也会自己坐动车过来玩几天。”

一群在莆田默默奉献的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努力踏实工作,中秋团圆之时,也会和亲朋好友在异乡吃一顿团圆饭,感受异乡别样的节日氛围,以更好的状态融入美丽莆田,过上幸福生活。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精髓——莆田学院大学生谈如何过好中秋节

近日,记者走进莆田学院,探访部分大学生,倾听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期盼和打算。

中秋节,不少家庭都会聚餐,与家人一同聊天、赏月、吃月饼。该校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孙洳榆说,还没有上大学的时候,在家里跟父母一起过中秋节,今年她来到妈祖故乡美丽莆田上大学,刚开学不久,对周边环境陌生又好奇。中秋节到了,想留在学校跟朋友感受节日的氛围,希望能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往年中秋节,学校里会有游园活动,部分学院会举办院级中秋晚会,很是热闹。”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杨东梅说,“去年西天尾青少年之家和莆田学院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举办了‘爱满中秋合家欢’亲子游园活动,让长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今年中秋节我要继续参加此类公益活动,为传统节日注入新内涵。”杨东梅认为,比起跟朋友出去狂欢,这样的过节形式更新颖也更有意义。

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陈益培则认为,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作为舶来品,可适当了解,但大家要更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民族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传承下去,新一代青年人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莆田文明网综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