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邁不過去的坎時,試試給他喝一碗「睡前雞湯」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孩子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试试给他喝一碗“睡前鸡汤”

一個女人的心境,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小時候家裡經常停電,雖然停電不方便,可我卻又暗自高興,不知道在高興什麼。長大後才明白,停電了,忙碌的父母終於停下手中的活,全心陪孩子了。

平時父母與我們說話,總是一邊忙碌一邊應付,並不走心。每次停電了,媽媽點一根蠟燭,大家圍坐在一起。

有時候媽媽讓我們早早躺下,給我們講鬼故事。孩子對停電總有小期待,感覺一停電,家裡更溫暖了。

孩子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试试给他喝一碗“睡前鸡汤”

如今,我經常睡前關了燈,躺在床上,和孩子們聊會天。如同我們小時候停電一樣,白天各奔東西的我們,這一刻又拉近了,漆黑一片的空氣中卻別番家的味道。

可兒剛入園的時候,尿了兩次褲子。他生性靦腆,覺得這是個天大的事情,沒臉見人了,死活不肯再去幼兒園。

還不讓我們在家提“幼兒園三”個字,我不小心提了,他就馬上跑上來,用手捂住我的嘴巴說:媽媽,別說了。

他原本在家能夠自主大小便的,那段時間在家也經常拉在身上。

雖然我什麼都沒說,但內心早已焦慮成疾,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問題,不知道如何消除他對幼兒園的恐懼。

有天我們三個躺下,燈了關。我和孩子爸爸閒聊著,我突然發現可兒在豎起聽。

我靈機一動,說:我想起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有次尿褲子了,第二天我都不敢幼兒園了。

說完了,我暗示可兒爸爸接話,他立馬領會了說:是呀,我也在幼兒園也尿過褲子呢。

其實我和可兒爸爸都是農村娃,那個時候哪裡有幼兒園,到七歲能入學就不錯了。

可兒爸爸繼續說:我當時可害怕了,不過我後來知道,這個正常,小朋友在幼兒園都會尿褲子的。

我接著說:是呀,第二天去上學的才發現,同學們都忘記我尿褲子的事了,早就開心玩在一起了。

我看不到可兒的表情,但感覺到他聽得很認真。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過了兩天,可兒主動說去幼兒園。

孩子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试试给他喝一碗“睡前鸡汤”

這一招很管用,孩子現在大了,我也經常用這一招。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假裝不經意的聊天,編一個類似的煩惱。孩子會有一種,哦,原來你也這樣的輕鬆。

相對於一對一講道理,孩子更喜歡這樣聽邊角,沒有壓力。

去年剛搬完家的晚上,家裡亂糟糟的,晚上安置好床就我們關燈躺下了。

我問可兒還記得舊家嗎?可兒說記得,我們聊起幾次搬家,可兒竟然還記得我們的第一個家。

那個一個簡陋的出租屋,只有一間房,地板很滑,剛學會走路的他,頭上經常摔出一個個包。可兒一直在那個房子裡住到快兩歲,我們才搬家。

我們一起回憶起當年的苦日子。妹妹嫉妒地說,我怎麼就沒有住過那個家呢。

我們三個聽了哈哈大笑,哥哥說:你這個傻妹妹,那時候還沒有你呢?妹妹又問:那我去哪裡了呢。我們又被她逗笑了。

妹妹說:我也好想住那個家呢。我問,為什麼呢。妹妹說,只有一間房,我一回頭就能看到媽媽呀。

當年的苦日子,有了孩子的做伴,有了珍貴的童心,其實在當時並不覺得苦。

現今的快節奏生活,大人很辛苦,孩子也很累,雖然我們都深愛著彼此,奇怪的是,我們卻沒能好好說說話。

白天工作的疲憊,家務的繁瑣,再應付孩子的作業,滿地的玩具,我們有發不完的邪火,藏不住的焦慮。

只有在關燈這一刻,所有辛苦都放下了,心靜下了,陪著孩子說說話,哪怕十分鐘,珍貴無比。

快開學了,瘋玩了一個暑假的娃娃們,不想上學了。快開學的兩週經常問我,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不能一直過暑假。

這個是好問題,我卻沒好答案回覆。

恰巧有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很好的回答了孩子的問題。我保存下來,想晚上睡前給孩子讀下。

關了燈,我拿著手機讀,月光照進來,打在床上,他們安靜地聽著,白天忙碌著生機的大人,頑皮打鬧的孩子,這一刻都靜下來了了。

就像我小時候停電一樣,圍著在蠟燭面前,聽著媽媽講話,透過燭光看媽媽的臉好美。

媽媽停下了手中的活,只跟我們說話,媽媽的聲音是那麼溫柔,說什麼都好聽。

孩子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试试给他喝一碗“睡前鸡汤”

文章還是有點難度的,分析了即時快樂和付出勞動後的長久快樂。

我想,哥哥能懂就不錯了,妹妹就不報希望了。

誰知道妹妹興奮的說:媽媽,我也聽懂了。我問:哦,那是什麼意思呢?

妹妹說:意思就是,小班不努力,中班徒傷悲。馬上就要上中班的妹妹多會總結,一堂呆板的政治課,又在歡笑聲中結束了。

即便現在哥哥睡自己的房間了,他還是很稀罕,這睡前十分鐘的閒聊,週末還經常過來蹭睡。

關燈後,大人靜了下來,孩子能感受到大人的認真,白天不敢說的話,不想說的事,也許願意在這一刻說出來。

開學的這一週,妹妹狀態不對,我猜想她在學校遇到什麼麻煩了,但她不願說,或者不會組織語言表達。

有時候她蹲在一個角落玩得挺開心的,我問: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遊戲。妹妹不理,再問,她怏怏的說,媽媽,別問了。

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一個歡天喜地的小姑娘變得這麼憂傷。

我觀察了幾天,越是擔心越是不敢輕易發問了。

一天晚上,照樣關燈躺下。我說,今天媽媽跟同事發生點不開心的事情,她的書找不到,總是問我,我又沒有拿她的,你說煩人不煩人。

當然,這是我編的,為了與她共鳴,讓她知道其實大人也是煩惱,大人也每天都有不開心的事,不如意的人。

小妹妹果然來興趣了,轉過頭問,那她是你的好朋友嗎?

我說,哎,以前算是吧。

小妹妹憂傷地說,好朋友會變嗎?

我說,有些是會變的,那你的好朋友也變了?

小妹妹說:變了。說完聲音就哽咽了。

我說:哦,那她怎麼變的呢。

“小雨以前是三個辮子的,現在變短髮了,我都不認識她了。她以前沒有黑色衣服,昨天還是穿了黑色衣服,我討厭黑色。”說完,把頭埋在枕頭裡哇的哭起來。

我忍不住在心裡笑,竟然是這個原因。

我拍著她的後背,鼓勵她說完,妹妹繼續抽泣著說:我們以前牽手她比我矮,現在她怎麼比我高了,她什麼都變了,不是我好朋友了。然後又抱著枕頭哭。

孩子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试试给他喝一碗“睡前鸡汤”

多可愛的理由,多幼稚的童心。如果不是孩子說出來,大人打死也猜不到孩子會為好朋友換了髮型而傷心。

這個暑假,妹妹經常唸叨小雨的名字。開學的前一天的晚上,還高興的說,可以見到小雨了。開學一見面,小雨長高了,又換了髮型,還換了新衣服。這些讓小妹妹太難接受了。

她溫習了一個暑假的頭像,都是小雨放假前的樣子,思念了兩個月的閨蜜,突然變了個人,傷心至極。

我說:小雨不是變了,是長大了,你也在長大,只是你感覺不到,也許小雨看你,你也變了呢。你們都沒有變,只是長大了兩個月,還是好朋友。

聽我這麼一說,妹妹如釋重負。有時苦苦壓抑在孩子內心天大的問題,大人幾句話就解決了。難點是怎麼讓孩子說出來。

生活不易,白天我們要為生計奔波,風塵僕僕,晚上卻要做回佛系的母親,安寧祥和,出世入世都要一人修得。

如今停電是百年難遇了,假如每天睡前給家裡停10分鐘電,多好!

放下風塵和焦慮,黑暗中陪著孩子什麼都不做,只是說說話,卻猶如給孩子遞上一碗香噴噴的雞湯。

小時候我常常覺得,只要媽媽的心靜了,家裡的氣氛就不一樣了,一家人更近了。只要媽媽停下來,家裡的愛就多了,只要媽媽笑了,家裡就亮了。

▶作者:Lucy,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特約作者,魔都二寶媽,曾是一枚理科技術宅,卻擅長用文字記錄養娃歷程,為人低調,文筆動人。

-

End-

孩子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试试给他喝一碗“睡前鸡汤”

孩子越來越大,我也漸漸發現聊天成了最重要的事兒。她今天經歷了什麼,她在想什麼,她有什麼感受……如果不聊天,我簡直毫無頭緒。

這種狀態是危險的,如果稍遇到一點小衝突,就容易擦槍走火,還炸得莫名其妙。所以即便我再忙,每天都要留出一點時間,和小拍聊聊天。

就像在她的杯子裡蓄滿足夠的愛,她走到哪裡都是電力滿格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