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2018年近半,廣州終於等來首個古書畫展。因為廣州藝術博物院借展了江蘇省美術館的“新金陵畫派”作品,自己也拿出館藏搞了個《金陵古韻——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明清金陵畫家精品展》。好消息是: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往古畫上覆蓋透明塑料膜了。之前幾次的展覽,對這個做法真是痛苦莫名——基本上拍不到幾張好照片。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石濤《愛蓮圖》

但整個展覽也就聊勝於無吧,石濤算是最大名頭的了。雖然沒了“貼膜”,但燈光普遍偏暗,照片也不好拍,第二張圖是網上找的。這件作品是錢鏡塘舊藏,題簽是吳湖帆寫的。在喬迅那本厚厚的《石濤》被引用過,除此之外網上幾乎找不到任何信息,可見並不怎麼展過。據石濤專家朱良志說,廣州藝博院藏有石濤上百件,如果加上廣東省博物館的,完全可以辦個“個展”了,且不論真假,作品一直藏在庫裡是沒有價值的。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龔賢《金陵八家山水冊之叢林重山》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吳宏《金陵八家山水冊之秋林策杖》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高岑《金陵八家山水冊之竹蔭暢話》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樊圻《金陵八家山水冊之舟中眺雁》

這套冊頁也是展覽中比較重要的作品,這裡選4開。它並不全是金陵八家的作品,還有相關的金陵畫派作品在裡面,而且有周亮工和龔賢的題字。策展人其實想用周亮工把整個展覽串起來,因為大部分畫家都跟他有或多或少的關聯,這個想法挺好的,周亮工是南京出生的文人,侍奉過明清兩個朝代,很具有代表性。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沈顥《江山萬里圖卷》(局部)

這個9米長卷是展覽宣傳的重點之一,不過沈顥只是個吳門畫派小名頭畫家,此畫自稱摹王蒙筆意,但那密密麻麻的皴法看著很瘮人。畫是容庚先生捐獻的,這次展覽還是有很多他捐的東西,可見上次容庚展只是冰山一角。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程正揆《山水圖冊》

有十多開,這裡只看兩開。程正揆是董其昌的弟子,這套冊頁也能看到董其昌的影響。難得的是後面還有髡殘等人的題跋。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張風《微吟圖》

這是展覽中我比較喜歡的一件,無論字還是畫,都有點唐寅的意思。張風也是個小名頭,不過張大千很喜歡他,還拿他的字“大風”來命名自己的堂號“大風堂”。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湯貽汾、董婉貞、湯祿名《歲寒三友圖》

湯貽汾已經是晚清人了,因為太平天國攻克金陵,他殉清而死。這次展覽他的作品還有好幾件,這件是他夫妻及第四子合作而成,湯貽汾畫梅花,董婉貞畫茶花,湯祿名畫水仙。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樊沂《山陰修褉圖》

樊沂是樊圻的哥哥。畫得有點仇英的感覺。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葉欣《山水冊頁之亭臺遊春》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葉欣《山水冊頁之叢林石寺》

葉欣是金陵八家之一,周亮工非常喜歡他的作品。這次還有他另外一套冊頁,被後人改款為趙左,後經徐邦達等人鑑定是葉欣作品。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高遇《山水冊頁》

高遇是高岑的侄子,畫風感覺跟清初四王那個系統很像。一共八開,這裡只看四開。

廣州藝博院終於不再給古畫“貼膜”了

陳舒《芙蓉一甲圖》

陳舒是順治六年進士,跟周亮工同歲。展覽中還有他另一幅花鳥。

總體的感覺這個展覽精品不多,同樣的明清金陵主題,作品數量和質量遠遠比不上2015年在江蘇省美術館看過的《紫金明月——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藏品特展》,要知道人家那都是私人藏品呢。

所以還是那句聊勝於無,何況不“貼膜”了,每一個進步都值得表揚。

●《金陵古韻——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明清金陵畫家精品展》

時間:2018年4月25日—7月23日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關山月藝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