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亭|得了類風溼怎麼辦?別急!中醫來支招

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

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

開欄語

人們常說的風溼,中醫稱之為“痺病”,其發生與人體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溼、熱之邪密切相關。如何顧護正氣,有效避免外邪的入侵?“風溼亭”將每週推送有關風溼防與治的科普知識,教您遠離風溼,為筋骨強壯保駕護航!

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除了西醫規範的治療方法,中醫的治療也相當有特色。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痺證”範疇,多侵犯骨與關節,故我們認為它與“腎”密切相關,其病機主要是腎氣不足,寒溼深侵於腎,導致關節發生疼痛、腫脹,甚至畸形。內服中藥及針灸是常見的中醫治療方法,宜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小編下面介紹一些中醫其他的治療辦法可配合使用,供大家參考:

一、食物療法

醫食同源,食物也有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部分食物同時也是藥物,這類食物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用之得當,可用來治療或者輔服治療。

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

1)蔥白粥:祛風散寒。適宜惡寒、頭痛、關節拘禁不利時服。

做法:煮米成粥,臨熟加入蔥白(即大蔥)及調料,吃完後可蓋上被子微微出汗,也可放入生薑、豆豉等同煮。

2)牛筋湯:補腎強筋壯骨。治筋骨痠軟乏力。

做法:牛筋50g,續斷、杜仲各15g,雞血藤50g,食筋飲湯。

3)防風薏米粥:清熱祛風行痺。適宜關節紅腫疼痛的患者。

做法:防風10克、薏苡仁10克,水煮至米熟,每日1劑,連服1周。

4)五加皮酒:散風除溼,適於風溼痺證

做法:五加皮、當歸、牛膝各50克,高粱酒100克。將藥材洗淨晾乾後,裝入瓶中,倒入白酒,加蓋密封7天后即可服用。日1-2次,每次30-50毫升。

二、外搽及敷貼療法

將藥物直接貼敷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的一種外治方法。

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

1)立患丹:用於溼氣兩腿作痛。

做法:艾葉2兩,蔥頭1根(搗爛),生薑1兩5錢(搗爛),上用布共為1包,蘸極熱燒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

2)鹽敷:適於關節冷痛者,遇寒加重,遇熱痛減者。

做法:菖蒲、小茴香各60克,粗鹽500克,一同炒熱,布包,熨患處。

3)吳茱萸散:治各種疼痛

做法:吳茱萸一兩,生薑一兩,一起搗成散,攤在薄紙上,貼於痛處。也可炒熱放入布包內熱敷痛處。

三、燻洗療法

利用藥物煎湯,趁熱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燻蒸、淋洗的治療方法。

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

1)二妙湯:治一切風痺癱瘓,筋骨疼痛。

做法:甘草、威靈仙各一斤(切片),水二擔,將藥煎五六滾,倒入桶內或浴缸,待水變溫方可浸洗,令渾身汗透淋漓,避免吹風受寒。

2)五枝湯:治風溼筋骨疼痛。

做法:桃枝、槐枝、桑枝、椿枝、柳枝各一兩,上藥細剉,加以麻葉一把同煎,去渣淋洗,洗畢宜就寢,不可見風。

3)八仙逍遙湯:治關節寒溼疼痛。

做法:防鳳、荊芥、川芎、甘草各一錢,當歸(酒洗)、黃柏各二錢,蒼朮、牡丹皮、川椒各三錢,苦參五錢,上藥共合一處,裝白布袋內,扎口,水熬滾,燻洗患處。

4)二烏湯:治風寒溼痺。

做法:川烏、草烏各20克,白芷50克,羌活、獨活各50克,細辛10克,川芎、桂枝各30克,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克,同煎燻洗患處。

今日中秋,正處秋分節氣,秋燥漸顯,涼意將濃,早晚溫差明顯。風溼病人除了要進行正規的中西醫治療外,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不能盲目追求“秋凍”。讓我們一起順應天時,顧護關節,強壯身體,減少關節疼痛!

供稿:潘峰、李玉穎

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
风湿亭|得了类风湿怎么办?别急!中医来支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