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株洲,我知道一个有古琴的地方

遇见株洲,我知道一个有古琴的地方

遇见株洲,我知道一个有古琴的地方


也许还有许多人不知道,现在株洲有古琴文化,株洲有专业的古琴馆,株洲还有专门的古琴学会(全称“株洲民管古琴艺术委员会”,简称“株洲琴会”),我几年前有幸成了李熳妮老师(现株洲琴会会长)的学生,结缘至今。

我对古琴的认识很粗浅,能辨认几款古琴款式,知道古琴琴谱的减字谱,参加过几次古琴雅集活动,认真听过几首古琴曲,对古琴也心向往之,只是我觉得自己太闷太安静,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更期望自己的性格外放些,所以没有急着学古琴。

有古琴的活动我还是会参加的,前几天,株洲古琴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外地三位琴年琴家来株洲,给株洲琴友来了一次很好的古琴交流,也让株洲有了第一次意义上的古琴演奏会(我这么认为的)。

三位琴家是熳妮老师以株洲琴会的名义邀请的,熳妮老师在株洲一边主持着株洲琴会的事务,一边从事古琴教学。熳妮老师每年也会不定时地去外地进修古琴,向名家请教、求学,与外省琴家促进、交流,也是这样旁观,让我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一种学问都能无止境地学究下去。

熳妮老师在求学进修的个过程中认识、结交到各地的琴师,有这种因缘,所以在三位琴师经过株洲的时候,在株洲留步,也让株洲爱好古琴的人能在这个古琴文化才起步的城市能先一睹琴家风采。


活动场地不是选在株洲某正式演出的场所,古琴本身不适合在特别热闹的地方大肆弹奏,设在翊天琴馆,一方雅室之间,琴馆古朴雅致的中式风格倒也十分贴合雅集的氛围。

这次公益的古琴雅集也准备得别具匠心,每一个细节都很讲究,精选参与者名额,回归古雅,来宾统一着中式正装来参与雅集,来到琴馆,便见一方境地。

从前的文人雅士,有琴必焚香,雅室里设好香炉, 香炉里燃了制香师亲手制作的香,香慢慢地燃着,这一股甜馨让人心平静气。精致的茶席已经摆好,三方茶席,二十来个蒲团而坐。每一个坐前都有一个小巧精致的品茗杯,有名茶师私藏的好茶已经泡好,放到公道杯里,来宾可以自行饮品。茶席上还摆放了茶点,据介绍是按照南宋古法制作的茶点,摆在小瓷碟里,配上绿叶做装饰,形态精致可爱,尝着也很是可口。


以前也只听说过琴家,名师也仅在网上看到过,近距离现场感受这样高品质的古琴演奏也是第一次,灯光暗下,只留一处琴家演奏,室内的人自觉安静,耳朵能捕捉到哪怕一丝吟揉的声音。

书上曾对指法手势形容,比如“风惊鹤舞”、“孤鹜顾群”、“飞龙拏(ná)云”、“蟹行郭所”等,太抽象了,不知道弹古琴的人大概无法想象那种弹古琴的样子。雅集中得见,看琴家的手势挥洒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快弹如手指曼舞,泛音轻触如蜻蜓点水,起伏如行云流水,妙曼无比。只觉得琴声悦耳动听,也渐渐随乐曲感觉到巍巍高山、洋洋流水、流云落霞,慢慢地真从音乐中感觉到世界自然,好神奇!

以前刚听古琴曲的时候,是无法听进去的,后来遇见的多了,也能静坐着听几首,这一次古琴雅集演奏,竟然凝神细听一两个小时,也许是耳朵真“开窍”了,也确实是高品质的演奏让耳朵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让人感到畅快满足。

古琴雅集结束了,很多时候充满了感激,感激遇见,每一次相遇都让我见到了美好的东西,让我知道:原来生活的形式并不只有重复单调地上班和吃喝玩乐的消遣时光,通过不同地社群、活动,让我见识到各种不一样的人生,我也好羡慕她们这样的人生,期待下一次的遇见。

遇见株洲,我知道一个有古琴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