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徽宗 “瘦金体”崇宁通宝


最美徽宗 “瘦金体”崇宁通宝

商品流通才得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才得以国家鸿运,才得以百姓安居乐业。历代以来,都有铸造铜钱流通,铜钱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历史长河,研究各个朝代发展情况,钱币是不二的选择,可见钱币在历史上所占重要地位。

最美徽宗 “瘦金体”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为御书钱。

赵佶治国无方,但他却是一个艺术能手,所创“瘦金”书体独树一帜;所绘山水、人物、花鸟、墨竹为后世珍宝。赵佶还是铸钱高手,和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其能在方孔圆钱上安排四个“瘦金体”钱文,本文所示“崇宁通宝”即是赵佶用“瘦金”书体所写,书法超妙绝伦,极为遒劲飘逸,堪称币文楷书之巅峰,因而被誉为“宋代第一泉”,惹得众多古钱币收藏者爱不忍释。

据我们目前所能见者,有泉家评:“范各一体,体各一态,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孙织锦,文采斑斓。”无论是钱文书法的考究,还是铸造的精整都为上乘,堪称为艺术品。所以后世泉家把汉王莽、宋徽宗、金章宗三个朝代所铸造的钱币称之为“古泉三绝”。

最美徽宗 “瘦金体”崇宁通宝

上图母钱崇宁通宝,钱体厚重,直径34.3mm,青铜质,锈色古旧,表面均匀附着绿绣,为方孔圆钱,光背。面文“崇宁通宝”隶书顺时针读,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宁”,高走"通",字体骨秀格清,古朴方正,运笔流畅,笔划横直竖立,起顿有力,笔意更可感刚柔相济,可谓十分的潇洒隽美,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

铜面包浆浓厚,富有历史沧桑感,经过长久的历史长河依然保存完整,甚是难得。

最美徽宗 “瘦金体”崇宁通宝

宋朝是唯一不抑商的朝代,其经济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耀眼。因为经济的发达,自然对货币也十分重视,宋徽宗崇宁年间发行的崇宁通宝,就曾经大量流通到邻国使用。崇宁年号钱,是北宋徽宗名泉之一,集书法艺术和铸造艺术于一身,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越来越为收藏界所关注和重视。

崇宁通宝难以仿造,目前市场上作假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改刻,就是用普通钱币改刻成珍贵钱币。另外一种就是造假。如是用假币跟真币比较,就不难发现首先从文字上看,就没有瘦金体的刚劲有力,也缺乏御书体的那种大气。再一个是看它的铸造,真钱币铸工精湛,在放大镜下也很难看出砂眼,而假钱币的质地比较粗糙,没有质感,就是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出它的砂眼。

最美徽宗 “瘦金体”崇宁通宝

此枚崇宁通宝钱,是至今发现的极少几枚北宋雕母钱之一,为珍品也,也通过此实物,再次证明,宋代雕母钱遗存之实,亦以有力之证,破“雕母发现仅至明嘉靖”之陈腐论调,其意义和价值自然非同一般。

宋徽宗是艺术家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名传奇皇帝,崇宁通宝作为徽宗年间铸行的古钱,在见证历史、承载文化的基础上,也凝聚了宋朝发达的文化艺术,是研究古代经济发展和币制文化不可或缺的古代钱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欣赏价值、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虽然此币在当时属于全国性发行的主要流通货币,但存世量并不多,市场上比较少见,价值不凡,极为珍贵,是古泉爱好者收集和收藏古钱币的必要品种。近几年来,其收藏价值也持续上升,在众多古币中,依然脱颖而出,独具鳌头。

最美徽宗 “瘦金体”崇宁通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