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之寶」|民國三年袁大頭


“銀元之寶”|民國三年袁大頭

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銀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圖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方面還是有所不同,各具特色。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

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於是發佈《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

於是“袁大頭”錢幣開始首次鑄造,該幣被定為中華民國國幣,在我國的錢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銀元之寶”|民國三年袁大頭

本枚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幣,重量27.0g,直徑3.89cm,錢幣正面上端鐫刻“中華民國三年”六字,“年”字後沒有“造”字,“民”字中有一“點”。

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大鬍子,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嘉禾,下繫結帶,鑄在錢幣之上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關心百姓生活;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中央為幣值“壹圓”,挺拔秀美,灑脫飄逸。

錢幣工藝極其精湛,雕工極其完美,浮雕感強烈,鏡面平整光滑,紋飾非常清晰,齒距排列均勻,內齒清晰勻稱,色澤亮麗,包漿自然,使用痕跡明顯,形制規整,經過歲月長河長年洗禮,品相依舊保留完好,具有較高的革命歷史紀念意義和文物收藏價值。

“銀元之寶”|民國三年袁大頭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國庫空虛,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準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

“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國民政府財政部公佈《中華民國國幣條例》,整頓統一幣制,規定民國三年袁頭像錢幣一元為本位幣,統一流通,由天津造幣廠開鑄。

後南京 、廣東 、武昌 、甘肅造幣分廠陸續開鑄,幣值有一元 、半元 、二角、一角等面值。有簽字 、無簽字版,邊齒為185 、170道直線。紀年有三年 、五年、八年 、九年、十年五種,細微差異頗多,成色參差不齊。

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準備了條件。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錢幣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錢幣中流傳廣、影響的錢幣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銀元之寶”|民國三年袁大頭

錢幣專家表示,“一些罕見錢幣基本都集中在資深藏家手中,民間流落的數量已很少,許多都是仿冒品,大藏家也紛紛惜售,可以說好貨高價難求。”

原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姚朔民指出“民國三年,北洋3軍閥政府正式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其銀兩分量足、信譽好,是民國時期乃至往後更長時間中國各地使用的通行貨幣”。

民國三年袁大頭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

珍貴的民國三年袁大頭記錄了辛亥革命驚天動地的偉大歷史,尤其是品相好的更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在貨幣收藏界被譽為“銀元之寶”,是錢幣愛好者及收藏家不斷尋求的一種珍品。

“銀元之寶”|民國三年袁大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