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長三角經濟龍頭高昂,長龍勁舞

【圓桌對話】

主持人 本報記者 王斯敏 張 勝

嘉賓: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王 振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 雯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城鄉經濟研究所所長、安徽區域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 孔令剛

讓長三角經濟龍頭高昂,長龍勁舞

上海“龍頭”帶動作用多維凸顯,勢頭強勁

主持人:在長三角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上海“龍頭”作用如何體現?

王振: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增強長三角地區對外開放動能方面充分發揮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引領性帶動作用。上海可積極放大自貿區的各個功能平臺,支持長三角各地對外開放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方面要降低門檻、降低成本,爭取更多長三角企業入駐自貿區,共享自貿區特有的功能平臺;另一方面可積極探索上海自貿區空間飛地模式,讓各地更快更直接地複製自貿區的制度創新與創新政策,擴大服務半徑。

二是在增強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驅動力方面充分發揮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輻射性帶動作用。上海要加快釋放全球科創中心的各種創新動能,積極向長三角地區輻射擴散,有力提升整個區域的自主創新能力。要發揮重大科學設施的輻射服務作用;推動一批重量級科研院所和新型研究機構在長三角地區建設分院、分所、分中心;推動成果轉化平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向長三角各地延伸;主動牽頭推進創新要素的統一市場建設等。

三是在增強長三角地區世界級產業集群競爭力方面充分發揮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支撐性帶動作用。可發揮上海平臺優勢,為各地行業領軍企業提供服務;可發揮上海信息優勢,為各地產業集群培育提供信息大數據服務;可發揮上海人才優勢,為各地產業集群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智力服務。

陳雯:上海發揮長三角核心作用,最重要的是推動自身發展要素流向周邊地區,使服務管理品質的“高峰”擴散到周邊地區,形成“高原”。比如,加快金融市場、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開放,既做強自身的國際金融和貿易服務功能,也更好地服務長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升級和市場開放。再如,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率先培育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制度構建能力。

陳建軍:第一是國家戰略的引領。作為直轄市,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層級體系中的首位城市,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城市群發展中,上海的發展目標和行為更多體現了國家發展的戰略安排與實際需求,為長三角地區作為“國家隊”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提供了引領與支撐。

第二是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發展的引領。上海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其高度成熟的本地市場及國際化水平使之成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的標杆和“顯示器”,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和人才向上海集聚,並通過上海向長三角其他地區和城市擴散,從而推動整個長三角國際化程度提升。

第三是制度創新和發展理念的引領。上海的每一次制度創新,都對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推動。如上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開放,有力推動了長三角的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進程;上海提出的打造四個中心對浙江杭州的民間金融、寧波舟山國際大港建設等產生了重要的溢出效應;最近上海全力打造全球科創中心,同樣深刻影響和提升了長三角其他城市地區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如江蘇提出打造全球科創產業中心,杭州提出打造全球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等等。總之,上海在發展的理念、高度、格局上對長三角其他城市的引領作用非常顯著。

第四是產業轉移的引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在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師”對江浙兩省鄉鎮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浦東開發開放後,上海和蘇南地區的產業分工日益深化,有力地促進了蘇南崛起。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深入,上海和長三角各省市之間基於空間分佈優化和產業鏈垂直分工的產業轉移更趨深化,這種企業主導的產業轉移已經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紐帶和主要動力之一。

讓長三角經濟龍頭高昂,長龍勁舞

長三角區域聯動發展步履堅實,前景可期

主持人:長三角地區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近年來三省一市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合作、加強區域改革聯動方面積累了哪些好做法好經驗?上海在推動長三角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長三角其他省市應如何抓住契機,跟上“龍頭”?

陳建軍:長三角發展合作、加強區域改革聯動的經驗至少有五點:

第一,以推進市場導向的改革開放帶動區域發展聯動和區域一體化發展。長三角市場化程度高,民營企業發達,長三角充分利用這些優勢,以市場化改革為先導,推動產業轉移和企業跨區域發展,在要素跨區域流動過程中逐步弱化行政壁壘,推動了區域間聯動發展。

第二,建立了多方協調的區域合作體制機制。通過多年推進,一個包括三省一市主要領導人座談會,常務副省長會議,省級發改委地區合作部門和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三層四方的區域合作體制初步建立,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了成熟穩定的體制機制保證。

第三,構建了以上海為龍頭的多元多中心網絡化世界大都市群。除上海繼續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外,杭州、南京、蘇州、寧波、無錫等城市也已進入或正在走向國際著名城市行列,一些中小城市如浙江義烏、江蘇崑山等也已在國際化進程中體現出獨特優勢和鮮明特色。

第四,在全球科創中心發展目標引領下,區域創新體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型。

第五,綠色發展正在成為長三角全域共識,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綠色發展帶,打破區域壁壘,共同治理環境,已經成為全區域發展的行動綱領。

王振:上海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於擔當,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好示範帶動、服務輻射和牽頭協調作用。

在示範帶動上,要堅持做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者,從對外開放到科技創新,從政府職能轉變到城市服務功能,先走一步、走高一步,為各地提供更多鮮活可複製的經驗做法和制度設計。

在服務輻射上,要以更加積極的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配套,推動服務網絡向縱深覆蓋,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和資源要素向各地輻射,推動更多的產業鏈項目向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佈局,形成更加開放和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在牽頭協調上,要堅持主動作為、創新機制,推動政府層面、企業層面、社會層面多方位合作、共建共享,特別要用新的模式牽頭構建更加積極有效的產業合作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

陳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上海的帶動。江蘇臨近上海的蘇州、崑山等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獲得長足發展,重要動力之一來自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直接帶動和上海資本技術市場勢能的直接輻射。在發揮自身所長的基礎上,充分依託上海、主動學習和對接上海,是江蘇落實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江蘇應鼓勵更多區域與上海緊密合作,可以在基礎設施連通、科創基地和產業發展、土地開發、治理體系共建等方面謀求更開放的制度創新空間,一方面解決上海自身的功能疏解需求,一方面共同探討突破行政約束的市場化運作方法,切實把上海能量、經驗和資源輻射出來,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和上海再起航創造強勁新動能。

即將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上海更好帶動周邊地區、促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個技術和市場的共享平臺,可以更好促進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設,讓長三角企業看到更多的投資機會、市場潛力,有助於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這又是一個促進形成更大範圍和更大程度開放的平臺,有助於上海樹立更加開放、更為包容的形象,更為自覺地發揮長三角乃至更大區域範圍的龍頭帶動作用,以包容促合作,在大格局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帶領長三角地區乃至長江經濟帶更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孔令剛: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推進,長三角區域呈現出新變化和新趨勢。2017年1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要求上海從長三角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角度,充分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近年來,上海致力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既是上海自身轉型發展的需要,也是帶動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上海要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集聚更強大的輻射力和國際高端要素配置能力,同時帶動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和合肥向創新型全球城市轉型升級。

在此過程中,安徽要更好地把握長三角區域城市體系的空間演化趨勢,超前研究科技革命、互聯網、交通方式變化以及腹地城市的崛起對區域空間結構產生的影響,基於自身的稟賦優勢,面向全球吸引和整合創新資源,促進國內外兩個資源要素市場的高度集聚、整合、融合,爭取在更多的優勢領域搶佔高端、走在前沿。要進一步構築完善與長三角創新聯動發展的互聯互動通道,強化安徽在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中的作用,推進安徽在長三角城市群創新能級、產業協同分工層次、經濟層級和區域地位的躍升。

讓長三角經濟龍頭高昂,長龍勁舞

更高質量一體化需協同聯動,提質創新

主持人:當前長三角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面臨哪些問題,下一步應怎樣增強一體化,讓長三角“龍頭高昂,長龍勁舞”,共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建軍: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起步早,推進平穩有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阻礙要素流動的行政壁壘,特別是通過多年實踐形成了包括決策、協調、執行等多個層面的相對完整的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但從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出發,長三角一體化依然面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協同治理模式的完善和一體化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要真正提高長三角協同治理的效率,需要將政府行為和市場配置資源機制進一步結合,在一體化體制機制中進一步體現市場主體和主導產業的引領企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鏈空間分佈優化;要進一步加快從市場一體化向社會政策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和民生服務一體化方向轉變,實現長三角區域和城市群社會發展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共治共享;要防範化解、著力解決區域之間、城市之間、開發區之間同質化發展和過度競爭問題。要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突出體制機制創新,以競爭求合作,以競爭求創新,更有效率、更有秩序、更有規範地競爭合作、共贏發展。

孔令剛:經過多年來各方努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但三省一市的合作聯動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交通聯動不足、產業發展聯動不足、創新聯動不足、對內對外開放聯動不足。特別是在創新聯動方面,還存在區域內創新分工格局尚不完善、創新資源共享不足、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融合不充分、區域創新合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對此,建議在創新聯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要素市場、對外開放等6個領域,加大力度探索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升級路徑。

以創新聯動發展為例,長三角三省一市需要加快構建新型區域協同發展關係,實現創新要素在區域內更廣範圍和更深層次上的鏈接與聚合,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更高協同發展階段轉變,協手打造“長三角創新共同體”,推進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創新升級,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更大力量。

王振: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短板,長三角地區應從深化區域合作,構建一體化體制機制著手,謀求經濟共同繁榮和高質量發展。

一要大力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一體化水平。既要提升長三角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等城市的對外、對內立體交通樞紐能力,還要織密高鐵網、城際軌道網、高速公路網、機場群,大幅改善長三角非核心區各個城市的對外交通和物流條件,造就這些城市的新區位優勢和經濟發展後勁。要重視數字智慧、新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引領基礎設施建設。

二要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的一體化水平。發揮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消除行政壁壘,鼓勵他們以一體化的緊密合作模式,在長三角地區建立合力佈局的創新、教育基地。要加快推進要素市場的一體化建設,針對當前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市場仍然比較突出的地方分割問題,發揮市場在合理配置創新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從區域協同起步,逐步消除導致市場分割和碎片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向統一的一體化市場邁進。

三要積極提升產業鏈佈局的一體化水平。發揮長三角地區腹地廣、成本梯度明顯的特點,根據各地環境資源承載力條件,推動各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形成梯度佈局的產業鏈空間體系。建設一批空間合理佈局的重要配套區,推動佈局在上海及長三角核心城市的一些產業項目向其他地區擴散、疏解,擴大參與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區域空間,打造世界級領軍企業引領下的多中心專業產業集群,共享一體化效應。推動產業集群的供應鏈、現代物流鏈建設,打造多層級的產業鏈空間體系。

(本版學術指導:張道根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主任)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9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