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封殺谷歌一邊大肆收購,亞馬遜患上了「智能家居饑渴症」

“自從進入智能家居領域後,亞馬遜和Google之間的敵意就越來越濃。最近,雙方的戰爭再度升溫。早在2017年年底的時候,就有外媒爆出,亞馬遜告知Nest將不再上架Nest新品,包括智能溫控器以及家庭安全系統等設備。近日,谷歌Nest已決定停止在亞馬遜平臺銷售其產品。”

一邊封殺谷歌一邊大肆收購,亞馬遜患上了“智能家居飢渴症”

兩家科技巨頭爭奪智能家居設備控制權在多年前就已展開,此次相互“封殺”將這一領域的競爭再度升級。作為電燈以及電視等設備的控制中心,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佔據了決定性的領先地位。得益於Alexa與Echo設備,亞馬遜率先在聲控計算領域搶佔了先手地位,但谷歌則藉助Google Assistant正在加速追趕亞馬遜Alexa。

亞馬遜飢渴難耐 開啟智能家居瘋狂“買買買”模式

3月初,亞馬遜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i-Fi聯網視頻門鈴和家庭安全監控設備製造商Ring之後,這是亞馬遜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

最近,又爆出亞馬遜6200萬美金C輪投資智能家居硬件公司Ecobee,這也是亞馬遜旗下基金Alexa Fund至今最大的一筆投資。

然而,這並不是亞馬遜首次參投Ecobee,早在 2016年公司進行B輪融資時亞馬遜就有參與。

一邊封殺谷歌一邊大肆收購,亞馬遜患上了“智能家居飢渴症”

Ecobee成立於2017年,主要業務為智能溫控器的生產和銷售,競爭對手包括被谷歌收購的硬件公司Nest。因此,這次投資被認為是亞馬遜與谷歌在智能家居領域上較量的加劇。

Ecobee聯合創始人兼CEO Stuart Lombard表示,這筆新資金將被利用開發其他智能家居產品。Ecobee的下一款產品“Switch+”是一款聯網的電燈控制器,內置亞馬遜 Alexa語音助手。

一邊封殺谷歌一邊大肆收購,亞馬遜患上了“智能家居飢渴症”

這並不是亞馬遜第一次發力角逐家庭安全領域。早前,亞馬遜與鎖具製造商Kwikset以及耶魯大學合作推出了新的家庭送貨服務Amazon Key(智能門鎖和安全攝像頭服務),允許主人遠程操控門鎖,方便快遞人員遞送包裹。

而在去年年底,亞馬遜便已收購了智能家居公司Blink,利用Blink在家庭安全攝像機及可視門鈴方面的專業服務,打造互聯式無線家庭監控和安全技術方案。

一邊封殺谷歌一邊大肆收購,亞馬遜患上了“智能家居飢渴症”

在這些投資的背後,是亞馬遜建立智能家居生態的野心。作為亞馬遜圍繞Alexa而設的基金,Alexa Fund是亞馬遜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唯一投資平臺,其通過買買買的方式,建立起Alexa的語音生態。

通過Alexa Fund,亞馬遜投資了一些IoT設備公司,包括智能噴水器公司Rachio、小物找尋裝置公司TrackR、智能烤箱公司June、內部通話系統公司Nucleus、將孩子的睡前故事變成特效電影的Novel Effect、智能寵物餵食器公司Petnet、互聯的音響系統公司Musaic、家用安防攝像頭公司Scout Security等。

這些公司緊密圍繞著智能家居這一場景,亞馬遜押寶這些公司並非僅僅追求短期收益,而是意在快速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

一邊封殺谷歌一邊大肆收購,亞馬遜患上了“智能家居飢渴症”

除此之外,Alexa Fund還投資了一些看起來與智能家居沒有強關聯,但在更廣泛的場景中應用的智能設備。例如車聯網公司Mojio,該公司的技術能夠連接車輛以及車載設備,以便進行跟蹤,還能對車輛狀況進行實時診斷;還有為兒童生產可穿戴通話設備以及GPS跟蹤裝置的Tinitell。這些投資表明了亞馬遜希望Alexa覆蓋家庭之外其他場景的決心。

國內智能家居市場空間巨大 然而這塊蛋糕好看卻不好吃

在歐美,智能家居市場普及率正穩步上升。歐洲2016年在智能家居市場上的收入達到2803.8萬美元,家庭普及率為0.61%,預計在2020將達到3.13%;北美地區2016年在智能家居市場上的收入達到9912萬美元,家庭普及率為5.33%,預計在2020將達到17.23%。

雖然以亞馬遜為代表的海外科技巨頭在這片領域打的火熱,但國內智能家居市場這塊蛋糕卻讓很多廠商無從下嘴。

根據《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報告》的數據,預計到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3576億元。同時,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5000多億元。

為了爭奪這塊巨大的美味蛋糕,全球眾多科技巨頭與國內企業共同加入到了這場“狂歡盛宴”當中。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巨頭,以及百度、京東、阿里、華為、小米等非傳統企業齊齊入局。

如百度的DuerOS開放平臺、京東的京東微聯和阿里的AliGenie開放平臺為智能家居賦能。小米則以產品為出發點,切入多個智能家居細分領域。在家居行業長期深耕的海爾、美的、格力、長虹等,則期望通過AI技術賦能傳統家電,來提升產品價值。

一邊封殺谷歌一邊大肆收購,亞馬遜患上了“智能家居飢渴症”

相比國外智能家居正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國內智能家居的落地應用仍然處於十分初級的階段,其生態遠未形成完整閉環。

同時,中國用戶對於智能家居設備的認知度也遠未達到國外用戶認知水平,導致其在市場滲透方面的表現並不是十分理想。2016年智能家居市場上最高的美國智能家居產品滲透率為5.8%,而同期國內的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僅為0.1%

此外,目前市場上對於智能家居這一概念還存在很大分歧,很多“偽智能”產品混雜其中。

比如智能音箱和智能空調等產品,原本簡單的操作因為“智能”反而變得繁瑣,無異於畫蛇添足。其次,各產品間聯動性很差,雖冠以智能之名,卻無智能之實。最後,大量智能家居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在聯網後或成為不法分子獲取用戶數據的“間諜”,不乏被人通過智能家居隨意竊取和監聽個人信息和隱私的情況出現。

更嚴重的問題是,智能家居缺少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在沒有統一行業標準的情況下,智能家居產品五花八門,不同領域、不同企業之間各自為戰,各成體系,難以實現信息共享、系統兼容以及互聯互通,並且當其控制載體出現媒介衝突時,甚至會造成產品無法使用的後果。

此前雖有《物聯網智能家居數據和設備編碼》、《物聯網智能家居設備描述方法》和《智能家居自動控制設備通用技術要求》等三項智能家居系列國家標準出臺。然而,以上標準尚不足以解決目前的亂局,仍需更多、更細緻的標準出臺加以引導,以催生智能家居設備的互聯互通,並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閉環。

巨頭之間的戰爭讓2018年智能家居市場火藥味十足,這或許是海外智能家居市場爆發的前兆。在這場拉鋸戰中,一個身位的距離也能決定企業未來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地位。相比海外,國內的智能家居市場和廠商都顯得十分稚嫩,還處於最初級打磨產品的階段。在種種亂象還未肅清之前,這一領域談及構建生態和繁榮發展還為時尚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