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是給能租得起房子的人奮鬥的

今年的房租,要比往年漲的更猛一些

先說一個扎心的數據:今年7月,北京的平均房租已經漲到了5000元/月,比往年同比上漲21%。而根據智聯招聘《2017年冬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城市分佈》顯示,北京的平均工資是10310元。

如果收入的一半都要用來租房,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年輕人將再無幸福指數可言。假設,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7000,刨去房租5000,水電生活費2000,每個月可能一分錢也攢不下,買衣服看電影的錢,甚至很有可能,還要向爸媽張嘴要。

即使今年畢業勉強租得起房子,也會長時間掙扎在溫飽線上!

所以,現在的畢業生見面第一句話,已經不是“嗨,你找到工作了嗎”,而是“嗨,你租到房子了嗎”。

但上面還是知識分子大學生,試想這個城市無數底層的勞動者怎麼辦呢,他們的工資很多都沒有上萬塊,有的甚至還不到5000元。面對房租上漲,只能是;走,去住更遠的地方,實在不行,捲鋪蓋回老家。

其實,很多人都很納悶,這幾年房價上漲大家買不起房子也就罷了,但怎麼今年房租也跟著瘋漲呢?漲幅竟然高達20%?太不正常了。

今年租金,怎麼一下子就漲上去了?

買房不是剛需,住房才是。房租上漲,除了“買不起房子的人越來越多”“租賃市場供需嚴重失衡”這兩個市場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低端房源越來越少。

八月初,一篇題為《資本盯上租房,要吸乾年輕人的血吧》的帖子刷爆朋友圈。在這篇帖子裡,房主準備以7500元/月的價格出租自己的三居室,自如開價8500元/月,蛋殼公寓則願意開價9000元/月,自如再加500元,蛋殼公寓最終以1.08萬元/月,拿下了這套房子。

在剛過去的週末,作為為我愛我家服務18年的老將,胡景暉“炮轟”自如、蛋殼等長租公寓運營商高價搶房後閃電辭職,為這場輿論風波又添一把新火。胡景暉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以自如、蛋殼公寓為代表的長租公寓運營商,為了擴大規模,以高於市場正常價格的20%到40%在爭搶房源,完全破壞了正常房屋租賃市場。

從“百團大戰“美團勝出,到”出行補貼“滴滴搶先……我們可以看到,資本運作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演繹著同樣的故事——先是搶奪市場,獲得價格壟斷,最後行業洗牌。在長租領域,就是要先是用

高價搶房源,獲得定價權;然後培植行業寡頭,出現價格壟斷;最終“穩坐江山”,持續賺取行業利潤。

這個鍋大了,自如、我愛我家、蛋殼這些大的中介公司表示不背,但我愛我家前副總裁胡景暉繼續對媒體爆料:“長租公寓爆倉,一定比P2P暴雷更厲害。”

大城市,是給能租得起房子的人奮鬥的

躲得過黑中介、二房東,逃不脫的“連環騙局”?

租房不再是簡單的服務,也已經變成金融產品了。胡景暉所說的“長租公寓爆倉”是指長租公寓平臺資金鍊斷裂的情形。

這並不是聳人聽聞,就在今天遠在杭州的一家名為鼎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家”)的長租公寓公司宣佈破產,牽動了房主和租客們脆弱的神經。

大城市,是給能租得起房子的人奮鬥的

中介以信用租房為誘餌,一不小心租客就會被網貸。具體的操作大概是,租客跟銀行籤貸款協議交付租金,銀行將錢直接劃給中介,中介拿到錢按月付給房東,剩下的沉澱資金池可以拿去籤更多的房子或者做其他投資,當投資失敗資金池虧空,沒錢再付房租時就爆倉。

而爆倉之後,最難受的還是租客。房東收不到租金就趕人收房,租客被趕還得還銀行的貸款。金融機構有可能最後背鍋,而中介,除了賺到的差價幾乎沒有太多損失。更讓人無奈的是,這一切連環套竟還都是合法合理的。

一般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有銀行貸款、信託融資、發行債券、股權融資、資產證券化,但隨著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以及金融的強監管,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越來越窄。

但長租平臺是個例外。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住房租賃企業發行債券、不動產證券化產品。穩步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2017年7月,《證監會、住建部等九部委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也再次提出要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可以說,國家在政策上全面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面對規模如此巨大的住房租賃市場,資本聞風而動。

2017年8月15日,分散式長租公寓運營商——自如成功發行了國內首單租房市場消費分期類ABS,同時這也是繼魔方公寓後國內第二家長租公寓運營商主體發行的ABS。長租公寓行業領先運營商都在想法設法利用政策,以更低的成本進行融資。

如果租賃市場爆倉情況大面積的發生,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了,那將是比P2P暴雷更加難以承受的社會問題。

家鄉容不下靈魂,大城市容不下肉身?

你有沒有試過,在網上租房的時候,看看最低價和最高價的房子,分別長什麼樣子的?

有些人和25個人合租在6平米的房間裡,最大夢想是下次可以不住在客廳裡;有些人住在2000平米的豪宅裡,最大夢想是住100平米房子,和家人圍坐在一起。

資本的遊戲任人宰割的我們玩不起,飆升的房租動搖著外地人留下來的決心,要麼選擇壓縮生活成本,要麼降低住房質量,搬進更狹小的空間或更遠的地方。

城中村和自建公寓大多已經拆遷,正規長租公寓不僅套路多還貴的離譜。留給外來務工人員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繼買不起、租不起,再加上回不去的故鄉,靈魂和身體都真的在路上了,無處安放。

還記得《春天裡》唱的那句歌詞嗎?

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

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髮,

沒有信用卡沒有她,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

大城市,是給能租得起房子的人奮鬥的

這首歌喚起了很多漂泊者內心的感觸,現在已經不奢求買得起房,只想問一句,什麼時候,租一套合適的房子可以不要這麼難呢?

房子消耗掉了大部分人對生活的熱情,如果沒有買房、租房那麼大的壓力,應該會過得很快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