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前段時間去河北的一個縣城辦事,此縣城依靠仿古傢俱名揚,開車走在主路兩邊,一座座仿古建築映入眼簾,彷彿回到了古代O(∩_∩)O哈哈~,仔細觀察仿古建築,覺得很多地方讓我咂舌。比如屋面,很多商業仿古建築屋面做成重簷廡殿,額,,,,比天安門等級還要高!!這個設計有點“高調”!讀者們,你仔細觀察過身邊每個建築的坡屋面嗎?包括現在很多瓦房民居,很多保留古建屋面的影子。下面我們就說說中國古建築屋面等級。

古建築 屋面的等級

第一等級:重簷廡殿。廡殿是一種屋頂的前後左右四面都有斜坡,並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的建築,廡殿在宮殿廟宇中級別最高,若加重簷則最為尊貴,用於皇宮、宙宇的主殿,如北京故宮太和殿、乾清官等。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二等級:重簷歇山。歇山是廡殿和懸山相交而成的屋頂結構,它是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組成,又名九脊殿。歇山若加上重簷,級別也十分高。重簷歇山頂等級僅次於重簷廡殿頂,多用於規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宮的保和殿、太和門、天安門、鐘樓、鼓樓等。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三等級:單簷廡殿頂。顧名思義,比重簷廡殿少一層簷子(如華英殿)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四等級:單簷歇山頂。比重簷歇山少一層簷子。(如故宮東西六宮)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五等級:懸山頂。又稱挑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伸出山牆之外,並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託。因其桁(檁)挑出山牆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來。懸山頂四面出簷,也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國重要的古建築中不被應用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六等級:硬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與山牆齊平。等級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築及大型寺廟建築中,沒有硬山頂的存在,多用於附屬建築及

民間建築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七等級:四角攢尖頂。顧名思義,四個角接一個。屋頂陡,無正脊,幾條垂脊交於頂,其上為寶頂,如故宮中和殿即是。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八等級:孟(1u)頂。平頂四周加一圈外沿。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築中極為少見。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第九等級:捲棚頂。古代太監、用人住的地方。兩面坡相交處成弧形曲面,無明顯正脊,廟宇祠堂享殿前多為捲棚式建築。

從建築屋面看中國古建築的等級制度

其實後面還要很多建築屋面,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上幾種建築屋面的級別筆者已經加粗了。如果您對著方面感興趣,可以多多注意仿古或者古建的屋面,你可能會慨嘆一個建築屋面就把人的等級區分的如此明顯?!看看現在的景區亦或古建開發區,動不動就重簷廡殿頂,重簷歇山頂,心中滋味不知道怎麼形容。不是我迷信和保守,當然當今社會目前沒有人約束建築外觀形式,但是要知道新中國的標誌性建築天安門才重簷歇山屋面啊?!如果民居我就喜歡簡單實用的硬山!O(∩_∩)O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