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前言

由丹东市文联、丹东日报社、丹东市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总计收到投稿电子文件约5900余件。依据大赛制定的各阶段评选办法,17首作品最终获评等级奖。以此为契机,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当下旧体诗词界创作实践与研究兼修的魁士名贤共新锐精英15位,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鉴赏,以期引起争鸣思考,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下旧体诗词创作。李白仙者,元微之尚且说,“太白不能窥杜甫之藩篱,况堂奥乎”(语出《竹坡诗话》),以褒贬优劣。本《鉴赏》仁智之见,激者锐者,各出一家,愿宽怀博纳,各撷慧语,更丰饶此后。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秦淮 李寒松 王志栋 诗酒乾坤 徐绍仪 常桂兰 王林侠 吴彦哲 顾文显 姜郎才进


本集点评嘉宾:

杨逸明 段维 何智勇 韦散木 李旭东 朱建波 李伟亮 英子 姜学敏 郎晓梅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优秀奖作品

鹧鸪天·鸭绿江有记

秦 淮

默向黄昏读晚秋,山光桥影两悠悠。映成霞鹜诗千首,来借中朝月一钩。

心似水,梦如舟。莺声两岸喜牵忧。饱含刻骨铭心句,写满相依那码头!

【李旭东点评】前四不错。结二句便显口语化。那码头略滑。

【姜学敏点评】欠些蕴藉。

【朱建波点评】末两句强为植入,奈何之前略无消息。

【韦散木点评】词味甚浓,虚实结合,切题切事。

【李伟亮点评】

“映成霞鹜”两句用流水,以小见大,好看。

【英子点评】这首词布局合理,词味浓郁,语式参差,可读性较强。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尤以三、四句对仗灵动,语淡旨远,意境深幽,耐人寻味。过片的三字对衔接自然,含义隽永,“莺声”句道出现实,结表达了良好的愿望。唯“饱含刻骨铭心句”表达刻板了些。

【郎晓梅点评】情到私时出俗处,此首网络呼声甚高。初亦闪夺梅眸。然梅意欠者有三:一为移用四字固定短语“刻骨铭心”,梅以为诗词短小,倘能“以故为新”尚好,否则当慎入此类。再则地域特点不足,除“中朝”二字外,此首或置于何处码头皆可。三为意象不协,“晚秋”与“莺”混搭,梅窃觉不适。“莺”意象在诗词中,通常为春鸣之鸟,用以点染春景或表达伤春怀人之感(参见《中华古典诗词比兴转义大辞典》),出于夏日可也,出于晚秋可疑。个见偏拙,交流。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人月圆·江畔夜景

李寒松

云河天籁悠然近,暮色更清嘉。长堤柳暗,苍空星灿,四野鸣蛙。

操舟泛月,拈诗下酒,垂钓残霞。遥闻鼓乐,长桥灯火,夜市繁华。

【李旭东点评】意象颇多,却少衔接,且各有些冲突。其中骨力稍欠。

【姜学敏点评】景致可喜,摹写凑泊。鼓乐灯火,舟来人往,并大江奔流,何来“四野鸣蛙”。【朱建波点评】明珠百琲,少一贯耳,摹景变化颇失次序。

【韦散木点评】文雅但空泛。

【李伟亮点评】下片夜景徐徐铺开,亦有一番味道。

【郎晓梅点评】工稳,但略无夺人处。黄庭坚《题意可诗后》所谓:“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此庾开府之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诗词,性情意趣为尊,我等须共修养。

【英子点评】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江畔夜景图,抒发了对盛世和平生活的热爱。全词结构安排合理,语言自然贴切。上片写景,以“暮色更清嘉”领起,从长堤到苍空,从苍空到四野,以空间的转换顺序写出了柳、星、蛙的特点,明暗相宜,动静结合。下片写人的活动,过片三句尤佳,然后三句景语过于平实,余味不足。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丹东断桥边观棋

王志栋

大江左岸起纷争,车马粼粼楚汉营。

撩乱杀声听不尽,断桥默默水清清。

【杨逸明点评】前三句何等热闹,一结忽然安静万分,使人印象深刻。章法颇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绝句只有四句,却须跌宕起伏,出人意料。起承转合无常法,可以变化无穷。此诗即是。

【李旭东点评】稍欠具体安排处。用在此处彼处怕也皆可。

【姜学敏点评】以棋局喻事,可也。然彼事非此事。

【韦散木点评】诗用双关,一则咏史,一则咏棋,甚为巧妙。粼粼,当作辚辚;“水清清”三字太弱。

【李伟亮点评】转结似化用王龙标“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抒情到极致翻用景结,好手段。

【郎晓梅点评】一显一隐关联别致出新,虽未必恰切。但诗之28字间三处叠字,或未为妥当。纵有易安“凄凄惨惨戚戚”,然终非一类,彼处重叠可论艺术性,此处重叠易生词穷之感。

【英子点评】此绝的切入角度较为新颖,以“观棋”为题,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起承以棋战影射历史现实,“楚汉营”寓意深刻,但以“粼粼”形容“车马”似不妥帖。转结对比鲜明,以杀声之缭乱和断桥之静默进行对比,且以景结情,寄怀深沉,但转句的表达稍欠,可再酌。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游鸭绿江

诗酒乾坤

画动兰舟静,襟开望眼明。

水光天际合,山色鉴中清。

桥断情难断,语诚心更诚。

归来沧海客,何必觅蓬瀛。

【李旭东点评】前四句皆好。三四尤然。五六刻意了些也显得直白。结的不错。

【姜学敏点评】颔联摹景、尾联收宕皆可取。

【韦散木点评】古雅。

【何智勇点评】颔联佳,颈联似巧实拙。

【李伟亮点评】“山色鉴中清”妙绝!

【段维点评】诗句起首不俗,中二联其一写景,其二抒情,错落有致。然结句与整体意境有些疏离,“蓬瀛”之境岂可随心所欲?

【英子点评】此律用语讲究,情景交融,理蕴景中,景、情、理三者关系处理得较好,内涵丰富,意境悠远。首联不俗,以“画”形容鸭绿江的美景,一“动”一“静”的使用别出心裁,给人遐想。中二联由景到情,由情到理,过渡自然,含蓄蕴藉。颔联描绘一幅水光山色的景象,颈联以重字对接的形式造成循环复沓的情感抒发,增强表达效果,且极富哲思。尾联以“何必觅蓬瀛”作结,反衬出鸭绿江的美景更胜仙境,间接地赞美了鸭绿江的风光,但余味稍显不足,中二联句式亦可再灵活一些。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沁园春·问凤凰

徐绍仪

栖伏熊山,却是为何,乃问凤凰。听鹓雏鸣也,自当高岭;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洞壑幽深,林花奇异,正合来仪自在乡。心安处,与瀛洲鸥鹭,不管兴亡。

昂扬百鸟之王,识我辈行藏焉岂常。似填潭镇虺,千难挽众;征夷讨贼,一箭安邦。五色文章,九苞灵瑞,矢志人间满吉祥。鲲鹏起,要河清海晏,国祚绵长。

【李旭东点评】铺陈过多,就显得杂乱一些。且大体意境只在表面。

【姜学敏点评】上片好于下片。

【朱建波点评】上片见手段,下片故不称。

【韦散木点评】古文句法,但字句间有不稳。词中似有所指代寄托,但未能贴切。

【李伟亮点评】称颂得体。

【郎晓梅点评】读之一刹惊“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美,其后跌落平白,甚或间杂疑似老干风,可知此句与此词不称,原挪于《诗经·大雅》而不注。

【英子点评】此词选材独具匠心,以“问凤凰”为题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凤凰这一神鸟,本身就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既是“华贵、伟岸、进取、太平”的象征,又是爱情的象征;既有“和”的象征意义,又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上片表现了凤凰的高洁,巧妙化用《庄子·秋水》中句:“南方有鸟,其名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下片以凤凰的美誉——“百鸟之王”领起,表现了凤凰的勇敢坚贞与大志大爱,凸显其吉祥和谐的象征意义,从而借凤凰表达了对祖国和平昌盛的美好祝愿。可以说,懂得凤凰丰富的象征意义,就读懂了这首词。但词中意象的选用与安排显得零乱了些,个别句子不够顺畅。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临江仙·东港祭祖

常桂兰

一路征尘寻祖地,春风伴我还乡。洋河逝水育爷娘,老屋何处是?姑指岸边杨。

俯首情痴掬热土,犹闻岁月留香。奉花洒酒祭高堂。孤山遗旧迹,黄海忆潮长。

【李旭东点评】

有真挚处。但就词而言却显直白。

【姜学敏点评】见情。“春风伴我还乡”,颇得意状,可是作者本来用意?

【朱建波点评】赤子之心也。第三句不协。下结不知何谓。

【韦散木点评】感情饱满,甚佳。

【李伟亮点评】词浅情深。

【杨逸明点评】首句“寻”字即管领全篇。一路上“逝水”“老屋”“岸杨”“热土”“孤山““黄海”,无不与“祖地“有关。诗词须如缝纫,自有一线缝合,有时见到针线,有时觉得暗藏针线,方不散乱。全词感情饱满,娓娓道来,引人感慨。

【英子点评】这首词以回乡祭祖为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上片叙述了回乡祭祖之事,“春风”一词语意双关,并为结拍埋下一笔。下片抒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痴恋和对先祖的虔诚之心,并以景结情,留有余味。个觉以下两点需注意:一是“屋”“掬”均为入声字,平仄有误,“岁”字亦出律;二是语言表达功夫稍欠,如“洋河逝水育爷娘”“姑指岸边杨”“俯首情痴掬热土”等句子,或词语意重,或稍显直白,可再酌。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獐岛看日出

王林侠

獐岛清晨上石台,一轮红晕水中裁。

最初罩个玻璃罩,借着潮头跳出来。

【李旭东点评】整体有谐趣。起句缺拙。

【姜学敏点评】俏皮。首句拙了。

【韦散木点评】写景有趣,稍简浅。

【李伟亮点评】活泼,形象新奇。

【杨逸明点评】写日出的诗词多多,要出奇制胜夺人眼球颇为不易。不是观察仔细入微和想象大胆奇特,就会落入平庸俗套。此诗以“玻璃罩”描摹,如出奇兵,新颖生动形象,道他人未道,给人印象深刻。

【英子点评】此绝的亮点在于出奇的想象,二、三、四句尤为出彩。二句的“裁”用得精准,不仅写出了日出前水面铺满“红晕”的景象,而且给人留下悬念:在水中如何“裁”?这轮红晕会被裁成什么模样?这笔埋伏打得漂亮。转句继续“罩着谜底”,“玻璃罩”的比喻恰切有趣,形象地写出了水面的平静。结句拟人形象,将红日比作顽皮的孩童,着实可爱,且化静为动,趣味盎然。全诗以时间为序,形象地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动静结合,虚实相交。相对而言,起句就显得过于平实了,题目已有“獐岛”,此处无需再交代。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鸭绿江风情

吴彦哲

自有春风恋物华,江边柳嫩万枝斜。

凭栏笑问舟中客,回首遥看陌上花。

梦入云端追重锦,神驰烟际裹轻纱。

渔人收网归来晚,小曲迎潮唱到家。

【韦散木点评】意境清新幽雅,但未能写出鸭绿江与众不同之处。

【李旭东点评】境地稍多,会显得则乱。其中意思到是可取。

【何智勇点评】景色优美,生活气息足。唯稍觉平白。

【李伟亮点评】中二联如果深入刻画鸭绿江的风土人情,应该更好。

【姜学敏点评】不惟此江,张江、李江亦如是风情吧。陌上花,丹东境内鸭绿江畔非楼即市,非公路即开发区,不知作者于何处农田见此美景。

【英子点评】此诗通过客观的描绘和主观的感受表现出鸭绿江迷人的风情,描景鲜活,景中含情,语式错落,动静相宜,尤其是“小曲迎潮唱到家”这一结句将鸭绿江给渔人带来的满足与惬意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从而间接地赞美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主题得以升华。但中二联的拓展不够,挖掘不深。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獐岛文友乡居

顾文显

把酒观潮好润神,猫儿取食若芳邻。

海风时踏矮墙过,也动青蔬也动人。

【李旭东点评】颇得轻巧思绪。结的尤其如此。

【姜学敏点评】一帧小景,确动人。

【韦散木点评】写景甚佳,但尾句不精彩。

【李伟亮点评】三句可爱。

【段维点评】小景致、小情怀写好了,亦是难得!“海风时踏矮墙过,也动青蔬也动人”,运用十字格写出了眼前景、心中感。一二句如果再精巧一点,此诗会非常精彩。但即便是现在的模样,也完全可以跻身等级奖行列。

【郎晓梅点评】诗出闲逸之趣,可嘉。然未必獐岛独妙,寻常应酬尚好,主题参赛或乏力些些。

【英子点评】此绝选材角度较为独特,能从一文友的乡居生活入笔,以点带面,展现了獐岛人的诗意生活,从而间接地赞美了獐岛独具魅力的风光。起句即展现了一幅“把酒观潮”的画面;承句以口语入诗,增添了趣味性;转句的拟人手法新颖入味,然遗憾的是,结句泄了气,是为此绝不足之处。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晨别小韭菜沟村(新韵)

姜郎才进

夜宿湖边舍,晨别谷底人。

林深光暗淡,水静雾氤氲。

低首堪识径,回眸不认村。

忽闻鸡犬叫,唤动复来心。

【韦散木点评】纪游尚可,但中间二联太实,对仗不精彩,思维较窄。

【李旭东点评】写实处自见情感。

【姜学敏点评】简练,真挚。

【李伟亮点评】用笔如白描,刻画的细;用笔如水墨,点染的润。前半尽是景语,后半渐有人情。结尾一笔点睛。好看。

【英子点评】此律较为清新别致,富有田园风味。首联叙事,但以“谷底人”代指小韭菜沟村人似不妥,虽然与其地理位置的特点相关,然以感情色彩论,则不大合适;颔联描景自然,表现一幅静谧的乡村晨景;颈联写自身于暗淡晨光中行走的感受;尾联间接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对小韭菜沟村的留恋与喜爱之情。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本集点评嘉宾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曾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中国诗词年鉴》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有《飞瀑集》《新风集》《路石集》等诗集出版。

段维:字不言,自号抱玉散人。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兼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九州诗词》杂志主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有《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网络版权保护论纲》学术专著二部、其他合著四部;诗词作品多见于《中华诗词》《诗刊》《星星》《长江文艺》《九州诗词》等刊物,2010年公开出版《竹太空心叶自愁》诗词集一部,2013年获首届荆楚诗词聂绀弩奖,2015年获河北卫视 “中华好诗词”征集令第三季总决赛第一名,2016年其百余首诗词入选《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

何智勇:号辣斋,唐社社长。

李伟亮:别署挹风斋主人,网名李江湖,1985年生于河北遵化,中国诗歌网旧体诗频道编辑。

韦散木:壮族。1988年2月出生于广西河池市。唐社副社长,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诗词编辑,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专业诗词讲师。辑有个人诗文集《行行重行行》《北牧集》。作品散见于《中国韵文学刊》《中华诗词》《书法导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及央视新闻联播、光明网、网易、搜狐等各大网络传媒。

李旭东:网名梦烟霏,70后,湘天华青年诗社社长,第一、二届湘天华杯全球诗词大赛评委,第一届湘天华杯全国青少年诗词大赛评委,第二、三届百诗百联大赛评委,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评委。连续两届入选中华诗词研究院全国“屈原杯”词组十强,作品入选《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海岳天风集》、《诗潮》、《诗词》等。

朱建波:网名苏小隐,70后,全国百诗百联大赛评委、湘天华全球诗词大赛评委、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评委,琐烟阁词学传播平台创办者,曾获中华诗词研究院屈原杯词部十强等奖项。作品散见于《海岳天风集》、《诗词日历》、《诗潮》、《当代诗词》等,承担高校词籍整理项目,著有《樊榭山房词校笺》。

英子: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校报副主编。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获国内诗词赛一二等奖若干,著有各种评论五百余篇。

姜学敏:笔名非烟,丹东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评委。

郎晓梅:笔名茗风,70后,满族,辽宁大学文学硕士,丹东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辽东学院中文系讲师,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评委,著有《茗风旧体诗稿》。

「头条」第一届丹东“鸭绿江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鉴赏(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