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讓家長頭痛的孩子,教育專家卻說這類孩子最有出息,你怎麼看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個性全然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個性也各不相同,或乖巧聽話或調皮好動。那孩子個性化好不好呢?

一位讀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從小表現優異,參加過藝術團的演出,廣告拍攝、節目主持人選拔等有意義的活動。

正當家長對她寄予厚望時,她卻“偏離了跑道”。礦課、厭學、上課看閒書、做作業漏題等等,一個個問題接踵而來。老師三天兩頭向家長告狀,家長不問原因就採取“監管“措施。

不讓孩子外出玩耍,卻佈置很多家庭作業,女孩反而變本加厲,不但更加厭學而且不打招呼,就自個兒出去玩上半天,孩子令父母焦急萬分。

無獨有偶,許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不聽話,常常做事先斬後奏,如明明沒上課卻不告訴家長,自己利用半天的時間出去玩,或去遊戲機房,對家長的責問愛理不理…

一些教育專家指出,這些被家長稱為“有個性”,被老師認為有“問題“的孩子,都沒有什麼大毛病,與同年齡孩子相比,他們的社會經驗比較豐富,智力水平高、接受新潮思想快,思維更趨向成熟,很多孩子在課堂上的“不良”表現,大多隻是因為他們覺得了然無趣,或者聽懂了課程,如果根據孩子的個性因勢利導,他們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但是若家長和老師把他們當做是小毛孩,用單一的教育手段對他們控制、強自他們聽話,反而會激發逆反情緒。

這類讓家長頭痛的孩子,教育專家卻說這類孩子最有出息,你怎麼看

靜暖是一所權威藝術院校的美術生,她的成功似乎出於偶然,其實卻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

靜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雙雙外出打工,靜暖眼著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過了五年。

靜暖天生活潑好動,自讀書以來,上課總是安靜不下來。她常常手裡拿著某個東西搞小動作,時常是一面小鏡子,或一支筆。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拿鋼筆在書上搞“創作”,書上、作業本上、甚至牆壁上,常常留下她的“創作痕跡。因此她聽課效果不好,學習成績可想而知。升入高二年級後,老師多次找她談話,效果甚微。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靜暖的自信心每況愈下,整天沒打採的。家長和老師都很著急。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老師正在畫室看美術考生學畫情況,靜暖闖進學校畫室,當她發現那位老師後很難為情,但不久就被畫室中陳列著的歷屆美術考生創作的精美作品吸引住了,而且看到同學們手中拿著畫筆,專心致志搞創作的樣子,靜暖的眼睛似乎綻放出渴望的光芒。那位老師觀察到了靜暖的變化,便對她說:“如果你喜歡,可以從現在開始,跟著美術老師學,時間還來得及。”

從那一天開始,靜暖第一次拿起了畫筆。在美術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她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一有時間就往畫室跑,她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花在了學畫上。

雖然一幅作品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功,靜暖卻樂此不疲。她的畫作漸入佳境,不僅在技法上進步很快,而且創意獨特。

靜暖在學畫的過程中找到了極大的樂趣,感受到了成功,重新樹立了自信心,各科學習成績也得到迅速提高。當然在靜暖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始終配合默契,不失時機的因勢利導,終於使靜暖從精神狀態的低谷中走了出來。後來,靜暖參加美術資格考試測試合格,成績名列前茅。6月高考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美術學院。

靜暖的成功便是一個典型的個性化教育案例,她上課喜歡玩東西,靜不下心米,這是她的弱點。由於在某一段時間內她的弱點被強化,她都處於一種失落迷茫的心境。這不僅影響了她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消磨了她的鬥志,甚至是摧毀了她的自信心。

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她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一蹶不振,一度產生了輟學的念頭。後來老師抓住了她對繪畫好奇的契機,激發她的興趣,挖掘她心靈手巧的潛在優勢,將她好動、喜歡亂畫的弱點,變成了善於繪畫優點。並著意在教育的過程中,打造她專心致志、勤奮刻苦的品質,使她的優點不斷得到強化和遷移。

試想,人們如果沒有充分關注到靜暖的個性特點,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怎麼能夠點燃她的智慧之火呢?誠然,注重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是將他們培養成創新型人才的必經之路。

個性教育與創新教育在是密切相關的。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統一的、不可分的。個性鮮明直接地體現為人的獨特性,面“獨特”本身就有“不同”、“差別”、“突破”、“超越”之意,表現出與創新相同與相似的目標和含義。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個性孕育創新,個性就是創新。

這類讓家長頭痛的孩子,教育專家卻說這類孩子最有出息,你怎麼看

在某幼兒園的教室裡,老師們正在讓“小不點“們做“找家家”的遊戲黑板上畫著一塊草坪、一條河以及一棵樹,講臺上放著一堆動物脫具,其中有小白兔、小鴨子和小猴子。

老師出完題目後,“小不點“們爭先恐後地舉起小手。老師讓一位男孩上了講臺,看上去很機靈的小男孩,此刻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把小白兔放在河裡,小鴨子放在草坪上,而猴子則在半空中。

其他小朋友頓時發出了一陣鬨笑,紛紛按不住地要求上來糾正男孩的錯誤。老師讓一位女孩上臺,只見她很快就把小白兔放到了草地上,讓小鴨於遊進河裡,而猴子回到了樹上。

譁一教室裡響起了一片掌聲。老師高興地獎給了她一個紅五星。恰在這時,剛才那個犯了“錯誤”的男孩,突然站起來大膽發言:“老師,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說是在一個夏天的午後,天氣很熱,小白兔在草地上玩得滿頭大汗,它實在受不了,就跑到河邊,它一看小鴨子那麼舒服地在水裡遊,也就撲通一聲,跳了下去。而鴨子雖然自己會遊,卻救不了小白兔,所以它就爬到岸上拼命呼叫, 小白免落水啦,快來救呀!樹上的猴子本來擋不住炎熱,正躲在那裡打瞌睡呢,突然被喊聲驚醒。一看情況危急,就一下子從樹上跳了下來,所以在半空中......”。

這個遊戲的答案,本來很簡單,但卻不唯一。根據自己親眼所見,或者從別人那裡得來的經驗,做出判斷固然無誤。小女孩便是從她所獲得的知識中知道,小白兔、小鴨子、小猴子應該在哪裡,這個“應該”就是經驗,但她沒有想到經驗以外的東西。但小男孩卻用他的答案,讓人出乎意料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看來,在“對”和“錯”這種簡單判斷以外,確實還有很多不能用經驗、知識來鑑別的問題,其奧妙在於想象的空間,而個性化的孩子往往想象豐富。這使我們想到大發明家愛迪生兒時的“愚蠢”一居然會爬進雞窩學母雞孵小雞其實,正是這一系列的“出奇”,才使他們比常人有更多的“異想天開”,從模仿到想象、從想象到發現、從發現到發明,成為世界“發明大王”。

這類讓家長頭痛的孩子,教育專家卻說這類孩子最有出息,你怎麼看

所以說個性與創力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任何製造者都具有的個性特徵,讓孩子在千篇一律的教育中成長,又怎麼讓孩子想法與眾不同、獨立思考、思維創新呢。有個性說明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別人不一樣,他們在於想象,更懂得不走尋常路,獨特的個性是創造家的生命,沒有個性,會讓一個創造家失去亮點,變得平庸無奇。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獨特個性,並非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與其他孩不一樣,也並不是件環事,關鍵是大人要了解孩子,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有那些獨特表現,根據孩子的個性,進行相應的家庭教育切忌千篇一律讓孩子唸書、逼孩子學技能,如果家長有時間,可以多學點新知識,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聊聊天,你那“個性”的孩子,或許會告訴你很多你想不到的趣事。總之,瞭解、注重對孩子的個性化教育,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